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24 23:20:31| 人氣1,11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建中青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肆、編者言
期數 篇名
七十二 無
七十三 還我建中萬夫雄
七十四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七十五 長嘯倚孤劍,目極心悠悠
八十 編者言
八十一 編者言
八十二 永恆的愛
九十五 編者言
九十六 編者言
一百 編者言
一0二 編者言
一0三 編者言
一0八 還在尋找
一0九 編者言
一一0 你,懂嗎?
一一一 永恆的可能性
一一二 曾經──不老?
一一三 變
一一四 編者言
一一五 夢在前方
一一六 成長,以及掙扎
一一七 新的方式,另個開始
 高中校刊是叛逆的集合物,那麼,編者言是叛逆的開始。
 編者言不可避免的,必須先對本期的校刊內容作簡短的介紹,其中包含了一些向學校、向師長、向社會辯解的部分,試圖為自己的年少輕狂所留下的文字、圖像作解釋與合理化。
 吳豪人學長在七十三期的編者言中,即(繼續?)嘆道「建青與建中同學間有一道鴻溝」、「美工氾濫、而文章膚淺」﹔游士賢學長在七十五期的編者言中,以「思考反省」為主題與校長言「開闊心胸、恢弘氣度,以高深的學識負起重大的責任」相呼應,以期能達上情下達的作用。
 九十六期的編者言出現「我們一直深信:『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踏出了第一步,已經耗盡了我們最大的努力,更因此換來這段日子中多少心酸的血淚,建青的繼任者不可不慎啊。』」,針對建青九十五期同學反應不佳作回應,也是編者言的一種普遍形式。
 建中青年的編者言一向是主編的私密空間,連主要的編輯群都極有默契地不去過問,因此其內容除與當其內容相關,實際上不具有任何邏輯上的關聯性,無論社會事件、校園新聞等,都是在校刊中呈現。編者言對了解一個時代斷面下的學生形象幫助不大。

伍、 專題
期數 專題
七十二 「國魂」(「亞太印的形式與台海的戰略地位」、「知識青年與國家前途」、「『剩餘價值說』述評」、「忠孝兩全的人物」、「心聲」、「不廢江河萬古流」)「藝林」(「黃沙散漫風蕭索」、「國劇˙國劇」、「轉軸撥弦三兩聲」、「魔笛的迴響」)
七十三 「國魂」(「看不見盡頭的侵略」、「侵略者與被侵略者」、「從民主原則˙憲法˙析政黨政治──制衡只有一條路嗎?」、「敢談教育」、「教育問題三問」)
七十四 「扭曲的十字架──論基督教與中國」「東亞共榮的重現──倭寇奸謀新探」
七十五 「國魂」(「敢有歌吟動地哀」、「我們對中共及大陸同胞應有的態度」、「我的自傳(轉錄)」、「大眾文化及其他」)「校風專題」
八十 「流水在目──關於建中青年的回顧」「黑衫軍的故事」
八十一 「史懷哲的微笑」「流水在目」「蟬之發芽」
八十二 「目的王國」「從『思想與人物』出發」「『建中大學化』系列探討」「『液態空氣時代』的思想」
九十五 「閩南語文言言音系統簡介及其應用之探討」「結構彩虹」「一個布爾喬亞的矛盾」
九十六 「外宿生報導」「談談雙聲、疊韻和頭韻、母韻」
一百 「教育改革火車頭」
一0二 「自強輓歌──班聯會」「你是女人」
一0三 「二分之一世紀」「五十屆校慶風波訪問」
一0八 「詩藝紛呈──原來是奼紫焉紅開遍」「台灣人˙台灣戲──歌仔戲的今日與明日」「校園未知的角落──走訪建中宿舍」
一0九 「劇場空間──前衛次文化」「建中印象」「圍牆外的故事」「詫見一處清淨」
一一0 「激海熱夏」「走在學習的路上」「城市不足」
一一一 「建中之乎者也」「布雷希特」「流水在目」
一一二 「建中之乎者也」「專題──在三月綻放的野百合」
一一三 「制服」「三峽」
一一四 「喬治˙歐威爾」「台灣棒球前傳」
一一五 「駝鳴˙駱印˙夢紅樓」
一一六 「建中之乎者也」「自由之名」
一一七 「旅人˙台北」
 在建青的編輯史上,出現一本完完全全由某一主題引導整本刊物的走向的(如雄女青年一一五期「笑靨˙笑頁」、一一六期「翱思˙異想」),要一直等到一一七期的台北主題,在這之前,專題就是一整本建中青年的精神象徵,投入最多人力、最多時間,也似乎代表目前的建中學生注意些什麼、學習些什麼,如果要針對建青作系統性的研究性專題部分應該最有實質的價值。
 以主題而言,約以八十期左右為一個緩衝期。在這以前是一個政治封閉的時代,出現「國魂」這樣的選文式專題並不意外,也似乎代表著,民國六十年代的青年充滿愛國的憂患意識(指與目前青年相較。)到了八十期左右,社會上要求自由民主的聲浪日益高漲,建中青年作為一本與社會聯繫頻繁的校刊,除了出現建中、建青史的專題(八十、八十一期「流水在目──關於建中青年的回顧」)之外,也出現一些至今仍傳誦校內外的理論思想文章如「『建中大學化』系列探討」和「『液態空氣時代』的思想」,成為高中生不再只是愛國種子,而是社會一分子的旗幟。
 接下去的發展就越來越趨向多元化,端視當期主編輯編輯的感知而定,主要分成介紹性與校務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所選研究範圍的一百期以降的建青,就有「台灣人˙台灣戲──歌仔戲的今日與明日」、「布雷希特」及「喬治˙歐威爾」三篇大型音樂介紹專題﹔最特別的專題是答客問式的校務意見專題「建中之乎者也」在一一一、一一二、一一六期都有出現。以上所舉的兩個對比例子,顯示在社會風氣開放之後,建中青年的揮灑空間更大,高中生在思想不被禁錮的前提下,可以多方接受藝文知識,也可以對校務行政提出直截了當的指摘。
 建中青年的專題類似報章雜誌的社論,但它是以多樣的內容作為紀錄符碼。建青的專題具有釐清學生思想脈絡的長遠功能,對於青年思想研究有具體的幫助。

台長: 翁書釗
人氣(1,11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游士賢
坦白說, 突然看到這篇文章, 好像看到兒時襁褓一般的驚訝.
2007-04-01 01:07:59
Stephen
很可惜,你居然引用了96期的編者言,這裡顯示了,如果要研究建青,還必須研究當時的社員、編者、上下屆以及和友社的關係,還「留言本」。
如果你仔細研究,95和96根本是兩群不同的編輯在編的,這樣講,你懂嗎?
2007-06-04 11:46:47
版主回應
的確,我當時沒有做到「社員、編者、上下屆以及和友社的關係,還『留言本」』」的部分。
不過都已經太遠了呀(我是指,寫這篇東西的年紀)
2007-06-12 23:10:45
Sky
學弟,寫得不錯呀。

當年我們要是有機會寫你這類作業,寫建青幹嘛,一定給他用力寫篇北一女青年史啊。那才是保留最多台灣傑出考生集體精神分裂案例的文本哪,中等學校刊物之超瞎代表作。

我是編82-83期的。
2008-07-16 16:30: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