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3 17:53:15| 人氣1,1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頭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頭琴~ 蒙語音為:Morin Khur。(見圖﹔此者為內蒙古著名馬頭琴音樂家 齊.寶力高先生)

 看過我的「百靈鳥」應該對於這個名字不陌生,是的,就是故事中女主角唱歌時所伴奏的樂器。

 馬頭琴琴桿細長,琴桿上端雕馬頭而得名﹔全長約 124公分。用紫檀或榆木製,音箱用松木製,呈梯形,兩面蒙馬皮、羊皮,(亦有前面蒙馬皮後面裝木板的)。上部左右各有一個弦軸,頂端為琴頭。拉弓多用藤條或木杆與馬尾作成,兩條琴弦分別用40根(裡弦)和60根(外弦)左右馬尾合成,兩端用絲弦結住,系於琴上。馬頭琴的演奏方法與其它拉弦樂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夾在琴的裡外弦之間,而是在兩弦外面擦弦拉奏的,按弦法頗為獨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頂弦,無名指用指間靠近小指一側按弦,小指用指尖頂弦。演奏時,採用坐姿,將琴夾於兩腿之間,琴頭向左上方傾斜,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弓在弦外運行。其多用作獨奏或自拉自唱。其發音柔和、渾厚而低沉,音色悠揚、醇美,富有草原風味,因而有人形容說:“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近幾十年來,蒙古族民間樂器制作技師、演奏家們對傳統馬頭琴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共鳴箱,改用蟒皮蒙面,增加了拉弓的彈性,用尼龍弦代替了馬尾弦,使音量顯著增大並將定弦提高了4度,既保持了馬頭琴原有的柔和、渾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點。


        馬頭琴的由來

  蒙古人愛馬,對馬頭琴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關於馬頭琴的來源,草原上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內蒙察哈爾草原上,有一個蒙古族青年叫蘇和。蘇和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靠放羊過活。一天,蘇和在牧歸的路上撿到了一匹小白馬,便將其抱回家中。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白馬一天天長大。牠渾身雪白,美麗健壯,深得蘇和祖孫倆的喜愛。牠也整日與主人形影不離。一年春天,王爺舉行賽馬大會。並許諾誰取得冠軍便把女兒嫁給誰。在朋友們的勸說鼓勵下,蘇和也騎著自己心愛的小白馬去參加了比賽,而且獲得了冠軍。可王爺不但不兌現諾言,反而打傷了蘇和,搶走了他的小白馬。一天晚上,睡夢中的蘇和被外面的聲音驚醒,他走出蒙古包一看,原來是為擺脫王爺、回到主人身邊而身中數箭的的小白馬跑了回來。因傷勢過重,小白馬第二天便死去了,蘇和悲痛萬分,幾天幾夜茶飯不進。一天夜裡,蘇和夢見了小白馬,他撫摸著牠,牠也靠近主人,輕輕地說:「主人,你若想讓我永遠不離你,還能為你解除寂寞的話,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把琴吧!」蘇和醒來以後,就按照小白馬的話,用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做成了一把琴,在琴柱頂部按小白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每當他思念小白馬時,便拉起琴來。從此,馬頭琴便傳遍了草原。


 或許,這就是為何「百靈鳥」裡的巴圖,對那位草原歌姬所說的「馬頭琴是唯一有情緒的樂器」的原因吧。


台長: 草原歌姬
人氣(1,1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