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3 16:38:00| 人氣2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力‧給孩子定江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呂政達

「讓孩子自然發展吧。」愈來愈開明的父母將會如此表述,「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童年,就是要玩得開心。」他們希望孩子快樂純真。

玩到幾歲呢?通常到了進幼稚園大班,最晚也只到進小學,父母開始要孩子收心,加入帶孩子東學習、西上課的快車行列。愈開明的父母愈常感到內疚,為孩子這麼早就失落純真的童年而抱歉。

會如此為難,其實是把「學習」一味當成壞事,對「學習」認識不清,以為「學習」會把孩子染色,讓孩子變得不再純真,停留在父母自己過去補習、升學教育定義下的「學習」。

專門研究創造力的傑克森米哈宜曾提出兩個重要的觀點:「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期望,也是孩子的文化資產的構成要素。」、「孩子盡早接受專家訓練是不可或缺的。」像許多在物理學或音樂有創新表現的天才,就必須從小有實驗室或音樂學校提供練習、學習最新的知識。傑克森米哈宜說:「一個在荒島上的人擁有音樂天分,他可能模仿鳥叫聲,卻寫不出第五交響曲。」

確實,孩子在文化資產薰陶下,日後是比較有機會成功的。

傑克森米哈宜也為「辛勤奔波卻同時懷著內疚的父母」解套,他相信父母必須有能力負擔教師費用,還能付出時間與資源,接送孩子往返各種學習課程和競賽。

貧窮的家庭,無力負擔孩子的學習費用,也不可放棄孩子接觸文化資產的機會。畢提和傑克森米哈宜在1981年的研究發現,貧窮家庭的父母念書給孩子聽,似也可以幫助孩子追求智能發展,成為孩子日後脫貧的契機。

這讓我想起《貧民百萬富翁》,在孟買的貧民窟,小男主角其實一直有接觸文化、電影、神話、宗教、民謠等文化資產的機會。


【獻計】

別怪我潑放任教育的冷水,心理學家的研究是從結果論英雄的。其實,你大也可以讓孩子過個快樂純真的童年,那也就是你送給他們的文化資產。

有幾個問題,可以看出家庭背景如何影響到孩子的創造力:「家庭或社會有沒有多餘的精力?」「孩子成長的環境有沒有尊重學習文化的傳統?」、「家庭有沒有能力引介孩子進入領域?」、「家庭有沒有能力讓孩子接觸專業的良師益友?」、「早期環境是支持維持現狀或創新?」

回答「是」的家庭,愈有文化力。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台長: 敏公主
人氣(2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轉貼‧分享好文》 |
此分類下一篇:「每天15分鐘‧培養孩子起飛」
此分類上一篇:做功課,遊牧方法佳!!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