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7 17:04:24| 人氣2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曉烽:衝擊中自強,競爭中成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曉烽勉勵工友與時並進 本報記者攝

                      本報記者 王白石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十九期 27.02.2008

  [專訪]開工不足,是本地工友經常遇到的問題,在職貧窮與半失業情況普遍。與失業工友傾談,他們大都會將上述問題歸咎於地盤黑工氾濫、企業聘用外勞搶飯碗,認為自己在長時間建設社會後,未能真正分享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對此,浩仕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烽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本地工友應當思考如何在行業變化中免受衝擊,從外僱人員身上學習,提昇自我水平和競爭力。
  一級項目考驗承接力
  曾承建多項大型外資工程項目的陳曉烽,是出身基層、在澳門成長的青年企業家,他對澳門建築界有透徹的認識,從事這個領域也有多年的經驗。陳曉烽回顧十多年來澳門的建築業發展:「回歸前澳門地產市道低迷,私人項目少,當時澳葡政府基於財政狀況,亦沒有開展大型項目刺激市場,以至十多年來不少建築工友紛紛轉型至其他行業,或前往台灣、新加坡或內地工作,回歸後政策與賭權開放,吸引外資大量流入,澳門建築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永利、MGM、威尼斯人等大型項目數字不斷上昇,但這些建築項目在規模及質量要求上,都是國際一級的,是澳門前所未有的,十多年前我們根本不曾想像。」面對如此良機,陳曉烽當然積極出擊,但由於之前十多年行業低迷,建築工人隊伍流失,人員老化,也沒有新人入行,加上澳門從前的建築質量比較低,無論是項目經理等管理人員隊伍,還是工程師、估算師、機電工程師等專業人員都相當缺乏,澳門的承接力明顯不足。
  脆弱基礎難與國際接軌
  但面對外資的要求,與澳門自身資源的限制,陳曉烽不敢鬆懈,他說:「承建項目有如上戰場,我們一定要確保項目能依時完成,若當中出現事故,責任何等重大。因此,在承建多項大型外資工程項目時,首要還是穩定團隊。」那麼,陳曉烽如何把握商機呢?他不諱言,在澳門工人、管理層、專業人員三大範疇都欠缺的情況下,解決方法就是僱用外勞「每個老闆都想聘請出色的本地工人,但現在澳門的根源問題是以極之脆弱的基礎來承受國際級項目,這是一種矛盾,若然完全不輸入外勞,一定不可能在限期內完成各個大型項目,僱用外來人員的成本不比本地工人低,但他們的技術含量較高,產出比較穩定。我們一定要學會看到自身的不足,若然沒有外來人員的協助去完成投資者的要求,我們就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商機只會落在較有經驗的香港、新加坡手上,甚至會是美資直接在美國引入工人,但這樣的做法更不附合澳門的利益及政治層面的考慮。」
  整合資源填補空白  
  陳曉烽表示,澳門資源少,需要與鄰近地區整合,由於近年香港市道較差,社會形態與澳門拉近,不少香港人願意來澳門工作,否則澳門承建商需要伸手到新加坡、台灣請人。陳曉烽坦言,香港的建築水平早已達到國際級,同時雙語人才多,在上需要以英語與外來投資者接洽,下需要華語與工友溝通的情況下,香港在管理方面及技術方面都大大填補了澳門的空白。「但我經常與香港員工說,你們不要總是說澳門工人不行、澳門判頭不行,你真正是有技術、有能力的話,就請幫我帶起本地工人,提昇他們的水平。」陳曉烽補充說。
  創造條件 免受衝擊
  的確,外僱者不僅參與建設,同時亦為本地工人提供學習機會。陳曉烽強調:「澳門現在興建的是國際級的大型項目,很多技術、施工器械都是澳門人包括我自己從前未見識過的,本地人有機會參與這些項目,應該從外來專業人員、高技術工人身上學習新的技術,視之為自我增值的機會。」他又以個人經驗為例說:「在近年與外資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澳門的家庭式企業經營模式,已不能迎合澳門目前的需要,我們應透過項目作業,借鏡外來的經驗,結合自身情況,打造出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形成競爭力,過程是困難但必要的。從社會角度來看,屬於澳門的機會,最好當然是應落在澳門公司、澳門工人的手上,但是如果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應付投資者的要求,機會來到面前也會流走,因此,我們該學會如何創造條件,免受衝擊。」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作為本地企業家,陳曉烽認為勞工階層與僱主階層唇齒相依,彼此需要,他希望能和工友們及勞工團體接觸和溝通。面對澳門目前日益激化的勞資關係,陳曉烽認為這是功利主義抬頭的結果,他提醒本地工友說:「外來企業在完成工程後,除非本地化,否則就會功成身退,外來僱員亦一樣,他們在澳門建築業青黃不接的時期服務之後,必然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澳門建築界面臨衝擊,少不免會有自然的淘汰,但在地產業及建築業抬頭的今天,澳門企業和工人仍然有很多機會,但最重要還是自我提升、磨練,澳門人始終才是澳門的主人翁,為了澳門的未來,我們絕對有必要為自己裝備自己,樹立口碑,迎接未來可能更艱鉅的挑戰。」同時,陳曉烽認為澳門的未來有轉向發展為福利型社會的需要,照顧惠及曾為社會作出過貢獻、但在行業中變化中被淘汰的人士。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2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專訪 |
此分類下一篇:政府派錢居民讚好 實際作用備受質疑
此分類上一篇:關翠杏專訪 盼人大選委增基層代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