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30 02:04:41| 人氣3,1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馬祖文化節 - 5/9馬祖北竿 金媽祖遶境(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篇為馬祖北竿芹壁境天后宮『金媽祖遶境揚靈會香祈福』活動,

北竿金媽祖遶境部份的第二篇,內容為五月九日遶境隊伍離開

馬祖北竿芹壁村後,前往北竿橋仔村的情形。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

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

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

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媽祖信仰在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

是因為台灣人很多是由中國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

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在台灣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

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

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媽祖聖誕,台灣都會掀起一股媽祖熱,

全國各地都會有慶祝活動,其中『媽祖遶境』在台灣各地方

也有不少地方會舉行。

因此『媽祖遶境』的相關文章報導網站也是相當的多,

光是在奇摩搜尋媽祖遶境,搜尋結果就有約1,738,159筆資料。

為何會突然講到這話題,因為在本系列文章推出後,

已經有十多篇的文章,這些文章除了在金媽祖活動部落刊登外,

也同步其他部落刊登。

在每個部落的後台皆有安裝部落流量監視軟體,

在最近發現突然有兩三個部落的網友進出流量暴增,

約成長了2~5成,因此進行了來源追蹤。

發現原來在以相關『媽祖』為主的搜尋關鍵字裡,

如『媽祖遶境』這四個字,在奇摩搜索後其顯示的搜尋結果

第一頁,即有這次媽祖遶境的相關文章出現。 

如果將搜尋結果頁面繼續往下按下去,

會發現有蠻多的這次活動之前的文章,

都已經可以在搜尋結果中,很前面就可以看到。

一口氣要寫這麼多的相關活動文章,說不累是騙人的,

在得知有很多人都有看到時,

會覺得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也說明了,在這次的金媽祖活動中展現出的馬祖北竿

『扛乩文化』,已靜悄悄的透過網路傳播了出去,

讓很多民眾了解到馬祖北竿有『扛乩文化』。

現在我們回到這次的遶境活動,這次遶境除了北竿的乩將

引人注目外。隨宜蘭南方澳南天宮來的基隆真武宮,

他們所帶來的陣頭也是相當引人注目。

而在這次陣頭裡,最高大的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兩大駕前

護衛神,分別為右手持月眉斧頭,左手舉至額前做遠視狀的

千里眼(又稱金精將軍),以及右手持方天畫戟,

左手舉至側耳作聽音狀的順風耳(又稱水精將軍)。

我們現在就來說說「千里眼」及「順風耳」他們的由來。

在民間傳說「千里眼」及「順風耳」原本是一對兄弟。

兄名「高明」,弟名「高覺」,原為棋盤山的桃精與柳精幻

化成人形,下山投靠了商紂。武王伐紂時兩軍交鋒,

高明眼睛能看到千里之物,高覺耳朵能聽到千里外聲響,

使得周武王的戰略都被紂王所預知,使周軍大敗。

 

當時武王由名相姜子牙輔佐。他先用「照魔鏡」得知紂王軍中

有此二魔。為了混淆敵人視聽,他下命全軍在出戰之時,

大鳴金鼓,以混亂順風耳(高覺)之聽覺;

大旗幡揮舞,以遮千里眼(高明)之眼。

並灑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盡失,而喪命於戰亂中。

後來,他們的魂魄飄到桃花山上,轉而成為妖精為害人間。

相傳,宋太平興國7年(982年),湄州島西北方出現兩個

面貌兇惡的妖怪,附近居民極為恐懼,媽祖林默娘聽到

桃花山兩個妖怪經常下山危害居民的訊息,就提著銅符前往。 

在山中遇到兩個妖怪,勸他們修道愛民,千里眼與順風耳

不但沒有接受,反而拿出法寶與林默娘交戰。默娘手持銅符,

口念神咒,使得兩個妖怪全身無力,四肢不聽使喚,只得認輸。

之後兩個妖怪追隨媽祖修道,成為媽祖駕前眼觀宇宙萬物的

千里眼,耳聽世間眾音的順風耳兩位將軍。

最後被媽祖收服成為媽祖的部屬,擔任媽祖駕前將軍。

千里眼是紅臉、閉嘴;順風耳是青臉、開嘴。

因順風耳為青臉,故稱青將軍,傳說他是水精化身,會吐水,

水代表錢財,可以張嘴。千里眼紅臉,故稱紅將軍,

傳說其為金精化身,媽祖怕祂會吃百姓的金銀財寶,故閉嘴。

在媽祖遶境隊伍的千里眼及順風耳,不僅儀態莊嚴、

步伐穩健,手臂揮舞起來極為生動,因其手臂是一段一段相連,

與人體類似。途中如果遇到陣頭迎接,則原地搖擺以表示行禮。

事實上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

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

最後才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

成為中華文化海神的代表。

另外明朝末年滿清入關,閩粵地區烽火連天、旱災連年,

漢族移民為逃避饑荒、戰禍,紛紛冒死橫渡

波濤洶湧的黑水溝,來台尋求新的生機。

當時唐山移民搭乘簡陋的舢舨舟,且無氣象預報與

導航通訊設備,航行海上生死未卜,只能聽天由命;

狂風巨浪吞噬了無數的船隻,許多移民遭遇船難,魂斷海上。

於是航海之神—媽祖成為渡海移民心靈的依靠,由於對

大海的恐懼與航行的不安,人們便將媽祖的神像和香火,

供奉在船艙上,祈求航海平安。

台灣地區四面濱海,島上高山峻嶺、河川阻絕,

早期交通運輸也是以航運為主,加上沿海居民多以捕漁為生,

台灣俗語「行船討海三分命」,因此媽祖信仰日益普及,

而台灣早期的媽祖廟也都是面向海洋。

事實上媽祖來台之後,也隨著民眾的移墾,職責從原本的

航海之神也有所轉化,台灣媽祖的任務有防止「番害」、

驅逐瘟疫、防颱救災和協助農牧等新的職務。

本篇本篇在此結束,下一篇將是北竿金媽祖遶境隊伍,

到達北竿橋仔村後轉往北竿白沙村的情形。敬請期待^_^

 馬祖北竿金媽祖遶境路線圖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Billy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