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7 16:25:32| 人氣3,24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脆弱的15歲】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叫做陳弘耀的時代


「那麼,可以先談談陳弘耀這個人嗎?」我說。

「誰?」叫做烏鴉的少年偏著頭,想了想。

「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篇和村上春樹有關的評論,沒錯吧?」少年走到最靠近走廊這邊的一列書架,踮起腳尖:「《海邊的卡夫卡》……田村卡夫卡、中田悟、大島先生、佐伯小姐、Johnnie Walker、星野青年、桑德斯上校……我還遺漏了哪個角色嗎?」

「再怎麼說,陳弘耀和村上春樹,這兩個人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吧?」少年說。

「唔。也是噢。」我點點頭。「但,我還是想談談陳弘耀這個人喲。」

「為什麼呢?」叫做烏鴉的少年嘴角微微牽動。

「如果要說這兩個人沒有任何關係,也不對,」我說:「準確來說,《海邊的卡夫卡》封面繪圖你看過嗎?陳弘耀的畫,看著這幅畫,好像真的可以聽得見火車還沒駛入月台前的清冽,冷酷的早晨輕輕撞擊著未明空氣的沙沙金屬……」

「雖然是封面繪圖的作者,那和我們接下來打算討論的這本書,又有什麼關係呢?」少年從背包裡拿出礦泉水寶特瓶,一小口一小口喝著。

「沒有什麼關係也說不定噢。」我說。「關係這種東西,不是可以觸摸得到看得見的實體,不是嗎?就像靈魂——唔,或者和一位陌生的傢伙睡一覺也可以,總之,不一定在發生什麼之後就會產生『非這個人不可』的依賴,不是嗎?」

「隱喻式的。世界是隱喻,是嗎?」少年說。

「嗯,也可以這麼說,」我說,「用『想像』來稱呼也可以。那麼,我們就從想像力開始吧。」

「想像什麼?」



短短的三年內,國人漫畫創作的發表刊物不斷產生,卻因為正版稿費和編輯、宣傳的各項製作成本較高,以致每本漫畫雜誌的定價無法與當時的盜版漫畫進行長期的公平競爭。如此,好不容易才興起的國內漫畫創作榮景,便在大量盜版漫畫的四面楚歌下,以叫好不叫座的停刊命運收場……《歡樂漫畫半月刊》(1987)、《漢堡漫畫半月刊》(1988)、《星期漫畫週刊》(1989)……鄭問、曾正忠、麥仁杰、陳弘耀、任正華、傑利小子……1964年生的陳弘耀,是少數受到美國出版界重視的國內漫畫家之一。其代表作為《一刀傳》、《大西洋》及《赤狐》等。近年作品轉向插畫、電玩人物設計,曾任袁哲生《倪亞達》系列插畫、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封面繪圖,畫風冷靜而以寫實見常……



我想像著那彷彿黃金被刨削之後,細微墜落的浮塵光芒,閃耀的晶亮。寧靜。「那是做叫陳弘耀的時代喲。」我說。「真正的黃金時代噢。」

然而,叫做烏鴉的少年早就已經不知去向,只有桌上輕輕放著的那副深天藍色的Revo太陽眼鏡還發著光。



最脆弱的15歲


故事或許是從這裡開始:「你今後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悍的15歲少年。」(上集,P.9)故事或許是從這裡結束:「因為你是真正的全世界最強悍的15歲少年。」(下集,P.356)——或許,故事沒有開始也未嘗結束。簡單來說,就是「15歲生日來臨的時候,我離家出走到一個遙遠的陌生地方去,開始在一個小小圖書館的角落度過了一段日子」(上集,P.10)。

「度過了一段日子」——什麼樣的日子?初始的時候,我們期待村上春樹慣於陰鬱的、哀傷的、都會性的、潔癖式的愛,青春與性——我們期待村上春樹接下來如何延展「度過了一段日子」這樣既簡短又充滿任何可能性的題旨。但這一次,針對這一句近乎故事總題綱的警語,村上春樹自覺地(慧黠地)開宗明義指出:「聽起來或許像故事一樣。不過那不是故事。不管在任何意義上。」(上集,P.10)

「不管在任何意義上都不算故事」,那麼相對於讀者與小說文本而言,一是村上春樹意欲藉此向讀者展示的並非一則故事,而是隱喻;一是對應於「非故事」即「真實」的一體兩面,就文本角色來說,其所經歷的正是「活生生的事物」而非虛構。

隱喻與真實。在前述雙重題綱的書寫脈絡下,村上春樹於本書中設計了雙重敘述主線:單數章節以自命為「田村卡夫卡」的少年,在15歲生日來臨的彼時,為逃離父親長年以來所下的詛咒\預言(「你有一天會親手殺死父親,有一天會和母親與姊姊交合」),自東京中野區南下至四國高松,途中遇見擔任美容師的年輕女孩櫻花、圖書館負責人佐伯小姐、佐伯小姐的助手大島先生......原本以為就此能夠避開被詛咒的命運,卻宛如一場希臘悲劇必然且無法改變的命定:「並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田村卡夫卡終究墮入《伊底帕斯王》般的情境預言,弒父,且與母親(佐伯小姐)及姊姊(櫻花)交合。


另一條敘述主線則是發生於山梨縣一次偶發集體昏厥事件中,從此喪失記憶的60歲老人中田悟。儘管不會算數也不識字,然而作為「乾乾淨淨的一片空白」,中田先生所對應的卻是一整個「滿」的不得不世界:為了尋找三色貓胡麻而殺人,殺了人而南下四國高松,最終扮演開啟佐伯小姐所謂「入口石頭」的關鍵性角色......至此,兩條敘述主線彼此交會,佐伯小姐承接兩造對隱喻與真實的執著,《海邊的卡夫卡》所象徵的「荒謬\存在」意涵昭然若揭。


荒謬的存在。烏鴉的變形。Johnnie Walker的變形。肯德基桑德斯上校的變形。被掏空記憶的變形。性別的變形......雖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創作素來為人所稱道者,即是「任何變形的可能」,但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從書名乃至文本內容,村上春樹無疑透過多層次的隱喻與真實變形,藉此意欲向捷克小說家法蘭茲.卡夫卡致意。


其一,就書名的變形而言,《海邊的卡夫卡》係對應:(一)佐伯小姐早年創作的暢銷同名歌曲<海邊的卡夫卡>、佐伯小姐初戀情人遺下的畫作<海邊的卡夫卡>;(二)田村卡夫卡離家前帶走的「小時候與姊姊在海邊合拍的照片」;(三)象徵「海邊的孤獨」(卡夫卡一語在捷克文中意為「烏鴉」、「孤獨」)——這終究是過於僵斃且粗糙的歸納。

事實上,「海邊的卡夫卡」一詞在全書中的意象不斷挪移,自15歲少年逃離父親詛咒的那刻起,以母親形象存在的佐伯小姐的身影,即成為「海邊的卡夫卡」無所不在的變形隱喻(明滅的、陰鬱的、稍一撥動就引起巨大聲響的幻影)。一方面,它既是少年弒父的起因;一方面,它又是少年探索身世記憶的本體。甚至反過來說,本書第47章所揭示的:「那幅畫本來就是你的東西喲,因為你在那裡面哪」(下集,P.317),直指村上春樹並非單純操縱一段少年冒險之旅、刻意冠上「卡夫卡」以嘩眾而已,乃係藉由「畫的那邊跨到現實世界這邊」的流動狀態,虛虛實實推衍少年與佐伯的相遇、荒謬的存在困境。

換言之,在15歲少年身世、名姓皆無的扁平化疑慮下,與其說《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創作以來最堅強的青春成長物語」,反不如說是為引出「佐伯小姐成人式的滿溢的青春失落」,而安排「空」的少年自<海邊的卡夫卡>畫中破圖而出,於現實世界裡去追索、去探尋。


其二,就隱喻的變形而言,從《海邊的卡夫卡》第一個字眼開始,全書即充滿隱喻。「烏鴉」隱喻少年的另一個自我;「櫻花」隱喻稍縱即逝的夢幻少女;「他」隱喻大島錯亂的肉身性別;「Johnnie Walker」隱喻雕刻家田村浩一狂狷的思維內裡(傷害的本質);「肯德基桑德斯上校」隱喻抽象的概念;「迷宮」隱喻內在的自我迷失。
各式各樣的隱喻。

村上春樹藉由隱喻去展現雙重敘述主線,也因此,故事的結構、事件的真偽、「為什麼非這樣不可」等辯證,均在此脈絡下被合理化、甚至被視為可有可無。畢竟隱喻的真義,乃係藉由附著「某個什麼」以彰顯作者欲言說的題旨。《海邊的卡夫卡》的基調即是構築於這類荒誕隱喻,村上春樹幾乎是信手拾來,驅使或虛或實的各式符碼,予以變形,以致所有登場人物皆凌擾而不確定,即便提出的具體身世亦顯虛構。

事實上,村上春樹於書中亦不諱言:「就像歌德說的那樣,世界的萬物都是隱喻」(上集,P.150)、「世界是隱喻,只有這家圖書館什麼隱喻都不是」(下集,P.353)。換言之,村上春樹欲向卡夫卡致敬的荒誕隱喻,是藉由變形本身而來,是確確實實的「虛構」,無論就少年、就少年的父親、失憶老人中田悟、佐伯小姐、大島先生等人而言,初始的存在即是「虛構」,即隱喻。儘管村上春樹極力撇清「除了圖書館之外」的真實,然而虛構終究藉由少年的追尋,滲透至圖書館這邊,形成「鏡像的圖書館」之虛\實一體兩面的變形隱喻。

荒誕。虛構。隱喻。荒誕——揆諸法蘭茲.卡夫卡筆下的「荒誕」,準確來說,並非「虛構」,而是真實的存在,是活生生的事物。在這一點上,村上春樹雖然也有所意識,但村上式的真實乃是變形後的真實,導致全書充斥敘事干擾與不確定性的凝重超乎一切。


其三,就真實的變形而言,「空」的15歲少年 V.S. 「滿」的佐伯小姐(儘管自20歲起她的人生即已結束);「空」的老人中田悟 V.S. 「滿」的花花世界;「空」的世界入口 V.S. 「滿」的世界入口;「空」的身世 V.S. 「滿」的隱喻......「聽起來或許像故事一樣。不過那不是故事。不管在任何意義上。」那麼,既然不算故事,則真實的面相為何呢?

也許真實的面相只有一個:「你有什麼非要離家出走不可的明確理由嗎?」(那少年不是自畫中而來的虛構角色?)也許真實的面相只有一個:「誰殺了田村浩一?」(那不是對應『從夢中開始產生責任』的隱喻?)也許真實的面相只有一個:

「我最無法忍受的是這種『空洞的傢伙』。缺乏想像力的傢伙。」(上集,P.254)

想像力。真實。傷害。與其說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處理「空」與「滿」的相對,無寧村上式的變形真實,乃是對於「想像力缺乏」的反擊。亦即缺乏想像力所對應的命題即是「獨斷獨行」、「空洞的用語」、「被竄奪的理想」、「僵斃的組織」等暴力,其所形成的真實即「傷害」,以及被傷害的本質。

所以,村上春樹藉15歲少年之口指出:「留在那裡,覺得自己好像會被損傷得無法挽回的樣子。」(下集,P.31)無論是逃離父權的詛咒、學校的禁錮,乃至世界無所不在的隱喻,《海邊的卡夫卡》所欲處理的中心題旨即是「傷害的本質」。

因此,全書主角不斷游移,不斷逸出真實之外,不斷虛虛實實進出於「近乎幻象」的夢境之中,儘管佛洛依德早已指出「被壓抑的總是要再回來」,夢境往往比人生還真實。但夢境的悠遊之於《海邊的卡夫卡》而言,無疑富含對「從夢中開始產生責任」的詮釋,亦即夢如真實,真實如夢。

在隱喻與真實的交會下,加諸村上春樹擅於營造「入理於微」的敘事氛圍、對冒險的思索、對愛與性的想像,《海邊的卡夫卡》一書確實可謂「最堅強的青春成長物語」。然而也正是對於隱喻與真實變形的過度依賴,導致下半部(24至49章)的敘述結構出現渙散與拖沓的尾大不掉現象,部分章節(如38章、42章)失去所謂的「想像力」,甚至中田悟與田村卡夫卡以佐伯小姐作為交會點等情節,也在可預期之中,無疑削弱讀者對故事的想像。

全書以上半部(1至23章)最為精彩也最嚴謹,可以感受得到村上春樹每日凌晨四點晨起寫作(至下午五時),一個字一個字的真心以待與推敲。上半部虛擬文件的使用頗具芥川龍之介<羅生門>效果,卻未免予人「只為中田悟出場」安排的華而不實之前戲,部分證人的言說並未獲得更多敘事上的銜接作用。此外,第12章的書信內容,原本應有更好的延續與命題發揮,不意卻戛然而止,形成敘述氣勢上的中斷。

總體而言,《海邊的卡夫卡》確實是一部好看的成長小說——又未必因循成長小說固有的敘述模式與脈絡。村上春樹於其中所揭示的有關傷害與被傷害的本質,試圖回到最初傷害形成的起點,透過變形的隱喻與真實,一方面向法蘭茲.卡夫卡致敬,一方面挖掘作為「人」本身的生存困境與荒誕——我們以為其中那麼堅強、那麼絕對的15歲,必然帶給我們什麼或療傷或回首前瞻的巨碩勇氣,然而揆諸事實,我們了然於心,小說裡的15歲少年是如斯脆弱,現世裡的15歲少年亦然,如同村上春樹所言:「你即將睡一覺。然後醒過來時,你已經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了」(下集,P.357)。

夢醒時分,我們終將成為世界的一部分。


屬於村上春樹式的統計
  

「故事說完了。」我說。
  
「結束了?」叫做烏鴉的少年若有所思。「我想補充一點。」
  
「什麼?」我拿起桌上的礦泉水一小口一小口喝著。
  
「文學,音樂與性。」
  
「出現在《海邊的卡夫卡》的?」我說。

「唔,隱喻式的。世界是隱喻,不是嗎?」少年說。

(一)文學
史蒂芬.金(頁51)、巴頓版《一千零一夜》(頁53)、伯拉圖<饗宴>(頁55)、志賀直哉、谷崎潤一郎(頁59)、法蘭茲.卡夫卡(頁82)、《源氏物語》(頁95)、普契尼(頁110)、夏目漱石(頁148)、歌德(頁150)、葉慈(頁186)、《白雪公主》(頁201)、馬克白(頁204)、卡珊卓(頁216)、尤里庇底斯、愛斯奇洛斯(頁217)、托爾斯泰(頁221)、《伊列克特拉》(頁249)、T.S.艾略特(頁253)、《伊底帕斯王》(頁279)、《雨月物語》(頁316)、柏格森《物質與記憶》(頁66)、黑格爾(頁68)、契訶夫(頁88)、羅卡、海明威(頁102)、《阿拉丁神燈》(頁122)、《四百擊》、《射殺鋼琴師》(頁148)、《哈姆雷特》(頁227)、《糖果屋》(頁233)、《真善美》(頁286)、《侏羅紀公園》(頁331)


(二)音樂
艾靈頓公爵、披頭四、齊柏林飛船(頁48)、Prince(頁78)、貝多芬、舒曼、舒伯特(頁155)、Cream(頁189)、<海邊的卡夫卡>(頁224)、Bob Dylan、Otis Reading、Stan Getz(頁35)、海頓(頁104)、《大公三重奏》(頁147)、傅尼葉(頁150)、巴哈、莫札特(頁151)、約翰柯川(頁208)、白遼士、華格納、李斯特(頁226)、麥考伊泰納(頁235)、<小白花>(頁286)


(三)性

(1)結果,當然我勃起了。硬得我不禁要問為什麼身體的一部分能變成這麼硬呢?(頁34)

(2)那觸感真是美好。不只是單純的上下運動。而是感覺更整體的東西。她的手指很溫柔充滿感情,繞著接觸、撫摸我陰莖和睪丸的所有地方。我閉著眼睛,大大地深呼吸。(頁129)

(3)因為說來,我們兩個個性都很內向,從來也沒有像那樣貪婪地嘗試過變換幾次體位,也從來沒有一次感到那樣激烈高潮的經驗。(頁140)

(4)包皮剛褪開不久、顏色還很明朗的健康的陰莖。龜頭被雨打的疼痛還些微殘留著。雖然是自己的東西,但大多的情況下卻不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的那個奇怪的肉體器官,我久久注視著。

(5)從來沒有用過一次陰道,性行為使用肛門。陰蒂雖然有感覺,但乳頭則沒什麼感覺。也沒有生理期。(頁251)

(6)你願意變成那個少年,想要無條件地去愛從15歲到20歲的活生生的佐伯小姐,想被她無條件地愛。想跟她盡情擁抱,一再相交。(頁22)

(7)在浴室裡幫他把身體洗乾淨,舔過一循,然後再使出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超級藝術性口舌功夫。星野青年還來不及思考什麼就射精了。(頁66)

(8)然後伸手握住你的陰莖。那已經像陶器般堅硬地勃起。她輕輕用手包住你的睪丸。然後什麼也沒說,把你的手導向她的陰毛下。性器溫暖而濡濕。她的唇吻著你的胸。吸著你的乳頭......在那裡面只有你的陰莖是堅硬光澤的存在。(頁79)

(9)你用雙手抱住她,抱緊她,親吻她。在你的手臂中,你感覺到她身體的力氣慢慢放鬆下來。(頁108)

(10)包皮才剛褪開的陰莖還很年輕,很敏感。我腦子裡對性有無盡的幻想,無從掌握的Prince的聲音,和從各種書上引用的東西使我快要爆炸了。(頁129)

(11)你在她口中再一次射精。她珍惜地喝下。你親吻她的性器。以舌尖觸撫她所有的地方。這時候你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另外的什麼。你在另外的某個地方。(頁138)

(12)可是說到女性的性慾時,尤其是佐伯小姐的性慾時,你就變得完全搞不清楚了。儘管她和你擁抱,可是她是否和你感覺到同樣的肉體上的快感呢?或者那是和你所感受到的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呢?(頁190)

(13)我脫掉平口褲,讓陰莖露出外面。抱著櫻花的身體,撥開她的腳進入裡面。這並不困難。她非常柔軟,我非常堅硬。我的陰莖已經不再感覺疼痛。龜頭這幾天來一直變得很硬。櫻花還在夢中。我的身體埋進她的夢中。(頁213)

(14)做愛也隨你喜歡讓你做個夠。你嫌麻煩隨便省略前戲,也沒抱怨過一句。假日幫你做吃的,生日到了還買禮物送你,發薪水前還會借錢給你(幾乎不記得有還過),也沒要求你提供什麼抵押或相對的回報。雖然這樣我還是一點都不知道感謝。以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頁299)



閱讀書目

村上春樹(2002)\賴明珠譯(2003):《海邊的卡夫卡(上)(下)》。台北:時報。

台長: 耀小張
人氣(3,24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黃小米
從《海邊的卡伕卡》開始,《天黑之後》,《東京奇譚祿》都讓我覺得與前作相比,有什麽東西悄悄地消失了。這三本小説寫對當下族的觀察,仿佛縂好像因爲隔而不便去說什麽的感覺。雖然從前寫永遠的1969,也是站在邊遠的角度看,但畢竟是自己的青春時代,冷暖寸心知的體察和徹底的了解。還是有什麽不一樣了,無奈是我說不出的什麽。
2007-02-14 02:31:20
耀小張
黃小米
也許是
村上在這三部小說裡面
漸漸覺得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吧
或者這麼說
他覺得他的青春已經獲得滿足了
所以他可以跨過那個缺口
在那裡面我們看到逐漸堅硬的什麼正在成長


那個堅硬該怎麼說呢?
也許就像十五歲的海邊的卡夫卡說的:
世界是隱喻
2007-02-15 02:08:14
amigo
謝謝你還記得陳弘耀。

這是陳弘耀的網站:
www.airman-studio.com

歡迎你來看看。

也很開心看到您的作品在書店出現(不好意思這個恭喜似乎時差太久了),能完整地創作出作品,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007-09-27 23:43:39
耀小張
amigo
我非常感謝你
提供了陳弘耀的網站
那讓我重溫從前的溫暖時光

也謝謝你的恭喜(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啊)
一起寫下去吧
2007-09-28 11:43: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