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4-13 08:47:16|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動自發」這件事是不可能的!

什麼是「自律」? 廣義來說,不管是言行舉止、思想、情感,你能夠有所了解,而且透過一個合宜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然後表現出來,這都可以是自律的範圍。因為自律牽涉到自我覺察和自我要求,所以基本上它是個很高層次、涉及非常多面向的事情全身美白療程

 

常聽到父母們說:「成績分數還是其次,我最重視孩子要自律,要有責任感。」當父母這樣說的時候,其實心中隱含著一個假設:孩子要「自然而然」的展現出「父母認為」應該要做到的事情才叫做自律。

 

但這個假設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第一,孩子的自我掌控與自省能力,牽涉到大腦額葉的成熟。雖然四歲之後額葉快速發展,可是得一直到二十歲左右,整個髓鞘化才完成。在這之前,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會有很多疏漏。很多父母期望孩子做的事情,並不是孩子隨著發展就會自然展現的本能行為,除非父母刻意要求並在過程中給予合宜教導,否則「自動自發」這件事是不可能出現的755 脫毛

 

第二個問題在於,父母會有一些自己未察覺的、或沒有說出口的期望跟標準,可是孩子並不知道。比如媽媽愛好整潔,她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把東西整理好。孩子可能以為把布偶放床上,睡覺時可抱著就算整理好,但媽媽覺得要放在櫃子上,並依照高矮順序排列才叫整理。問題是,孩子並不清楚媽媽心中預設的標準,當中的落差就引發了問題或衝突,但這並不是孩子不自律或不願負責任所致。

 

釐清問題

父母第一個會問:「我該怎麼做?」其實,先了解「為什麼」才是更重要的。當孩子沒有做出符合成人期待的行為時,父母可以從孩子年齡、各方面的發展去釐清原因。例如,孩子在客人來時大吼大叫,相當「沒禮貌」。很多媽媽就會等客人走了,把他告誡一頓,下次卻又舊事重演。這時父母要做的其實是先分辨孩子「人來瘋」的原因銅鑼灣按摩

 

或許他本來就是個過動或情緒障礙的孩子,客人來時造成了一個壓力情境,導致他情緒失控,這時就要去矯正或治療,而不是打一頓或講道理可以解決的。也或許孩子是獨生子,今天客人來的時候帶了幾個小朋友,他就非常激動,此時父母就要察覺,孩子需要的是足夠的玩伴經驗。若孩子只是純粹興奮,那麼下次客人來之前就先讓他知道,並清楚告訴他父母的期待,讓他有所依從。

 

說明標準,帶著做

孩子本身狀況的調整以外,父母平時面對孩子行為的處理和回應,相當程度的影響孩子今天的行為。舉例來說,當孩子把他的玩具放床上,如果媽媽的反應是:「你都沒有收拾玩具!你都不負責任!」這樣孩子只會意識到:「媽媽不喜歡我在床上放東西。」或「我一定要把玩具放在媽媽喜歡的位置,否則媽媽會發怒。」這時孩子只體會到「媽媽很凶」,然後對自己的行為有一點羞恥感。

 

如果媽媽第一個反應是:「你為什麼把玩具放床上?」「因為我很喜歡,我想跟它們睡覺。」「對啊,很好,可是你要躺在床上睡覺才會舒服,它們也要回到它們自己的床上睡覺才會舒服。娃娃的床在哪裡?機器人的床在哪裡?車車的床在哪裡?」然後帶孩子一一去放。如果媽媽是這樣引導,下次孩子睡覺前就會收,此時媽媽期待的負責任或自律就會出現。父母將規則說清楚後,如果面對的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要帶著他一遍又一遍的做,然後看他做,一直到確定放手後他也可以做到。

台長: lpeogp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