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9 13:03:52| 人氣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敗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陣子買了這本"時尚考"
發現是一本工具書押~好比我之前買的一系列紅山雪夫
買買買~~~~~


對十七世紀的人來說,世界是美好事物的想像,
對十八世紀的人來說,世界是一座奇妙又符合機械原理的大鐘,
對十九世紀的人來說,世界是等待我們挖掘的寶藏,
對二十世紀的人來說,世界是人類創造的景像,

但對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世界是什麼呢?
世界永遠在變化之中,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也一直在尋求不同的角度,
發現世界系列企圖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帶領華文世界的讀者,
以華人的角度,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
不錯看押..就買了幾本同書系的書

美食考
提到歐洲的飲食,我們會有什麼樣的直覺聯想呢?
提到義大利可能是比薩,
西班牙可能是西班牙飯,
法國則會讓我們想起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個個抱著大大的紙袋,裡面裝著長棍麵包。

這些刻板印象其實正告訴著我們,
對於歐洲飲食我們需要一個更基礎性的了解,
更文化性的說明,才不會造成錯誤的認知。

許多法國人可能無法認同,直到二十世紀才出現於巴黎的長棍麵包,
竟然莫名其妙的被視為法國食物的象徵之一,
這樣的誤解就好像另一個刻板印象,把法國人都當作是嗜吃蝸牛的老饕。

不過正統的歐洲餐桌飲食,對台灣民眾而言,
的確有著高尚及昂貴的距離感,這其中又以法國菜為首,
無論是對菜色及食材的細細講究,過程中的繁文縟節,
都讓人產生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本書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讀者去揭開歐洲餐飲的神秘面紗,
藉由了解其中的歷史背景及文化淵源,讓大家能更開懷的去享用它!

一般歐洲常用的食材,如火腿、奶油、果醬,
或者是被視為高尚珍貴美食的肥鵝鴨肝、生蠔等,
甚至是看似複雜難以使用的餐具、餐杯、餐盤等;
在這些食物或是餐具的背後,其實都有著一段段值得慢慢玩味的小故事。

除了實際品嚐之外,透過本書我們也能從中了解歐洲食物的發源與故事,
知曉歐洲悠遠的飲食歷史與文化!
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

古巴,一個位在遙遠加勒比海上的島國,
大部分的國人也許知道她是棒球、雪茄、蔗糖的國度,
至於細節可能不甚清楚。

古巴是一個極具深度的國家,她的魅力早已在世界發酵。
任何拉丁音樂愛好者,
必定對經典歌曲《關達納美拉》(Guantanamera)十分熟悉,
隨著徐緩節奏中唱出加勒比海棕櫚情境;

國際標準舞的熱愛者,
肯定無法抵擋倫巴(rumba)的魅惑,在迷媚輕柔的旋律中一展曼妙舞姿;
放蕩不羈的青年學子,對切‧格瓦拉一定不陌生,
模仿他穿著打扮以他為偶像,盡情揮灑青春熱情;

海明威的讀者絕對不會錯過《老人與海》。
這些例子早就透露出古巴迷人的風采,只是我們渾然不覺。

從十五世紀哥倫布登陸古巴至今,
古巴經歷了漫長的帝國拓殖、海盜洗劫、獨立戰爭、美國政治干預與經濟封鎖,每段歷史過程均如枷鎖一般,將古巴牢牢禁錮。
苦澀的歷史造就出「蔗糖之國」與「音樂之島」,
古巴堅韌的生命力可見一斑,值得喝采。

土地的融合與包容力量在古巴也得到印證。
西班牙拓殖者、非洲黑奴與中國苦力全都化為多采多姿的古巴文化,
古巴之友──海明威留在古巴的足跡成為「社會記憶」,
具有烏托邦色彩的阿根廷革命傳奇人物──切‧格瓦拉
已成為古巴歷史的一部分,永遠活在古巴人民的心中。

本書以介紹古巴的歷史文化為出發點,
旁及古巴的宗教、音樂、民俗、產業、政治及人物,
帶領讀者領略繽紛的古巴文化,認識你我所不知道的古巴。
咖啡精神--咖啡和咖啡館的文化記憶

對現今全球數億的咖啡迷而言,喝咖啡是一種「生活儀式」,
至於咖啡館呢,則是一所所的「殿堂」。
就如同世上其他的儀式和殿堂一般,
「咖啡殿堂」裡蘊含著許多驚險、浪漫、激情,
而且至今仍餘波蕩漾的歷史傳奇。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地區流行起一種可以代替美酒的興奮飲料。
這種飲料可以為夜裡誦經的僧侶提神,因此它也成為了回教世界的宗教飲品。
在鄂圖曼帝國興盛的十六世紀,這種飲料的種子為帝國賺進大筆收入,
於是被稱之為「黑色金子」。

十六世紀的末幾年,威尼斯商人將此種名為咖啡(cavee)的果實運到了歐洲。十七世紀中期,法國的第一家咖啡屋開張;
幾十年後,理性啟蒙的咖啡香,摻雜著政治氣息,
漫衍在巴黎的四千家的咖啡館中:
伏爾泰和狄德羅在「普赫寇普」咖啡館撰寫百科全書;
盧梭在「攝政」咖啡館高談闊論;
一七八九年,法國革命份子更是站在「佛依」的咖啡桌上宣示起義,點燃了法國大革命。
就在這些至今仍然在的咖啡館中,咖啡客改寫了世界史。

大革命沖淡了歐洲咖啡的政治氣息,
取而代之的是布爾喬亞式的精緻咖啡,
還有波西米亞風的率性咖啡,
在這兩種風格的激盪下,
印象派、存在主義等等人文藝術的浪潮在歐洲咖啡館誕生,激盪了全世界的文化風貌。
到了現代,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咖啡迷湧入巴黎「朝聖」,
百萬座的咖啡殿堂散佈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上,
醞釀著下一波咖啡風潮……,咖啡的傳奇方興未艾。

閱讀此書,您將可以穿梭在咖啡的傳奇之中,
深入地領略到震撼世界的咖啡文化。
悲劇帝國--說不盡的俄羅斯故事


俄羅斯是一個千年的古老帝國,
她曾經擁有世界上最遼闊的國土,
曾經擊敗過蒙古人、拿破崙與希特勒強權,
也是二十世紀唯一足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千百年來,俄羅斯在世界舉足輕重;
然而,但台灣人對她的印象,
卻大多遮蔽在共產主義的「鐵幕」陰影之下,
這透露出一種歷史視野上的淺薄。

俄羅斯是一個歷經苦難的悲情帝國。

她因位於歐亞樞紐,在一千餘年來,
不斷遭受到瑞典、拜占庭、蒙古、法國或德國等等外族的侵略。
十九世紀初,他們焚燬莫斯科城以拖潰拿破崙;
二次大戰時,他們殲滅數百萬希特勒軍,扭轉了世界戰局。
這些戰史雖然光榮,卻是用千萬俄國人民的鮮血斑斑換得。

在內政上,王位的誘惑讓俄國宮廷一再上演著弒夫、殺子與兄弟鬩牆的血案,
末代的尼古拉沙皇,更慘遭到滅門之命運。
高層政爭的動盪,導致俄羅斯帝國對人民採極權統治。
俄羅斯史就是一段周而復始的人民受難史,
苦難下的人民反動抗爭,抗爭的結果是再遭蹂躪。
一九一七年列寧高擎「解放工農」之旗發起革命,成立新政府,
而結局仍舊是在連綿的戰爭、整肅、貪瀆與饑荒下,
葬送了數千萬人民的性命。

千年的俄羅斯歷史,
可說是一場權力爭鬥的盛宴,盛宴過後,沒有人是贏家。

本書作者為台灣派駐俄國之外交人員,他以人道的立場,國際性的視野,
介紹西元九世紀至二十世紀,
俄羅斯「魯立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以及「蘇聯」的三段帝國發展史。

詳閱本書,不但可以清晰地看見俄羅斯的苦難刻斧,
更可藉此省思人類千年不變的權力貪狂。

台長: 小珮
人氣(6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Joshua
好詳細的介紹

時尚考和咖啡精神

值得一看
2007-05-04 16:58: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