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25 15:52:31| 人氣3,79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吞不下第三隻青蛙的「達利與他的情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別被片名誤導了。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叫 " Little ashes "「小灰燼」,沒提到達利。中文片名取作「達利與他的情人」,恐怕只是因為達利對國人而言比較知名。但其實影片的主人翁是西班牙浪漫詩人羅卡。

達利有一副畫就叫「小灰燼」,羅卡也有一首同名詩作,影片開頭就是這首詩中的幾句:「我們都是世上的小小灰塵,也許曾在畫布上駐足,但在數千年後,都將歸於塵土。」

如果要照片商那種沒氣質的取名邏輯,又要符合影片劇情的話,我會把片名取為:「浪漫詩人羅卡與他那吞不下第三隻青蛙的情人達利」。為什麼這樣取,看完這篇你就會懂。

這是一部「野史」同志電影。人知羅卡是同性戀。至於達利是不是,則沒有人能肯定。而因為兩人曾在大學同窗,又有同名作品,說這兩人曾是同志情人,作品是互相訂情的表示,還算說得過去的推測。但也只是推測。

影片中," No limit !" ( 沒有限制 ) 是兩人對藝術追求的期許,也是對彼此感情的期許。但每當兩人就要完成肉體的統一大業時,達利總是無法接受。

達利後來離開馬德里遠赴巴黎,照劇情給觀眾的訊息是:達利在這段感情中備感掙扎,導致屢次在關鍵時刻退縮,羅卡因此受到傷害,甚至不借在他面前公然與女人性交作為報復,達利絕望之餘,再加上對成名的渴望遠大於對感情的追求,所以他離開了。

我卻從看到這一段起,就一直想著 " No limit " 的 " limit "。

捷克詩人,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斯洛米悟虛在「攻心記」( The captive mind )裡提過一個形容:一個人可以用最合乎邏輯的理論說服自己,如果吞下活生生的青蛙,一定對健康大有助益。於是他可以吞下第一隻,然後第二隻,但到了第三隻,他就非倒胃口不可。

我想,如果兩人之間真的曾有那段感情,照日後的演變看來," No limit " 也不過就是這樣一個自欺欺人的邏輯。羅卡愛了,達利以為他也可以,於是他吞下第一隻青蛙--兩人擁吻了。然後第二隻青蛙--兩人脫光了,然後羅卡亮出他的第三隻青蛙,達利就玩不下去了。

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從羅卡的角度控訴達利的自欺與背叛嗎 ?

台長: love_masa
人氣(3,79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 觀後感 |
此分類下一篇:倒了八輩子楣的悲情小女傭之「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此分類上一篇:「帥哥西裝」 電影觀後感

abby
寫的很好耶!青蛙論點很有意思...
達利放棄第3隻青蛙的原因是因為他對盛名的追求大於羅卡感情上的羈絆吧.
2009-09-02 15:32:20
路人
還有他對政治的冷漠吧,
甚至可以說是恐懼,
另外台長,達利晚年似乎有承認喔,
他主動找上替他做傳記的作家,
自曝和羅卡的情誼,
片中那段羅卡和一個單戀羅卡的女生做愛,
達利在一旁的情節就是達利自己說的。
2009-10-11 22:44: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