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25 10:30:09|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別小看爸媽無意識的「偏心」行為!公平對待孩子6方法

原以為生一個老二可以跟老大做伴,沒想到卻讓老大變得討厭媽媽了?中國有一名7歲女童在日記寫下:「我下輩子再也不當你的孩子!」什麼原因讓這個小姐姐對媽媽如此憤怒?根據報導,該名媽媽育有一對姊弟,兩人相差四歲,表示姊姊在弟弟出生時,便會主動照顧弟弟,在媽媽眼裡是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也因此就放心的把專注力都放在比較年幼的兒子身上,不料有次弟弟搶她的玩具時,姊姊不但沒有讓,更在弟弟動手時反常的回擊,這行為讓媽媽感到生氣,決定處罰女兒。沒想到這舉動讓女兒心有不滿,並在日記寫下「弟弟打我,我還手,你打我罵我。」

媽媽在打掃女兒房間時,意外發現這本日記,除了搶玩具事件外,女兒更寫了許多心聲,「媽媽我就知道你一點都不愛我,我很恨你,我下下…輩子也不要當你的孩子,死也不當你的孩子,吃屎做牛也不當。」字句充滿對媽媽的怨恨,甚至懷疑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不僅如此,日記裡有一幅畫,是一家四口的全家福,但可以看見,爸爸跟媽媽心中只有弟弟,而自己只佔一小部分。可想而知小姊姊的內心有多難過……家長真的不要輕忽自己對孩子無意中的偏心,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家長偏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圖片/翻攝自網路>

公平,就字面上的意義來說,就是不偏私。然而,大多數的爸媽容易陷入一種表面上的公平,即將公平量化,例如:今天給姊姊2顆糖果,因此,也給弟弟2顆糖果。但對孩子來說,公平的定義更為廣泛,包括爸媽對待自己與其他手足的態度是否相同、關愛是否足夠、有無被忽略等,這些都納入孩子的考量範圍。

延伸閱讀:【一打二心情紀錄】對不起,讓妳寂寞了!大寶從最愛媽媽變成怒喊我最討厭媽媽!

偏心,天性使然的一種行為

大多數爸媽聽到孩子說出偏心時,難免感到納悶:「奇怪,我明明對孩子一樣好,為什麼孩子還會這樣說?」其實偏心是相當自然的行為,爸媽會因為孩子的個性、長相、長幼排序、性別或行為符合自身期待,與那位孩子有生命共同體的感覺,自然而然的對那位孩子比較好,無形中忽略其他孩子的感受。不過,雖然偏心很正常,卻不能視為理所當然,當孩子反映爸媽「偏心」、「不公平」時,就代表內心已經忍耐一段時間,親子關係出現狀況,爸媽必須開始反省到底教養上出了什麼問題,並且著手解決。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當孩子會開始明確感受爸媽對家中其他成員比較好時,大約是在2~3歲,此時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對人際關係有一定的認識,也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因此,當家中出現新成員時,更會注意且比較爸媽對待自己與其他手足間的態度是否相同。當爸媽很明顯的對兄弟、姊妹中的某一方比較好時,孩子心裡其實會感到不舒服,例如:媽咪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弟弟、總是要求姊姊要讓弟弟、每次下班回來都先抱姊姊、分送點心或玩具時都先給哥哥後才輪到妹妹等,長期下來,孩子會將注意力放在受到較多疼愛的那一方,當不舒服的程度到達相當嚴重的程度,就開始哭鬧,希望獲得爸媽的關愛,甚至開始討厭其他手足。

或許爸媽會認為態度上的差異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根本沒察覺,事實上,這些細微的態度與表現無形中都對孩子造成了影響,長期下來,受寵的孩子可能會較驕縱、傲慢與自私,不被受寵的孩子可能會與家庭關係較疏離,抑或較有憂鬱傾向,建議爸媽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的需求,並且省察自己的行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爸媽心中是獨一無二,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延伸閱讀:別說媽媽都偏心,這些事只有二寶媽才懂

家長偏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輕鬆化解手足吵架及爭寵狀況

手足之間難免會遇到吵架、爭寵等問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告狀、哭鬧等狀況,甚至要求父母立即做處置,此時爸媽的態度就顯得相當重要,究竟該如何公平解決,避免手足間再次起爭執?王意中心理師表示,手足間吵架不是壞事,應視為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情形,也是給孩子解決紛爭的機會,當孩子吵架,甚至其中一方來告狀時,父母先不要直接做仲裁,因為此時容易不假思索的先下定論,並且偏袒某一方,例如:兄弟、姊妹搶玩具時,會建議老大要將玩具讓給年幼的弟弟或妹妹;兄弟、姊妹在吵架,而弟弟或妹妹已經在哭,會直接罵兄姊欺負弟妹等。建議當爸媽發現手足間吵架時,先觀察孩子間究竟發生什麼事?他們如何解決?假如過了一段時間後仍遲遲無法解決,或是處理方式不正確,建議先將兩人分開,引導孩子找出適合的解決方式,例如:孩子在搶玩具時,建議一人先玩10分鐘,再輪另一位孩子玩,待下一次要玩別的玩具時,則將順序顛倒過來,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利沒有被剝奪,而且也能夠玩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此外,手足之間難免出現爭風吃醋的情形,當孩子爭寵時,很明顯就是告訴爸媽對待自己與其他手足的態度不一致,希望可以獲得多一點的關注,因此,父母應該要反省自己究竟有無特別疼愛誰?保護誰?對手足間的差異在哪裡?想出答案後立即進行補救,例如: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與特質,適時給予讚賞及足夠的時間陪伴與關愛,長期下來,情感日積月累,孩子也能感受到爸媽的愛,進而更加愛父母,並且增進手足間的友好關係。

延伸閱讀:二胎出生時,大寶竟出現嚴重退化行為?!其實孩子只是不安…

家長偏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公平,6招做到真平等

當孩子說出爸媽「偏心、不公平」時,除了代表爸媽可能在對待手足間的態度出了問題,也隱藏著內心的呼喚「看我、看我」,孩子不僅希望能夠得到父母滿滿的關愛,更希望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究竟爸媽該怎麼做?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促進親子關係?以下提供6種方法供參考。

1單獨與孩子相處

爸媽每天應該撥出固定時間個別與孩子相處,時間長短不限,可以30分鐘或1小時,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完全屬於自己與一個孩子,陪伴孩子做想做的事,例如:玩遊戲、畫畫、讀故事書、到公園散步等,努力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製造共同相處的經驗與回憶。

值得注意的是爸媽必須將注意力全放在這位孩子身上,不可以任由孩子一個人玩,而自己卻在滑手機、講電話、做自己的事,或是帶這位孩子出去,但卻專程購買其他手足的禮物,如此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會增加親子與手足之間的衝突。

2平衡招呼次序

或許爸媽沒有發現自己回家時,總是先去抱弟弟或和姊姊打招呼,看在孩子眼裡,這些都是「不公平」的現象。有些孩子會認為爸比為何每次都先找姊姊而不找我?媽咪為什麼每次都先抱弟弟而不是抱我?面對這些細微的小動作,爸媽可能認為沒什麼,甚至跟孩子爭辯誰先誰後沒有差別,不需要愛計較,然而,對於部分心理較敏感的孩子來說,爸媽習慣先照顧誰,會讓他覺得自己被忽略或不被受寵愛。

建議爸媽不如平衡招呼次序,有時先叫兄姊再叫弟妹,有時先買玩具給弟妹再買兄姊的玩具,叫孩子吃飯時可省略稱呼姓名,直接說:「大家來吃飯囉!」、「一起出去玩吧!」,如此不僅能避免招呼不均的情形,也讓孩子心裡感到舒服。

3避免比較與批評

當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時,爸媽難免會進行比較,不經意說出:「弟弟年紀比你小,吃飯卻比你還快。」、「姊姊好懂事,會自己收拾玩具。」或許爸媽並無惡意,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長,變得更好,但這些話語聽在孩子的耳朵裡,無非就是在比較與批評,孩子會認為自己被數落,凡事不如他人,爸媽比較疼其他手足,嚴重者甚至會開始討厭其他手足。建議父母應該針對孩子的個人錯誤行為進行糾正,直接告訴孩子哪裡做錯,應該怎麼改正,才能夠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與學習,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4連結手足關係

爸媽除了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應盡全力維繫手足間的感情,平時要多觀察孩子們相處的情形,從中發掘孩子的優點與好表現,適時給予讚美,例如:「姊姊好棒,都會幫弟弟擦鼻水、口水。」、「弟弟好乖,都會幫姊姊拿衣服。」像這樣連結手足之間的關係,引導孩子看見其他手足的優點,不僅可以提醒手足間和諧相處與互相幫忙的重要性,也能激發正向力量,促進手足之間的感情。

5傾聽孩子想法

當孩子說出「偏心、不公平」時,部分爸媽可能會基於自己被批評,一時情緒上來,跟孩子爭辯並沒有不公平,其實這些爭辯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不但沒有正面效果,還會使親子關係疏離,甚至變得不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建議爸媽當孩子說出這類話語時,先反問孩子什麼是公平?除了讓孩子有出口可以發洩情緒,自己也能夠從中了解其心裡的想法與感受,傾聽並同理孩子的心情後,可以改善自己的不足,亦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6少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抱怨說:「爸比,你都只抱弟弟卻不抱我。」「媽咪,你都帶姊姊出去玩,沒有帶我出去。」就是在暗示爸媽能夠給予自己多一點的關愛,但部分父母卻沒有察覺出來,反而對著孩子講道理,例如:「因為弟弟比較小,要常抱才會長大呀!」、「因為姊姊比較大,所以可以出去玩,等你長大也可以出去玩。」然而,這些道理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無非是一種成效極低,甚至是沒有效果的方法,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與專注力有限,聽道理並不是他們最需要的事,他們需要的是情感能夠被滿足,因此,當孩子下次再說時,建議爸媽先省察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不公平,並平衡照顧孩子的時間,給予相對等的關愛,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降低不平的感受。

王意中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國軍802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現職: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台長: qq119458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