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2 18:36:11| 人氣71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內」與「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內」與「外」

剛進入外科類型部門見習一個月,反覆思考著自己到底比較適合哪一科的問題。
主治大夫很愛問學生,將來想走哪一科,通常我都是用還沒想好來回答。
確實,也還沒想好。

我的方向其實蠻明確的,就是可以照顧老伯伯,老婆婆的科,為什麼?因為我覺得生命到老年時的光輝和圓潤,是非常難得也非常值得珍視的。我喜歡聽老伯伯中氣十足的聲音,也喜歡看老婆婆瞇著眼睛的笑容,我喜歡看老人家對自己的生命還是充滿希望。
也因此,我不太能接受長期負責照顧意識不清,連一點點改善都無望的臥床病人科別,那怕只有一點點希望也好,我喜歡看到老師鼓勵病人,看到病人為自己努力!因為這樣,外科術後的復原,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看到病人一步一步近乎戲劇性的改善,那是在內科病房裡很少見的情況。
不可否認的,可以開刀的老伯伯,大致而言都是身體狀況不會太差的病人,或是開完理論上會有明顯進步的病人,和他們相處,總會覺得充滿希望。
而內科病房裡,當然也有充滿希望的伯伯跟婆婆,但更多的是長期臥病,反覆性感染,狀況通常只能保持,不會更好,只會更糟的老病人,有時候連想鼓勵伯伯,自己都覺得語塞。
簡單而言,狀況好的內科病人,不會住院,狀況不好的外科病人,不會開刀!
老師說:「我們要『視病猶親』。」
這句話是有問題的,老師接著講:「如果真的視病猶親,那我們每天都要生活的很哀傷。」
那怎麼辦?
老師接著說:「所以大家要有點幽默,有些事大家講起來表面上笑的很開心,實際上發生時是很難過的!」
這是醫療生活圈的轉化,病人家屬要是聽見某些圈內的笑話,大概會覺得這種事也可以當笑話講,真是不倫理!然而如果真的要認真的把每一件事都認真的往框架上定義,我相信就會向老師所言:「如果真的視病猶親,那我們每天都要生活的很哀傷。」
這不是教大家不要視病猶親,而是教導大家在同理心之外,還要懂得抽離那個情緒,適當的黑色幽默,也是一種調適,當然不是每一種場合都適合這種調適。
醫生是不能挑病人的,所以只能調適自己,也因此,要慎選自己一輩子要執業的科別,關係著一輩子要面對的病人,是否是自己可以處理,可以面對。
人家說腫瘤科的醫師都有一種非常緩慢,堅定,可以被依賴的特質,第一眼就可看出來,從上面的推論,就知道我大概走不成腫瘤科,說不定家屬還沒崩潰,醫師自己就先情緒失衡了,太容易陷入某些情緒,是我的優點,也是我的缺點。
我一直相信自己是個很有同理心的人。最接近同理心的片語是put oneself into another’s shoes,把自己放到別人的鞋子裡,當然,鞋子不一定會合腳,即使我們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也不見得真的體會對方的感受,這時候,如果我們以自己設身處地進入對方角色時,以想像的感受來猜測對對方最好的結果,這時候還是難以擺脫父權主意的陰影。因為,「我」以為如果「我」是「你」,在這種情況下,這樣做對「我」最好,所以「我」想,「你」需要這樣做!這樣的同理心是被扭曲的,因為我永遠也不是你,所以我想像中對你最好的決定,也不會是真的你覺得最好的決定,所以,我開始質疑起自己的認為的同理心是否正確。
如果為對方著想,並不代表以為自己的是對方,那麼適當的抽離想像中情緒是必要的,常常病人在抽脊髓液時,我會覺得一定好痛,甚至覺得緊張到想吐,但是病人真的痛嗎?病人有上局部麻醉,可能連打針的感覺都不一定有,「很痛」,就是我自以為是病人的想像,當我們的想像遠超過病人真實的感受時,我已經不當的放大了不愉快的情緒。所以,我還是沒辦法走幾乎一點希望也沒有的科別。
當然,不見得外科就都很有希望,只是比例上來看,病人心靈上比較積極一點,通常願意開刀的人,通常都是比較敢對自己生命下賭注的人,如此而已。
在內科,也有很多開朗的伯伯和婆婆,即便不開朗的伯伯婆婆,在我們長期照顧下,難得一見的笑容也是很令人感動的,只是如果是已經嚴重到意識不清大概是沒有希望的伯伯,加上不怎麼清楚狀況的臨時看護,還有沒有什麼感情的子女,有時候,常常只能一陣心酸,無能為力。
但是,我很喜歡內科和病人建立的長期信賴,雖然外科開完刀後和病人也會長期追蹤,但那和內科的關係又有微妙不同,內科病人往往就像一部史記,每個人都有厚厚的病史,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交互夾雜。外科病人則像斷代史,一次只追溯到和這個手術和疾病有關的前因後果,之後如果沒問題,久久來追蹤一次即可,病人覺得沒事自動沒來也是常有的事。
找同一個醫師開兩次一樣的刀,不是沒有,但比起找同一個醫師看兩次一樣的病,還是少了許多,內科和病人建立的長期關係,是我覺得值得信賴的,諷刺的是,這往往又建立在病人是慢性病治不好的前提下。
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外科刀房又站得讓我天旋地轉,餓得頭昏眼花,內與外真是難以抉擇,內科醫生是永遠也不可能幫病人開刀的,在西醫裡,開刀還是無法捨棄的治療!而外科醫師確實也可以和病人建立長期且良好的關係,但大部分的外科,接手的還是內科已經診斷出來,內科治療無效,需要外科介入的病人。
內與外,外與內,真是為難啊!

台長:
人氣(71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心得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悲欣交集
此分類上一篇:不完美的圓滿

@-CHEN
旭:
不管你走什麼科
相信你一定會是個好醫生的...
2007-06-02 19:57:41
版主回應
謝謝你,@-CHEN。
2007-06-02 20:46:03
=童話=
恩!!
我以後給你看並可以打折嗎XD
2007-06-02 21:35:46
版主回應
XD~還是健健康康不要生病比較好喔^^
2007-06-03 10:33: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