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30 08:09:33|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論-與其爭辯保四 不如務實推動經濟發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5.11.29  工商時報

本報昨日刊出的「體檢謝內閣經建執行力」專題報導指出,政府口口聲聲「保四」的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顯然確定破功,只有期待明年再來。針對本報的分析結論,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回應,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多月,政府會持續努力,目前還不能說保四破功。我們認為,保四目標是否破功,答案揭曉在即,朝野不用浪費力氣爭辯;但必須指出,大多數國人真正關切的除了四%經濟成長率目標能否達成外,經濟是否蘊藏源源不絕動能,是否能夠永續經營,毋寧才是重點。

對於政府設定及實現經濟成長率目標值,我們認為朝野應有以下幾點共識,才不會淪為紙上談兵,也才不會流於意氣之爭。第一,年度經濟成長率應該只是一個預期目標,作為政府與民間努力與奮鬥的方向。以本報提出的近六年經濟成長率目標及執行效果比較為例,除了民國九十一年因為鑑於前一年出現五十年來首度負成長,設定偏低的二.七%成長目標並輕易達成,以及去年設定目標五%,實際成長六.○七%獲得「及格」評價外,其他四年成績,都是補考或死當。但誠如本報專題報導所強調的,經濟保四、保五或保六,對政府而言有一定的指標意義,但人民對於數據,感受並不深刻,真正重視的是就業機會、財富增加,以及消費能力。


易言之,就像前兩年失業率超逾五%,勞委會推出清掃公墓、謄寫公文報表等臨時工作機會以增加就業率,實際上對經濟並無任何實質效益。坦白說,雖然四%的經濟成長目標沒有達成,但如果人民對現實生活感到滿足,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反之,政府如果用灌水、借支或揠苗助長手段編製紙上成果,但實際上民眾失業壓力緊繃、資產普遍縮水、對明天又沒有任何期待,達成保四目標又有何用?

其次,經濟成長率目標的實現過程及結果,可以提供朝野檢驗政府施政不良乃至盲點之所在及原因,用以策勵將來。以本報的專題報導為例,即明確指出癥結之所在,包括民間參與促參的BOT案執行率只有三成六、推動八年八百億元公共工程因為法案未過而泡湯、新十大及重大公共建設進度嚴重落後,乃至產業外移出口順差縮小等,都是造成保四落空的原因。我們認為,朝野政黨以及兩岸關係無法突破改善,基本上應是上述經濟發展障礙的肇因,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克服,即應退而求其次採取可以「操之在我」的經濟發展策略,也就是行政部門可以自行推動及完成的經濟發展策略。可惜的是扁團隊不能突破朝野政黨及兩岸僵局於前,無法通權達變於後,而且又犯了「人謀不臧」弊病,也就是監督管考不力,保四失敗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最後,我們認為經濟動能的開發及維繫,較保四等經濟目標的設定及實現重要許多,朝野應予以更高度、更優先的關注。在保四遭到輿論質疑之際,政府經建計畫的主導者,譬如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除了怪罪媒體「唱衰」外,也曾經強調內需,也就是借重房市及股市兩大消費力量來促成保四目標達成。我們必須指出,台灣人口兩千三百萬,實在構不成一個類似日本、美國、中國大陸的有效內需市場,尤其股市翻雲覆雨、變幻莫測,房市又面臨需求飽和窘境,國家經濟目標之達成,雖然只有形式意義,但寄希望在股市及房市,難免招致「所託非人」之譏。

具體而言,今年保四與否尚待觀察,但明年保四卻必須另闢蹊徑;妥善利用兩岸經貿潛力,正是引進台灣經濟源源不絕發展動力的關鍵。眾所周知,香港因為得力於大陸的進口及遊客消費挹注,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攀上七%高峰。台灣政經環境當然與香港不同,但兩岸經濟互補、互利特色,卻與香港處境類似。我們期待政府以國家建設及民眾福祉為念,審慎推動、執行開放的大陸經貿政策,果爾,不僅明年可以保四,經濟發展活水也才可以源源不絕。

台長: Joanne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