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3 20:37:13|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給臺灣娛樂圈拍一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翻開今天各大報紙雜誌的娛樂版,無一例外佔據頭版頭條的都是臺灣娛樂圈的一衆偶像明星們。不知從幾時開始,這些名字開始取代當年紅極一時的四大天王、TVB當紅的小生花旦們,成爲國內追星族俯首貼耳瘋狂膜拜的偶像,而臺灣也理所當然的取代香港,成爲主宰內地娛樂風暴的中心。

一片盛世景象下的臺灣娛樂圈,隨便拿出一位所謂的巨星級人物,就能顛覆整個內地的演藝市場。前幾年轟轟烈烈出手,殺得對手片甲不留的諸如周傑倫、孫燕姿、F4之流,如今正枕戈待旦期待二次輝煌;而正處在娛樂中心,大紅大紫不可一世頤指氣使的諸如蔡依林、五月天、潘瑋柏、張韶涵、S.H.E之流,紛紛擾擾間你方唱罷我登場,煞是熱鬧;另有小荷才露尖尖角,如初生牛犢般漸露鋒芒的諸如王心淩、黃立行、郭品超、F.I.R、範瑋琪之流,也正磨刀霍霍伺機待發,指望一舉將娛樂圈頭把交椅拿下。這真是:“自古春秋多戰事,殺遍人間永不還”。

這片虛擬的盛景、粉飾的太平,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但凡對比過香港和臺灣兩地娛樂圈的人,都不會不覺察,比起香港單一的性質來,臺灣因其歷史上的原因,致使其社會階層內部具有極其複雜的關係,而這種複雜性又不可避免的滲透進娛樂圈。從最早的鄧麗君死訊被國內各大主流媒體消極處理,到張惠妹因爲在阿扁的就職典禮上獻唱而被國內全面封殺,直到前兩年台獨呼聲四起時,臺灣演藝界分化爲藍綠陣營,一批泛綠藝人不斷成爲國內網路論壇上被口誅筆伐的矛頭指向。其中S.H.E在面對日本媒體時公開宣稱:“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是臺灣人。”頓時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這些事件都充分表明,在一個怪異的政治體制下的娛樂文化,也會向著一個畸形的方向發展。這點上,就沒有香港娛樂圈那麽純粹了。

習慣了國內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的綜藝節目的那些觀衆,當年乍一看到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等新生事物時,都瞠目結舌難以接受。殊不知更有甚者的臺灣娛樂節目,《康熙來了》在國內甫一登場便落得一片譁然,其中充斥著極盡無聊與感官刺激的橋段,主持人與嘉賓毫無避諱的大談各類私密話題,甚至秀出激情碰撞的肢體動作。其實這只是臺灣衆多娛樂節目之一,並且不能代表臺灣娛樂的最高水準。另有張菲在節目中公然詢問嘉賓的性史,吳宗憲被公認爲頂級流氓VJ,而小S徐熙娣的火辣直言更是讓大師李敖都百口莫辯。須知扮低級不等於引領潮流,談情色也不代表衝破保守。電視始終是面向社會大衆的主流媒體,爲迎合小部分人變態的心理癖好,將低級趣味強加給廣大電視觀衆,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姦民意。其實臺灣的娛樂節目也並非自創,它最初師承於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大和民族狹隘的思想境界和另類的文化底蘊決定了其變態的性格癖好,反映在其電視節目上也是極盡於此。臺灣娛樂圈不加分析生吞活剝的照搬硬套,最終掉進了惡俗的死胡同。香港的娛樂節目也有純粹以搞笑爲目的的,例如“獎門人”“至叻星”之類,但香港的電視分級制度很好的避免了不健康的言行舉止影響到未成年電視觀衆,那些有爭議或是需要辨證看待的內容,無一例外被打上“PG”的記號,即Parent’s Genaration,未成年人需要家長指引才能觀看。這些措施,都充分的考慮了電視廣泛的受衆層,令人不得不讚歎香港科學而健全的娛樂文化。

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娛樂事業是否強盛,最根本一項指標就是電影的製作能力。美國一直是世界娛樂的中心,好萊塢電影的成功運作起到了不容忽視的決定性作用。當年日本成爲亞洲娛樂中心,也要歸功於高倉健、山口百惠、桃井熏等一批成功的電影人。香港的電影市場,在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都極爲興旺,每年都會誕生不少經典的電影作品和優秀的電影人。那時的香港娛樂圈無疑在整個東南亞甚至亞洲都極具影響力,因此也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反觀臺灣電影,早年的瓊瑤系列鼎盛一時,到了李安時代已是強弩之末。李安遠赴美國後,臺灣的電影事業江河日下,電影市場低迷慘澹,幾無優秀的影片出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的偶像劇充斥著國內各大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偶像明星擁有大批粉絲,可謂一呼百應。這些偶像明星們出來作作秀,像唱K一樣的哼哼歌,對他們來說已屬不易。電影是不會去拍的,更不敢去拍,怕一世花名砸在電影上就此淪喪,實在得不償失。正是這些人累得臺灣電影萎靡不振,他們是臺灣娛樂事業的寄生蟲!

某些資深一點的追星族們,在今天那些浮華的偶像明星光彩散盡之後,靜下心來或許會懷念當年那個星光四射的年代。二秦二林領銜的瓊瑤系列電影開闢了臺灣電影乃至整個臺灣娛樂的先河。此後數十年間,相繼熱門上映的“愛情文藝片系列”(《歡顔》《滾滾紅塵》《小城故事》等等)、“青春勵志系列”(《七匹狼》《烈火青春》《報告班長》等等)、“親情系列”(《搭錯車》《媽媽再愛我一次》《我的爺爺》等等)、“鄉土題材系列”(《原鄉人》《原鄉情濃》《無言的山丘》等等)、侯孝賢系列(《戀戀風塵》《海上花》《悲情城市》等等)、以及李安系列(《喜宴》《推手》等等),使得當時的臺灣電影與香港乃至日本電影相比,絲毫不落下風。而臺灣本土的金馬獎也和香港金像獎、日本電影大賞一樣成爲亞洲電影最高榮譽的象徵。電視方面,瓊瑤劇造就了一批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電視明星,如劉雪華、俞小凡、徐乃麟、張佩華、金素梅、趙永馨、林瑞陽、張晨光等等。與此同時,還有一批演技精湛的實力派演員,如寇世勳、潘迎紫、金超群、李麗鳳、沈時華、吳靜嫻、沈海蓉、陳莎莉、李立群等等。這些人撐起臺灣電視業輝煌的當年。及至後期的馬景濤、劉德凱、孫興、陳德容等等,也畢竟還算是演技派。從那之後,臺灣的電視螢幕逐漸被一衆膚淺的偶像明星和吳宗憲、張菲、胡瓜、蔡康永、康晉榮等一批小丑統治。另一方面偶像劇的大行其道,也昭示著臺灣電視業逐漸墮落爲粗製濫造的口香糖産品,幾無收看價值。

言至於此,我已經不忍再比較當年和現在的臺灣歌壇了。那時的臺灣歌壇是實力派唱將的天下,寶麗金、滾石和飛碟三家唱片公司如三足鼎立,爲歌壇奉獻了無數經典名曲,也孕育了李宗盛、羅大佑、陳淑樺、童安格、周華健、趙傳、張雨生、庾澄慶、伍思凱、齊秦、齊豫、萬芳、辛曉琪、王傑、鄭智化等等等等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就連當時以青春偶像的名義出道的伊能靜、林志穎、張信哲以及偶像組合小虎隊、紅孩兒、憂歡派對等,也是唱跳作演各有所長,比之現在一無是處的F4、大小S之流,已經可以妄稱實力派了。

臺灣娛樂圈逐漸淪爲花瓶店的現狀,使得那些真心關懷臺灣娛樂事業的人們痛心不已,而那些無知的小歌迷和那些自以爲是的圈內人卻沈湎于其粉飾的太平盛世中紙醉金迷。殊不知粉飾終有剝落的一天,末路已爲你們鋪好。

醒醒吧,臺灣娛樂圈!

http://bbs6.netease.com/ent/readthread.php?forumcode=13&postid=162511

台長: 黃愛東西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