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09 13:38:11|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應力促大陸政治民主化,與大陸人民之間建立互勉相惜的默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十三億大陸人民:兩岸關係最具開發空間的變數【2005/08/09 聯合報】

近十餘年來,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之一是:大陸方面漸漸由過去的「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轉移至現在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台灣方面,則漸漸由過去訴諸「大陸同胞」的論述,轉變至如今幾乎完全只是針對「中共當局」的鬥爭,甚至已將「大陸同胞」一筆抹煞,將之推出了「賽局」(arena)。

北京方面從「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空泛主張,已將其「統戰」細緻化至「台灣水果零關稅」的層次,不啻直接「寄希望於台灣農民」。由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經濟引擎,漸具經濟實力,它藉以「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籌碼,主要是在經貿利益方面,「台灣水果零關稅」即是一例,並將「台灣當局」阻隔在「賽局」之外。藉由此種手段,中共已相當程度地將「台灣當局」與「台灣同胞」作出了區隔。

相對而言,台灣方面在十餘年前曾經擁有的經濟優勢則漸漸流失,主政者更將兩岸互動窄化成只是針對「中共當局」的意識形態鬥爭;如此一來,台灣不啻迫使「大陸人民」與「中共當局」共同站在「民族主義」的戰線上來面對台灣,亦儼然使「中共當局」及「大陸人民」一概成為台灣的敵人。情勢演變至此,台灣早期數十年來「訴諸大陸同胞」的兩岸論述,亦遭棄置。

台灣將「中共當局」與「大陸同胞」送作堆的兩岸政策,極為不智,因為十三億大陸人民其實一向是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最具開發空間的政治資源,如今則甚至已是唯一尚可能具有開發彈性的變數。

簡略言之,除了能夠操之在我的內在條件之外,台灣在兩岸關係中必須經營的兩大外在課題,就是美國與中國。美國的台海政策係為體現美國的利益,對於台灣而言,其「開發彈性」已屆極限。至於中國,對於台灣而言,確實可將之分作「中共當局」與「大陸人民」兩個概念;其中,「中共當局」的「開發彈性」較小,「大陸人民」的「開發彈性」就大得多。也就是說,台灣若能影響「大陸人民」,使大陸形成一個兩岸人民相勉相惜的民意氛圍;這對於台灣的兩岸戰略而言,不但是一個「可欲的」目標,而且亦是一個「可能的」目標。

例如,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在民間所留下的影響顯示,台灣方面確實仍有與「大陸同胞」對話的優勢條件。從大陸網路的熱絡反應即可看出:有許多「大陸同胞」對台灣「反對黨主席」的民主角色進行深思,並領悟出對台灣的民主自由體制應知珍惜。再如,馬英九與王金平競選黨主席的新聞亦曾在大陸熱門一時,這也必然會使「大陸同胞」對權力的民主基礎進行反省。

諸如此類,正是在戒嚴時代就盈耳的所謂「燈塔效應」。當年,台灣在兩蔣威權時代其實仍未完全民主自由之際,尚且以此訴諸「大陸同胞」,而有「反中共,不反中國」之說;如今卻在民主自由已然進階之時,竟將中共等同於中國,寧為「台獨堡壘」,不作「民主燈塔」,甚至使「大陸同胞」誤認為台灣的民主只是操弄台獨的民粹工具而已,進而敵視、卑視台灣的民主。今昔對比,可堪深思。

台灣的主政者將台灣搞成「台獨堡壘」,不啻迫使「大陸同胞」與「中共當局」站在民族主義的「統一戰線」上;相對而言,台灣的主政者若能將台灣定位為「民主燈塔」,則有可能在「中共當局」與「大陸人民」之間作出區隔,並在大陸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建立一種相勉相惜的共識或默契。究竟欲使十三億人敵視「台獨堡壘」,或使十三億人珍惜「民主燈塔」,應是未來台灣在兩岸關係上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台灣方面不可只知緊盯著「中共當局」進行兩岸鬥爭,尤其不可否定「大陸同胞」在「兩岸賽局」中做為參與者(player)的角色;而應愛惜台灣作為「燈塔效應」的角色,不要放棄與十三億大陸人民對話的努力,盡量促使大陸人民成為兩岸賽局中對台灣友善的參與者。

畢竟,民主自由幾是台灣在兩岸對照中的唯一優勢,於「民主燈塔」及「台獨堡壘」之間,何者有利及有益於與十三億人對話,似乎不是一個太過深奧的選擇題。


台長: 大老鷹姐姐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