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8 00:46:03| 人氣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應幾個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回應幾個問題。

之所以認為「社會、生態問題個人化」是因為呂、周的談話反映出一個邏輯,那個邏輯當中隱匿了政府的角色,這些話中的主詞與受詞,是災民、原住民與外籍、大陸新娘,他們的談話,我們可以整理一下進行的方式:「七二水災發生了,國土被破壞了,年復一年去救幾個該位濫墾責任負責的人,並不算真的慈悲」、「被破壞的危險地區,不能住人了,建議這些災民移民到中南美」、「外籍、大陸新娘的孩子可能有較多的問題,建議不要生太多」,這些談話都是從媒體上找到的,當然,我沒有一手的前後文可對照,所以可質疑我的資訊來源是被媒體過濾過的,有選擇性發揮的疑慮,不過,我看了平面、電子的相關新聞,因此也許可以泯除是受特定媒體不當引導的疑慮,姑且不討論媒體反映的真實是否是部分真實、超真實或假的真實,媒體仍是大多數人接收訊息、援用資料的主要管道。

在上述的談話中,少了政府的積極性與解決問題的政策相關配套,而在這些談話因媒體效果而引來輿論撻伐時,官員以「善意被(媒體)曲解」、「只是提出建議、構想」來開脫,我想這是令人倒胃口的,因為這樣的發言模式,先都丟出不必負責任的話,這些話有相當程度反映了發言者的意識型態與成見,最後自我阻絕了討論的可能性(因為大眾的認知是曲解、因為他們的發言只是構想與建議,所以延續話題的前提不存在),然後還要說自己是「善意」的,這真是很賣乖的舉動!

我很想回答Sophia的問題,但我對山坡地保育、移民的政策缺乏專業,而回答這些問題更像是政府要做的事,或者是所謂民代該監督的事,因此這些問題似不須由一個「人民」來回答,否則我們要政府做什麼,何況這些問題都不是單純yes or no的問題。所以,我只是挑我認為謬誤的角度(也就是官員的發言與所反映出的政治擔當)來批評,並不直接涉及國土保育、移民政策的對錯。

事實上,我不認為政府一定錯,要片面承擔責任,但是在民主制度的設計中,政府既擁有了總綰一切資源的權力,就應該受到監督與制衡,並且被賦予保障人民各種權利、自由的期待與責任,因此人民監督、批評政府就是民主的常態,儘管站在這種「政治正確」浪頭上的種種反應與行動,有其不恰當或違反比例原則之處,這可以再討論。

至於,生孩子的問題,內政部的報告這樣說:「受訪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共有154,289人;依子女年齡分,八成五為學齡前嬰幼童,一成一已進入小學;依健康情形分,良好占99.6%(153,727人),發展遲緩占0.1%(119人),身心障礙占0.2%(250人),重大傷病占0.1%(193人)」然後,陳其邁與移盟(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夏曉鵑分別有類似說法:「外籍或大陸配偶的生育率都低於國內育齡有偶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外籍與大陸配偶所生子女的發展遲緩比例,也低於過內六歲以下疑似發展遲緩兒比例。」

我的確還未找到直接比較的數據,雖然他們這樣說,我也看到了部分的資料。我還會繼續找更直接的數據,但我想,前述資料已相當程度讓我相信了我所寫的東西。

Sophia說:「至於關於移民者生小孩權力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國力、經濟、教育、生物學、族群力、甚至小孩認同的問題,以想生就生,給我的感覺反而是拿人原始的本能為酬碼,雖然政策結構影響了人權,但是請多方考量。」、「小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生了不教,教了不對,都是不好的。」

我反問,既然生教養小孩如此重要,為何只針對移民者發出質疑,難道一般人沒有「涉及到國力、經濟、教育、生物學、族群力、甚至小孩認同的問題」,我想是程度之別吧!如果這些問題可以政策或社會資源來修補,那麼為何要以壓制性的語言要人家「別生太多」?

若要問這些族群為何有權耗費較多社會資源,那就是公平正義的問題了,我們不如問「為何這些人會先天缺乏、後天不足」或「為何某些少數人可以享受不合比例的優待,甚至還得到政府的背書」。

發言人:melo
2004/07/18

台長: 一步一腳印
人氣(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