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30 02:12:41

【短篇小說】送信者

那個人踩著碎步走入小鎮,鎮上的人群中開始騷動起來,大家如同螞蟻般交頭接耳,有人說那個人嘴角長了一株仙人掌,會流出灼人的毒液,但又有人馬上反駁說那匍匐的樣子像一隻會發出毒針的刺蝟,另一個胖子口銜著沾滿油...

2003-05-29 23:56:16

王丹與楊照對話錄─六四、台灣經驗與詩

主持人:陳芳明(作家,大學教授)主講者:王丹(六四領袖,現攻讀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研究所)、楊照(作家,政治文化評論者)地點 :敦南路誠品書店日期 :3.4.99 晚上7點正整理:踐實山人主 ─請王丹談談他在六四、...

2003-05-28 00:01:58

【書評】艾柯《帶著鮭魚去旅行》

書名:《帶著鮭魚去旅行》 作者: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0年1月 頁數:251頁 符號是怎么回事 把書名與目錄作一對比,讀者大概會喊上當了,但翻閱下去,終究會恍然大悟。《...

2003-05-27 23:55:40

【書評】《他鄉.以撒.柏林傳》

書名:《他鄉─依撒.柏林傳》 出版社:台北立緒 出版日期:2000年1月 頁數:536頁 胡適在《四十自述》自序中透露他畢生鼓吹“傳記文學”的原因,不只能為史家留下材料,也能給後人精神典範的參照。他確實是...

2003-05-27 23:50:37

【書評】《吳宓傳─泣淚青史與絕望情慾的癲狂》

書名:《吳宓傳─泣淚青史與絕望情慾的癲狂》作者:沈衛威出版社:台北立緒出版日期:2000年11月《學衡》與文化保守主義陣地近年來,向被喻為文化保守主義思想陣營、被劃入新文化運動對立面的“學衡派”,...

2003-05-27 23:42:31

【書評】吳爾芙《三枚金幣》(書評)

書名:《三枚金幣》(Three Guineas) 譯者:王蕆真 出版社:台北天培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2001年9月 三枚金幣足以燒掉男性意識的偽善? 雖不曾踏足劍橋,但說起劍橋,徐志摩筆下的詩、陳之藩的《劍河倒影》...

2003-05-27 23:34:49

【書評】奈波爾《大河灣》

書名:《大河灣》 作者:奈波爾(V.S Naipaul) 出版社:台灣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4月 廢墟上的雄偉城堡:非洲中的歐洲 捧著《大河灣》,最先浮現的問題是:該如何去閱讀這個小說文本?當你知道這是...

2003-05-27 22:55:53

【書評】董橋文字集

書名:《馬克思博士到海邊渡假》、《中年是下午茶》、《藏書家的心事》、《繆姑太的扇子》 、《上帝不聽電話》、《鏡子裡的展望》。 出版社:香港明報 出版日期:2000年7月 你一定要看董橋? 有人說他是中國...

2003-05-26 15:10:45

【專欄】今年會是報紙很精彩的一年

報紙之間的競爭,是一場廝殺激烈的戰役,如何打出漂亮戰略,關鍵在於高層管理群的視野與智慧。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挾著60億元進軍台灣報紙市場,報紙未刊印時,台灣三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和《自由...

2003-05-18 23:29:33

【專欄】《紐約時報》風暴,故事並未完結

辦報的人一向最清楚,無論是新聞或評論,杜撰與編造是大忌,也是讀者對報紙信賴與信任的剋星。有152年歲百年老店之稱的《紐約時報》,爆發記者杜撰新聞報導事件,雖然在上星期日以四大版進行公開的道歉與說明,但如《...

2003-05-17 04:41:56

【隨想】一種自我解剖的遊戲

請你以五百字先談為何你鍾情中文系,為何你不在馬大繼續碩士班和博士班,而跑到台灣去?還有,請分享你畢業後想做甚麼。 曾經和自己玩過一個追溯成長經驗的遊戲,常為紀念冊上惹眼的「發揚中華文化」自我嘲笑,想...

2003-05-17 04:34:13

【專欄】余秋雨與「岳麓書院事件」之省思

中國書院之始,雖可上溯唐代,但其多為修書之所。聚徒講學,蔚然成風,當在於宋。讀書人如燭發光的心靈,不浮沉於宦海,卻把心力貢獻於民間教育,如南宋大儒朱熹的白鹿洞書院,倡發不為利祿,純為學問傳習和道德義理...

2003-05-17 04:27:10

【專欄】重寫馬華文學史再論述

重寫意義與詮釋權 自90年代起,中文文學世界掀起了重寫文學史的思潮。始作俑者為人民大學教授王曉明與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在80年代末發出重學文學史的呼喚,提倡作家應堅持與回歸對應於官方意識的民間立場。...

2003-05-17 04:22:17

【專欄】舊材料與新思想

最近獲知某個學系曾以書蟲築巢為由,把一些線裝書及典籍一併丟入熊火,最終化為灰燼。搶救典籍不及,秦火焚書一幕儼然再現,心隱然作痛。當初秦始皇因謀略而點火,今日焚書卻夾帶愚昧,遙想漢初挾書令一解,漢景帝即...

2003-05-16 01:24:14

【專欄】記者養成與企業文化

檢視政黨收購媒體一年後的效應,除新聞處理原則上頻頻失範外,新聞工作者 形象萎縮的問題,更值得關注。韋伯曾經指出,新聞工作者也是“職業政治家”的一種型態,人們之所以對新聞工作評價不高,主要是源自不負責任...

第一頁      ‹上一頁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24 / 26 頁 , 共 383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