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30 12:24:35| 人氣1,0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聲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幾個月以來,很不喜歡打開電視新聞頻道,因為,害怕聽到那許許多多自以為代表台灣的喧鬧。

 小時候,住在大台北衛星城鎮的三重埔,最熟悉的,就是庶民社會的叫賣。那是我初初認識的,台灣的聲音。

 清晨的豆腐跟醬菜,年代太過久遠,推車小販的口白已經不復記憶了。不過,微溫豆腐灑上葱花、稍稍淋一點醬油的滋味,現在不論是市場的板豆腐、標榜傳統的義美豆腐都比不上的,軟得缺乏原則的盒裝營養豆腐更是聊勝於無而已。

 認真考究起來,究竟是什麼味?說不上來,就是滿口大豆香。其他的現代豆腐,有色、無味。

 印象深刻的,是豆腐乳。每隔一段時間,聽到「豆乳、豆粕,豆乳、豆粕」的販仔聲,我們家必定要光顧的。買回來的,是切成方塊、比豆腐稍硬的豆腐乳半成品,還有黃色的豆粕,趁著日頭,在頂樓曬過,然後以一定比例與調味料混和,進甕醃至發酵成熟。

 自製的黃色豆腐乳,調味並不複雜,不像現在市售拌著麻油辣椒或紅糟等等變化。然而,味道就是甘厚紮實,不那麼軟爛爛的,若有似無、尚未入喉就化掉了。

 小孩歡迎的,還有爆米香。似乎是敲著奶粉鐵罐走過街道,然後在合適的定點開始作業。如果父母恩准,我們可以捧著裝滿白米的奶粉罐去換取幾日的點心,不然,只能在旁邊眼巴巴盯著老闆表演,伺機撿幾顆米花解饞。

 傍晚常聽到外省老伯伯在那裏叫賣,「包子饅頭、包子饅頭,好吃的山東大饅頭、豆~沙包」。饅頭,小孩不太吃得慣,倒是那個豆沙包,外觀包成黃色三角形的,回憶起來,還有著沙沙的口感。

 賣包子饅頭的山東嗓音,走到哪裏似乎都相同。之前,電視廣告旺仔小饅頭,也來了這麼一段,跟童年聽到的聲音真是神似。

 深夜時分,「麵茶、麵茶」伴著水壼嘶嘶鳴的聲音格外醒耳。我娘總認為,麵茶粉自己炒就行了,我們家很少浪費錢吃夜宵的。至於那種麵茶攤販賣的中空膨餅,不曉得在什麼機緣下,嚐過一兩回。

 「燒~肉粽,肉粽、肉粽,好吃的燒~肉粽」,倒是交關過的。大概一次買兩顆,一顆給加班回家的父親獨享,另一顆就是我娘與兩個小孩分食。

 還有特殊的罕見叫賣,例如野生鱸鰻,叫聲也不太記得了,買回來就是放在深鍋裏,然後倒滿米酒去醉牠。有一回,醉得不夠,一尾大鱸鰻跳翻鍋蓋,從廚房溜到浴室,拚命要從排水孔鑽出去,最後究竟是卡住或溜走,我也不太確定了。

 「燒~酒螺、燒~酒螺,好吃的燒~酒螺」也常勾起我們的饞蟲,但我娘嫌髒,一口咬定有寄生蟲,通常是不許買的。現在可以自主了,但我每每在風景區看見,仍覺得不要冒險為好。

 成年之後,搬到台北來,很多叫賣都漸漸變成錄音廣播的了。有個賣臭豆腐麵線的,一邊推車上坡,一邊中氣十足在那裏叫喚,卻總是配著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有時生意興隆,在我家巷口翻來覆去,唱熟「小城故事多」,彷彿真有一種充滿喜樂的小康市況。

 寶兒提到的賣粿聲,是錄好的,「來喔,來買好吃的粿喔,有芋粿、菜頭粿、油葱粿,來喔,來買粿喔」。為什麼粿販都統一口徑呢?我並沒有買過,不知是不是同一家出品。

 還有雞,「土窰雞、茄苳雞、蒜頭雞,燒騰騰的雞喔~」,不曉得雞從哪裏來,也是讓我猶豫再三的食物。

 修理紗窗紗門的,往往乾脆俐落。聽到聲響,來不及追出去,就不見蹤影了。

 最令我好奇,是賣梯子的,「賣樓梯喔,賣樓梯喔,有沒有人要買阿呂米(鋁製)的樓梯」。哪來那麼多臨時需要鋁梯的都市家庭呢?果不其然,這樣的叫賣,原本就罕聞了,終究逐漸式微沒落。

 現在,住進大樓的我,鮮少聽到沿街頭叫賣的小販。

 叫賣式的語言,倒是,在泛濫的政治談話節目、電視購物頻道,找到出路。
 

台長: 漂浪
人氣(1,0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