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8 23:59:50| 人氣11,7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擦不擦防曬油?-防曬油對生態的可能危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夏天最愛的活動便是騎著單車到溪邊戲水,其次是以登山健行的方式,走到溪邊戲水。山上的水總是十分的清涼!經過一番努力,流了一身的汗以後,泡在沁心涼的水裡,真是夏日裡的一大享受!

自從台北市禁止抽地下水,游泳池的水只能用自來水,所以戶外的游泳池的水溫經常是高達32或甚至33度,實在教人難以領教。室內游泳池本來應該是溫水的,其水溫因常年維持在29-30度,在夏天反而比較涼一點。除了陽明山前山公園的游泳池可能是戶外,而且水是良的之外,其他台北戶外的公有游泳池都是熱水池。即使在晚上,在水溫33度的泳池,也很難游泳。

可是這種騎單車或登山健行的方式,到溪邊戲水經造成曬傷。因為這些地方都屬於水源或在一些溪流的上游,擔心防曬油會對自然生態造成衝擊,所以總是沒擦。騎車或登山時,還可以靠著衣服帽子來抗 UV (Ultraviolet,紫外線),但是下水後,就只能靠樹蔭了。可是水又冰,不曬曬太陽又沒辦法一直待在溪水中,真是兩難。

若穿上水上的抗UV裝,上岸後換起來,那衣服還會含有不少的水,又增加了旅遊的負擔。不論其車或走路基本上都是用體力在驅動的。能快速排水的材質是昂貴又非常不耐穿,這種材質的泳褲在游泳池(含氯)的環境大概穿個150~250小時就得要除役了,而且不耐磨。看來在收入增加前,還是忍受一下輕微的曬傷好了!


 


暖化致珊瑚白化? 義研究:防曬油恐加速珊瑚死亡(2008/02/17 13:1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這幾天台灣的天氣好不容易回暖,但在南半球的澳洲現在卻是炎熱的夏天,不少人都會到海邊玩水。只是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防曬乳液可能會加速珊瑚白化,而且只要極低的濃度,就會影響珊瑚生長。

五彩繽紛的海底珊瑚礁美不勝收,也常會吸引許多人前來觀賞;但民眾用來抵擋艷陽、塗抹在身上的防曬乳液,很可能加速珊瑚白化。

義大利研究團隊採集了印尼、墨西哥等地幾個海域的珊瑚,接著在養殖這些珊瑚的海水內加入微量防曬乳液,比例只有百萬分之一,結果卻發現寄生在珊瑚上的藍藻,在兩天之內大量地脫落死亡,4天之後珊瑚完全白化。

研究團隊深入調查發現,部分市售防曬乳液內含防腐殺菌劑、桂皮酸、二苯甲酮、樟腦等成分,融入海水後將促使珊瑚白化,導致珊瑚死亡。

一般提到珊瑚白化,總會令人聯想到地球暖化、水溫提高、或是海洋污染,不過研究團隊強烈懷疑,遊客所塗抹的防曬油等化學物質溶入海水後,才是造成珊瑚大量白化的主要原因。


http://www.nownews.com/2008/02/17/11440-2232308.htm


愛美也要注意健康--魚兒變性 防曬油惹的禍


編譯田思怡/報導

英國獨立報廿二日報導,擦防曬油可以把皮膚曬成性感的古銅色,不過,美國科學家發現,防曬油可能使海裡的魚變性。

科學家說,在加州海岸汙水出口附近覓食的雄比目魚和雄鰈魚有雌性化現象,而防曬油裡的一種化學物質可能是禍首。獨立報在報導中質疑,如果防曬油能讓魚兒變性,擦在人身上是否會有影響?

瑞士研究員也發現,防曬乳霜和防曬油內其他可疑變「性」化學物質,在河魚體內累積。

河濱加州大學的科學家指出,距衝浪天堂杭丁頓海灘約五公里的汙水出口附近,三分之二的雄比目魚和雄鰈魚的睪丸長出卵巢組織。南加州海岸水研究計畫的另一項類似研究發現,整個南加州海岸的魚類都受影響。這項研究首度發現海洋魚類變性。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他們能檢驗出來的唯一元凶是保護皮膚免於受到陽光紫外線傷害的防曬油成分二苯甲酮。仿造雌激素化學成分的二苯甲酮在泳客淋浴沖掉身上的防曬油時隨汙水排到海裡,被魚吃下肚。

【2006/01/24 聯合報】


擦防曬油會變性? 擦薄點就好了!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含有oxybenzone成分的防曬油,會讓魚類變性,那男生擦了之後,可能也轉性嗎?皮膚科醫師強調,這類化學性的防曬油並不會經皮吸收,所以不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分泌。不過,為了自然生態及安全起見,還是薄薄擦上一層就好了。

三總皮膚科主治醫師趙昭明表示,過去就有不少研究討論含有oxybenzone成分的防曬油,是否會導致男生罹患男性女乳症,但臨床證實,迄今仍未有類似病例。

趙昭明指出,門診曾經有小男生出現女乳症的個案,原因為服用含有aldactone成分的青春痘藥膏。國內外報導似乎還沒有研究可以證實含oxybenzone成分的防曬油也會影響荷爾蒙分泌。

為求安全,趙昭明建議男性,在塗抹防曬油之前,先查看主要成分,如果含有oxyben-zone,那最好薄薄擦上一層,不要抹太多。

至於含有奈米微粒的防曬油是否產生劇毒,甚至有致癌疑慮?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奈米具有穿透性,一旦進入人體,可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毒害。

【2006/01/23 聯合晚報】



台長: frank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