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4 05:07:21| 人氣48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色∣戒》(Lust ∣Caution) / (一)與張愛玲的糾纏不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次乍見張愛玲的《色,戒》,其實我就驚訝不已!實在是因為沒想到她會以碟報、特務的故事來作為她小說的主題!不過仔細想想她與胡蘭成的愛恨糾葛,在加上他身處的那個干戈、肅殺的年代,一切似乎又是那麼的有跡可循的。撇開這些原因不論,張愛玲選擇這個主題來作為他小說的主軸,我倒是覺得很聰明!因為諜報的主題本來就很具有故事性,不論是中、外的讀者或是觀眾向來都很吃這一套的!再加上張愛玲的《色,戒》又不是真的一部碟報小說,只是透過這主題巧妙的襯出那些既衝突又掙扎的感情,更別說他那冷歛的筆觸,和對動盪不安的年代所特有的步調及氛圍的掌握! 這些因素都讓張愛玲的《色,戒》堪稱是她的顛峰之作。就如同電影《色∣戒》的編劇王蕙玲所說的:「《色,戒》是張愛玲到了50歲才發表的作品。…精工細琢磨的寫了十年,文壇行家都明白,那是她的作品中最精煉的寶石,堪稱是極品中的極品,層次之深,耐人尋味。」不過當初一聽到李安要拍《色∣戒》時,其實我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很佩服李安的慧眼獨具,一挑就挑中《色∣戒》這部作品,(當然也很期待看到這部作品),另一方面卻也很替李安擔心,怕他也會像之前曾經挑戰張愛玲作品的導演一樣,陷入張愛玲的文字魔障,砸了他的招牌! 不過,在看過電影之後,我覺得我是多慮了!
其實初看張愛玲的《色,戒》,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抑鬱的、沉積的;但是相較於小說,李安的《色∣戒》則是多了分掙扎和激情!倒也不是說張愛玲的《色,戒》不夠激情,只是她的作品總是習於將激情都藏於文字之後,常常將讀者帶到很滿的地方,就又嘎然而止,其他的就留給讀者去發掘、去體會!就像是《傾城之戀》,也要到看完了整部小說,當你再慢慢咀嚼流蘇在最後的一段獨白,你才能體會到那段烽火中斷斷續續的糾纏,是如何的轟轟烈烈、如何的傾城。《傾城之戀》是一篇「派樂地」體制的作品,和《色,戒》風格迥異!但是單就對於情感的表達而言,兩部作品是有相似性的!當你初閱讀《色,戒》小說時,你並不會感受到易先生和王佳芝之間的激情:「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這樣的形容實在很難讓人聯想電影《色∣戒》裡那三場驚心動魄的床戲。但是當一切塵埃落定,當易先生正為他能得此紅粉知己,而覺得死而無憾時,張愛玲替他們的關係下了這樣的注解:「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我想導演李安和編劇王蕙玲也就是從這麼一段話推敲出張愛玲的賦與。單就這點你就不得不佩服李安和王蕙玲的功力和細心,他們能夠如此準確又細膩的洞悉張愛玲的心意,並且大膽將這份激情前置、放大!我覺得就一部電影而言,這樣的揣摩、表現是成功的,因為那種掙扎和激情,本來就是適合影像的、更貼近電影的,這樣的改編,才不至於使的張愛玲的《色,戒》一但被放置在電影裡就失去了戲劇的張力! 而且,也惟有將那份掙扎和激情前置,才會讓王佳芝最後顫抖、低聲的一句「快走!」變的更合理!
另外我覺得面對張愛玲的小說,電影《色∣戒》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梁朝偉所飾演的易先生這個角色。其實在張愛玲原著裡,易先生並不是那麼討喜的!易先生在小說裡第一次出場時,張愛玲是這樣描寫的:「穿著灰色西裝,生得蒼白清秀,前面頭發微禿,褪出一隻奇長的花尖;鼻子長長的,有點“鼠相”,據說也是主貴的。」接著你會在小說裡斷斷續續的讀到張愛玲賦予易先生一種中年男子的困境和猥瑣的形象「他不在看她,臉上的微笑有點悲哀。本來以為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樣的奇遇。當然也是權勢的魔力。那倒還猶可,他的權力與他本人多少是分不開的。對女人,禮也是非送不可的,不過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是這麼回事,不讓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憮然。」、「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乍讀這本小說時,我的心裡是疑惑的,這樣的易先生似乎是不值得王佳芝去愛的,更別說甘願為了他犧牲生命!總覺得王佳芝只是出於一種感動、一種憐憫,就像是小說裡對於王佳芝眼中的易先生,張愛玲是這樣描寫的:「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可是偏偏張愛玲在小說的最後又替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及關係下了如此強烈、激情的注解!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安和王蕙玲很巧妙的在電影裡賦予易先生有別於小說的形象。在李安電影裡的易先生是更深沉的,在深沉之中卻又透露著內心的憂鬱和壓抑;在電影裡的易先生也是更複雜多變,時而粗暴野蠻鞭打王佳芝,時而溫柔細心在她耳畔絮語。我想也只有那麼壓抑又深沉的易先生,才能讓王佳芝「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也唯有那種屬於紳士的也是野獸的易先生,才能讓王佳芝愛的這麼義無反顧卻又恨之入骨,那麼的深陷其中卻又無法自拔。
張愛玲無疑是近代中國的文字魔術師,它總能將她筆下人物那幽微複雜的心境和看似平淡卻又濃烈的感情藏於她的文字之中,多少人想嘗試詮釋她的作品卻又望之卻步,一但碰了也大都鎩羽而歸! 或許就像是王蕙玲說的「李安與其他導演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從來不是張迷,從來沒有想過要複製張愛玲的文字影像,沒有膜拜之心,才能悠遊自在,才有可能重新創造小說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種生命。」
那烽火連連的年代裡,戰地兒女的悲情宿命;那國家淪亡之秋,愛國青年的慷慨赴義;當然,還有那易先生和王佳芝錯綜複雜的心緒及強烈又原始的感情,在李安的電影裡,在張愛玲的小說裡,我都看到《色,戒》的「魂」,也看到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與張愛玲繼續的,糾纏不清!
後話:
聽說王蕙玲為《色∣戒》所改編的電影版劇本裡,並沒有為王佳芝增添這麼一段話,這段話是導演李安當場自己要求加進去的:「他不僅像蛇一樣鑽進我身體裡,每一次都折磨得我流血,他也像蛇一樣要鑽進我心裡。」透過這句對白,我想李安也讓《色∣戒》像蛇一樣鑽進我們的身體、鑽進我們的心裡。

台長: Johan

沉風
就演員來說...

我沒有看過小說,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若以捕捉演員內心情感的角度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第一次性愛鏡頭王佳芝被從後面...,又被皮帶打, 她扭頭恨恨的望著易先生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次梁朝偉被蒙住眼睛,那種對黑暗的恐懼而張口,想喊又享受做愛其中的感覺,表情真的很生動,演技精湛。

對於易先生這個角色我想是這部片的重點之一,一個處於不是被殺就得殺人的環境、一個肯背負賣國的惡名者、一個謹慎小心的人、一個搞特務情報的人、一個用殘忍手段對付敵人的人,他當然害怕自己被殺,被以同樣手段對待。他是個處於沒有人可以信任、信賴、過度緊張的環境,很多機密、很多臥底在身邊流竄,他必須小心,所以他對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太太都要三緘其口,都不能洩漏內心感情。這樣的人哪敢放開心付出真愛?他怎敢完全信任王佳芝?他只希望、盼望自己能在她身上找到希望,那希望正是一種可以寄託、可以放鬆的「地方」,可以在她身體上找到休憩地。

李安在性愛方面的拍攝可以看出易先生處境的真實呈現,他之所以以性暴力的方式對待所愛,是因為只有他使對方感到痛苦,他才可以解壓,這反映出的其實是他處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非常痛苦。痛苦又掙扎的人處在一種異常疲累的狀態下,想放下又怕一旦放下就是死、一旦心軟就是輸。他不敢面對自己失敗的時候會受多少人指責、會遭遇怎樣的傷害、迫害或說是報復,所以他必須切斷這一切,必須多疑、必須謹慎,也造就他在愛情上不能柔軟溫和。

因為他害怕。

人的心是很一致的,沒有人能夠對生活、對工作、對生存有所防備卻能對所愛敞開心防,如果他願意在所愛面前展現疼惜與予取予求,那麼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他一定會死得很慘,他一定會因為心軟、同情而放棄殘忍的手段,那就是斬草不除根,總有天會養虎為患。像殺了人一家卻放過一個幼兒一樣,誰敢保證那幼兒會感激兇手的手下留情?對敵人心軟就是對自己殘酷這句話說的最貼切。

其次我覺得演的最好的是陳沖,因為這部片的各個演員都非常像個演員,都像刻意在演一齣戲、一齣好戲,都期待展現所有、發揮演技,雖然他們演得真得不錯。只有陳沖最不像演員,而像一個平凡人,一個「不能預知劇情發展的歷史角色」(演員拍電影不是都知道劇情走向?就像現代人回到過去,能知道哪個人會當皇帝一樣,對許多事情這過來人的反應都過於輕淡,如果是一個巨變發生在常人身上反應是劇烈誇張且非常值得注意的)。
2007-12-06 23:23:08
沉風
版大寫的評論感覺還真專業...= =&quot(愧),對於這點我是自嘆不如.許多李安迷也許看到這樣的評論也能有所認同,這部分的分析我沒有辦法如此客觀的析解...不過看完電影,讓我有深切的感受,因為易先生的性格似乎就是我的寫照,最像的部分在我們都處於一個緊張的環境,因為經歷過不可抹滅與難以回復的傷痛,所以有時候自己對親人或愛人的殘酷事實上也是內心的寫照,將愛的入骨轉為恨的暴戾.而許多人像我一樣,害怕,對自己選的路,明知道可能不為世俗良善允許,但堅持著理想繼續苦撐,正因為害怕失敗為眾所指責,所以即使錯還要再錯...然而在我們的心中仍有個理想呼喚著我們,告訴我們背負著罪惡無所謂,只要能看見我們的天堂.
2007-12-06 23:33:58
版主回應
看到你的回應我才覺得&quot愧&quot呢!
早知道就早點去找你討論,
這樣應該可以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殘念~~!!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我也是千頭萬緒!想說的實在太多了!
可是對於這部電影大家討論的太多了!怎麼寫都很像抄襲!
所以只好捉襟見肘的寫了一些關於電影和小說、李安和張愛玲,
當然,還有我們與《色,戒》的一些連結! (我更喜歡用 “糾纏”這個字眼!)
或許就像李安說的,透過我們觀眾的反映,也是李安對自己的探索!
而我覺得經歷了這場電影,我們不也是對自己做了一次探索!
2007-12-07 03:19:37
shiam
有沒有人討論過片名中的「戒」應該是戒指的戒呢?
兩字中間用逗號區隔,是在表明兩件東西,而不是動詞受詞
是這樣嗎?
男女交鋒過程各自擁色和擁戒買人心
我是這樣認為啦
2007-12-20 08:42:41
版主回應
這個問題很多人討論過喔!
連李安導演自己都說過,給你參考一下:

『 張愛玲原先的意思是把色和戒分隔一下,
我覺得這個分隔學問很大。
“色”不僅有色情的意思,還有色相的意思。

色戒也不是佛家語裏戒色的意思,
這個戒是劇情裏面易先生送戒指給王佳芝。
為什麼用戒指拴住人呢?
因為這裏面是有戒律的“戒”的意思,
指人的行為舉止要很正確,
這是當初“戒”字的來源,
有種警戒的意味。

張愛玲把這兩個字隔開來,
可以增加很多想像空間,
她小說的字裏行間也充滿想像,
雖然只有28 頁,
可是卻把我們做死了( 笑)。
我現在是線裝書的用法,
是古法,從右邊讀到左邊,

《色•戒》中色和戒兩個字
是非常需要審視的,對我來說
“色”好像是感性,
“戒”好像是理性,
也有辯證的味道在裏面。 』
2007-12-22 17:23: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