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6 12:16:00| 人氣1,9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二十一〉止義小起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止義小起人」這個詞,是從「正義小超人」來的。

在網路這個公開的論壇上,由於匿名性高,
所以許多大膽和多樣化的言語都會出現,
然而當事情太過火的時候,
往往會出現一些出來捍衛道德正義的人士,
這些算是良知派他們通常會因為想要糾正其他人而招致反感,
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裡,
個人價值第一的思考下——「你的王道不代表我的王道」
這種言語就成了逆耳苦口的存在,也成了眾人調侃的對象。

這些出來主持公道的「正義小超人」,
網友便藉由字形類似的「止義小起人」來稱呼。
表示你所認為的「正義」其實不是正義,而是「止義」,
你認為你自己高人一等,其實也沒有,只是個「起人」。

話說回來,什麼是「正義」?

說真的,這個詞其實是很模糊,人人都知道有「正義」這種東西,
可是一旦要具體去說「正義」的內涵為何,
那就會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你會發現,
人人口中說出來的「正義」絕對是個沒有完整相同的答案。

但是,我們都相信「正義」的存在,對吧?

什麼是「正義」?也許囉唆,
但我不想直接去定義這個詞。我們換個方法。

一個慣用語詞的出現,
必定經過眾人約定俗成的方式去確認其定義,
我們可能不知道這個詞在字典裡的標準解釋是什麼,
但在日常語境中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詞所代表的意義,
知道這個詞在這時的使用,就代表了如何的狀況,對吧?

那麼,什麼詞會跟「正義」一起使用?

我想到兩個詞,一個是「公理正義」,另一個是「維護正義」。

「公理正義」是由兩個名詞正面並列結合起來的詞,
當然這不代表兩者必定全然相等,
但是一個並列詞語的發生,
就是代表這兩個詞間有著即密切的關係,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咀嚼,
「公理」本身就是是正義重要的內涵之一,
甚至可以說是「正義」的意義。

「公理」的「公」代表大眾、「理」代表標準,
也就是說「公理」即是一個值得大眾共同遵守的規則與標準,
他是一個提出來會被眾人所同意的遊戲規則,
與此相近的詞是「天理」,「天良」,
同樣的,當我們說一個人沒有「公理」,沒有「天良」,
那個人也絕對不會被我們認為「正義」,對吧?

「維護正義」是由一個動詞和名詞結合起來的詞,
這個複合詞語告訴我們「正義」執行的方法是「維護」,
可見這個「正義」是容易偏頗的,必須時時加以小心維持其公正,
同樣的,一個有關的詞是「伸張正義」,
這裡「伸張」的使用,
就代表「正義」是如何容易被蒙蔽,必須有人去替它發聲。

這裡已經討論到兩個層次的正義問題,先整理一下,
第一個是正義的意義、第二個是維護正義的方法與信念。

正義的意義在於人類追求「公理」的渴望,
我們希望這個現實的世界有一個公平、公正,
可為眾人所接受的標準,
我們將這理想中的標準即稱之「正義」,
這樣看來,「正義」既為一個普世標準,
怎麼會有這樣多面目的論述?

一個原因是,每個人所能認知的正義不盡相同,
「正義」的大原則或許我們都掌握的了部分,
比如尊重生命、寬容別人、遵守秩序之類,
可是人皆有私心,或者說人總是會先入為主認為「自己是對的」,
在自己生活經驗、教育程度、尤其是利益糾葛的複雜影響下,
由個人所提出的「正義」都會有著或多或少的扭曲,不盡相同。

筆者以為一個普世的「正義」不是不存在,
它或許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但還是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為了維護「人」的生命尊嚴、
保障「人」的生存權利,可以名之為「正義」的東西在,
只是沒辦法說明清楚其內涵必定為何,
雖然弔詭,但我們都知道,
什麼樣的作為不是正義、什麼樣的舉動不是正義,不是嗎?

維護正義的方法,或許定位成「執行正義的方法」,
如以中國著名思想家楊朱和墨翟做為代表,
我相信他們不會否定包含尊重生命、遵守秩序這些大原則的「正義」,
但在要如何「維護」這種正義上,他們的意見是大不相同的,
楊朱以為人人以強烈標準自我內省、在要求好自身之後,天下自然太平,
墨翟則反之,他認為人人應該要努力兼善天下,以求取太平。
這種相異的人生觀並無對錯可言,但往往會是衝突的原因。

還是得帶回人性的問題。

前文提過,每個人對於「正義」並不是不瞭解,
一個內容不明確但是具有普遍性價值的「正義」,
我們都清楚,但是基於道德或利益,
每個人所能實踐出來的「正義」程度是不盡相同的,
對於不符合自我認定的「正義」,
所採取的行動也不外乎「獨善其身」或「兼善天下」兩種,
當然,能有強烈自制力的人畢竟是少數,
有一種願意出面維持正義的人協助維護秩序,的確是好事一件。

但是這牽扯到兩件事,
一是我們有沒有權力將自己具體認定的「正義」規定強加到別人身上?
二是我們有沒有具體實踐「正義」的強大力量?

就筆者的意見來看,
以大家普遍接受的大原則去指正並約束別人的行為,是可行的,
但是吹毛求疵到相當細微的程度,
或者是非要對方接受你某種特定的信念,
反而是只會徒增反感和對立而已。

因為一個意見要人接受,以「內在」來說,
要就是以「理性」讓人折服、不然就是訴諸「感性」令人感動,
但這還要是對方要有反省能力的前提才有可能,
不然,只剩第三條路,以「外在」實力讓對方畏懼,
這條路最快,但持續效果也最差。

這個「實力」可以包含數種可能性,
比如說是財力、權力、武力、甚至是宗教輪迴力量,
這可以讓對方感到畏懼而改變其行為,
但是一旦這種強加的實力消失,往往只會造成更大程度的反彈。

但我們還是仰賴這部分的多,
比如法律,這個由國家所執行的強制力即是。

也因此,我們會期待「俠」。

「俠」是一種體制外的力量,太史公說:

「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修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俠」並不屬於體制內正義的執行力量,
但一個真正的「俠」卻可以補充體制內正義的不足,這是不可諱言的,
但也因為「俠」所執行的「正義」畢竟出於自己的實力、好惡和判斷,
所以韓非也說「俠以武亂法」,將之視成大患。

可是,我們對於「俠」都有莫名的憧憬,
甚至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俠」,去仗義、去扶危。
所以以筆代劍、在虛擬的世界中挺身而出,
糾正別人的錯誤,伸張個人所認為的正義。

但是,就好像古代劍客用武力強壓對方賓服一般,
許多人的筆也同樣的犀利,
用謾罵、諷刺、侮辱的方式去修理對方,
得了理偏不饒人、窮追猛打、群起攻之……

因為,我們是「正義」的一方,沒關係。

是這樣嗎?我只看到一群鯊魚在血腥的啃食,哪裡有正義呢?

哪裡有正義呢?「止義小起人」?

台長: 五行茶
人氣(1,9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