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13 14:33:53| 人氣6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難得一見深度評論: 和解的壁壘:評龍應台(上) 文:趙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趙剛/原刊載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8期編輯室報告,2005年6月


  歷史常常是跳著走的,而且不知道它何時要跳。世上有那麼多的學者專家,沒有人預測過上世紀80年代末會發生前蘇聯與東歐之變局,以及那個變局的戲劇化形式。台灣有那麼多專家學者,也沒人預測過在今年春天連宋二人相繼訪問中國大陸這一事件所徵候的兩岸新局。特別是連戰,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國民黨,更是鹹魚翻身,一掃顢頇老大形象,一時之間竟躍身為時代弄潮兒。

  學者與文化人既無從預測,於是評論紛紛,這其中尤以龍應台女士的評論文字最具行銷力。

  這個發生在今年春天的事件,十年後觀之,它的意義為何,可能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因為今天所發生的事件,還將要被很多的力量解釋與推擠,而其中,屬於知識份子所能影響的範圍確實有限。但儘管如此,知識份子的職責所在還是要對這個走向提出有立場的解釋。基本上,我們認為連宋的大陸行是重要的一步,有多重的意義。首先,這是解消冷戰架構的重要進步,國民黨與共產黨在相互對待上,走出內戰與冷戰的敵對思維,開始進行對話。這對於不僅是兩岸,也對區域和平做出了貢獻。其次,我們認為這不應僅僅是政黨之間和解的肇端,更是台灣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之間關於和平與溝通的共同需求的外在展現。這中間當然有資本的利益,但人民惡戰、避戰的和平欲求是更重要的因素。國民黨在這個層次上反映了台灣的主流民意,也將帶領民進黨的走向,這由後者轉換口徑,承認中華民國為最大公約數之事可以略窺一二。第三、儘管表面上二者都在技巧地操弄中國人身份修辭,但他們卻也弔詭地參與了由李登輝擔任首任工程師的國族打造工程,只不過今日是以中華民國之名行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老對立形式正以一種新的內容在進行。這是一種歷史的反祖性,弔詭地將台灣拉回兩蔣時期的「中華民國」正朔,差別是如今有民眾正當性基礎,在所謂「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中華民國」之下,藍與綠的對立將被解除動力。但這樣一個國族打造的工程在全球地緣政治上將有何命運,則並不很清楚,也似乎另蘊危機,特別是當它牽連到美國和日本在兩岸敵對關係中的利益。冷戰的解除與再度冷戰化,是矛盾並存的兩種可能。

  因此,連宋訪問大陸這一事實所散發出的訊息是具有矛盾性質的。腳熱情地往前踏出和解的一大步,但手卻更冰冷地藏在背後。冷戰以來,由於東西陣營的對抗,以及兩岸的對立隔閡,所形成的深度文化與價值壁壘,在兩岸各據一方時無從展現,反而是當兩岸越要開始接觸時,這個藏在水面下的壁壘往上浮現的驅力也就越大。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此分析龍女士關於兩岸關係言論的原因,因為它是一個足以彰顯這個壁壘的重要個案。

  五月下旬,在重要歷史時機上永不缺席的知名文化評論家龍應台女士,再度發表長文〈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 觀連宋訪大陸有感〉,在北京中國青年報發表,中國時報同步刊出。龍女士以其一貫的感性筆調,對中國大陸讀者娓娓道來她所理解的台灣。在文章中,龍女士沒有忘記提及「野火」那本書,並不避自舉地將之定位為台灣當代史的分水嶺;野火之前如何,野火之後如何。「野火」二十年後,龍女士以中國讀者為對象,或許\\\\\\\是希望在中國這塊她心目中的「前野火」之地,燃起野火。龍女士撫今追昔,為之躊躇四顧地向大陸讀者報導「野火」的燦爛啟蒙企業:『「野火」書出,1985年的台灣為之燃燒,21天之內經過24次印刷。』

  龍女士的這篇文章想要在中國大陸怎麼描繪台灣,想要燎起什麼論述效果,我們的確也不掩在意,但無由過問 ─ 畢竟任何人都有資格寫一篇紹介台灣文明奇蹟的當代版「馬可孛羅東遊記」。但是這篇文章並不是只在中國大陸發表,也同時在台灣發表,這就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從台灣公開批評龍女士的論述對台灣社會,以及兩岸關係,會產生何種可能影響。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她如何理解台灣,是深刻關連到她如何理解大陸,並關連到如何理解兩岸關係的。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冷戰時期美國的現代化意識形態形塑了龍女士理解台灣(以及世界)的框架,並傲慢地用此一框架衡量中國大陸,這使得「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了兩種文明,之間有不可跨越的文化壁壘。這個冷戰的、現代化意識形態的心態結構,無論對兩岸的真正和解,或是台灣社會內部的正義發展都是有害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龍女士是如何再現台灣。龍女士的基本論點是建立在一種歷史終結論上頭。任何「前現代的」、「專制的」、「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民族主義的」(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政權或社會形態,經過人們的奮鬥,最後都將駛抵歷史的終站,在那兒,人們享受自由與均富,並尊重多元性,而所謂多元性,就是人們不再相信偉大的、壯美的口號或主義,只是現實地生活,包容不同的觀點與生活方式;儘管眾聲喧嘩,強過定於一尊。龍女士以一種庸俗化的實用主義民主觀說:民主不過是生活方式,「落實在茶米油鹽生活」。所以,台灣的民主地景應如下:沒人撐死,沒人餓死,每個人當他自己,也不妨礙別人當別人自己。

  這幅個人主義的、享樂主義的、歷史終結論的地景不能說壞,但好像缺少了些什麼重要東西,而且有些陰影地帶好像也不完全這樣。以這樣的方式論列台灣社會,似乎是採遠鏡頭、採低標準。首先,路無凍死骨並不等於社會正義,正義是相對於特定歷史條件的;長期以來台灣社會裡原住民的生存條件,以及近十餘年來台灣社會對跨國遷移勞工的剝削與歧視,以及近年來台灣社會日益加深的貧富差距,以及現今已是經常性的而且被高度低估的百分之五失業率…。面對這些,難道還容許\\\\\\\我們對「均富」自我慶功\\\\\\\嗎?

趙 剛 Kang Chao
最高學歷:
(Highest Degree)
堪薩斯大學社會學博士
PhD, University of Kansas
職稱:
(Position)
教授
Professor
專長:
(Specialty)
社會學理論 Sociological Theory
社會運動 Social Movement
勞工研究 Labor Studies


國科會研究計劃 Academic Research :

學年度
School Year 研究計劃名稱
Academic Research
93 「尼采敏感」的歷程︰思想史與知識社會學的觀點(1/2)
92 湯普森的激進歷史寫作的當代意義
82 變遷中的社會關係與政治意識:對台中市K眷村的一個個案研究

國科會研究獎勵 General Research Award :

學年度
School Year 獎勵類別
categories of awards 代表作名稱
Professional Papers
83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一九八七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為例
85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
86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什麼是「民生」? 什麼是「公共」?: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
87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跳出妒恨的認同政治,進入解放的培力政治:串聯尼采和工運(或社運)的嘗試思考
88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Politics of Categorization: Class, Gender, Nation, and thePatriarchal Narration in an Ethnie Minority Community, Taiwan
89 甲種
General Research Award 社會學要如何才能和激進民主掛勾?:重訪米爾士的「社會學想像」

1996 ~ 2003年開授課程 Courses and Syllabus 1996~2003

學年度
School Year 課程名稱
Course Title ( Chinese/English ) 必修或選修
Requirements or Electives 學分數
Credits 備註
Note
92 社會學 Requirement 4-4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91 社會學理論 Requirement 4-4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90 社會學 Requirement 4-4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89 台灣社會 Requirement 3-0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現代性專題 Elective 3-0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全球化及其批判 Elective 3-0 研究所Graduate Program
88 社會學 Requirement 4-4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87 社會學 Requirement 4-4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社會科學類:政治學 Requirement 3-0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理論專題:批判的現代性 Elective 3-0 碩博士班 Graduate Program
現代性之形構 Elective 0-3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社會主義及其未來 Elective 0-3 碩博士班Graduate Program
86 文學與社會 Elective 3-0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社會學 Requirement 3-3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社會史專題:E.P.Thompson(2) Elective 3-0 碩博士班Graduate Program
理論專題:民主與現代性 Elective 0-3 大學部Undergraduate Program
社會史專題:E.P.Thompson(3):歷史方法 Elective 0-3 碩博士班Graduate Program

學術期刊論文

2000 〈社會學要如何才能和激進民主掛勾?-重訪米爾士的「社會學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九期,頁191-238。
2000 〈如今,批判還可能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七期,2000。
2000 Kang Chao and Marshall Johnson.. \\\'\\\' Nationalist Social Science and the
Fabrication of Subimperical Subjects in Taiwan. Positions: East Aisa Cultures
Critique Vol.: 8(1): 151-177.
1999 \\\'\\\' Politics of categorization:gender, class, ethnicity, status, generation, and the patriarchal natration in an ethic minority community \\\". Research in Social Movement, Conflicts, and Change Vo1.21.
1998 〈跳出妒恨的認同,進入解放的培力政治--串聯尼采和工運(或社運)的嚐試思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三期,頁117-161。
1998 〈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中國遼寧大學出版社《學術思想評論》 第三期, 頁230至281。
1997 <什麼是「民主」? 什麼是「公眾」??杜威對於自由主義的批判與
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五期。
1996 <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二十四期。
1996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一期,
頁1至72。
1995 趙剛、侯念祖,〈認同政治的羔羊:父權體制與論述下的眷村女性〉《台 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九期,頁一二五至一六三。

學術會議論文

2000 <現代化意識型態與社會(科)學--重思米爾士「社會學想像」的當代 批判意涵>,「社會變遷與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1998 <跳出妒恨的認同政治,進入解放的培力政治>,「香港、澳門、台灣、 大陸文化研究學術會議及學術交流」。台北:清華大學月涵堂。
1996 <激進民主與教育改革--杜威的教育「理論」>,「初教系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初教系。
1996 <不確定性、公眾與民主:杜威對於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批判>,「跨世紀台灣民主發展問題學術研討會」。台北: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1996 \\\"From Rights to Identity:Taiwan\\\'s Ethnonationalism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aper,Annual Meetings of the Mid-Wester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IL.,U.S.A.
1995
\\\"Politics of Categorization:Gender, Class,Ethnicity,Status,Nation, Generation,and the Patriarchal Narration in An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y, Taiwan.\\\" Paper,Annual Meetings of the Mid-Wester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IL.,U.S.A.
1995 \\\"Literature Movement as the Pioneer of Ethnonationalism:Liberal Democratic Discourse and Ethnonational Discourse in Taiwan,1945-1973.\\\" Paper,Annual Meetings of the Mid-Wester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IL.,U.S.A.
1994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辦之七週年學術研討會(什麼是台灣社會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公綜館。
1994 \\\"Social Movements:From Personal Standpoints toVital Questions.\\\" Panel Discussion organized by Mid-American Review of Sociology.Lawrence,KS. ,U.S.A.
1993 <非正式社會網絡、正式社會組織、與民主>,「台灣的勞動研究」小型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92 王振寰、趙剛,<利益的社會建構與勞工集體行動>社會運動專題研討 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專書論文或專書

2000 〈IN Praise of the Weak〉,《發現政治社會學--現代性,國家暴力與後殖民民主》,台北:巨流圖書,p167-173。
1998 《告別妒恨──民主危機與出路的探索》,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1998 趙剛譯 《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台北:聯經。
1998 〈不確定性、公共,與民主──杜威對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的批判〉頁197至295,收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之《市民社會與民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5 <1987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的個案為例>、徐正光、 蕭新煌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三民。
1994 《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與社運的批判》,台北:唐山。


專書章節

2000 <五二o事件:社會學的剖析>頁二一一至二二三,收於徐正光、宋文里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
1995 〈一九八七年的台灣工會、國家與工運──以遠化工會的個案為例〉頁一一五至一五0,收於徐正光、蕭新煌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
1998 〈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頁二三0至二八一,收於賀照田主編《學術思想評論──第三輯》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8 〈不確定性、公共與民主──杜威對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批判〉頁一九七至二五九,收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 〈In Praise of the Weak?〉頁一六七至一七三,收於陳光興主編《發現政治社會》台北:巨流。

台長: 大老鷹姐姐
人氣(6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