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長若想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拓展視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便能是很好的素材與開端。愈來愈多老師們正在思考如何將SDGs與課程連結,刺激學生思考,也展開行動信用债。
飢餓、性別平等、氣候行動,海洋生態、教育……你關心哪些議題?想到「永續發展」你想到哪些事?又想帶孩子們看見什麼?
上週,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4天的KIST學校共識營活動。109學年度全台有5所由誠致教育基金會承接的公辦民營KIST實驗學校。共識營中,KIST學校的老師、關心KIST學校發展的教育工作者、基金會董事等共約百人齊聚,透過教學工作坊、課程展示、學校參訪等,交流各式教育議題活動場地租用。
共識營其中一場工作坊,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 Goals)為主題,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何昕家帶著老師思考如何將SDGs指標帶入課程,過程彷彿也帶著老師經歷一場思想碰撞。
手機一支支換,背後能思考哪些事?
SDGs為17個永續發展指標,包含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乾淨水和衛生、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與創新及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鄉、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海洋生態、陸域生態、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關係等。每項指標,都可以是一個學習與探究的主題移民顧問。
工作坊開場,教室地板擺滿了80張繽紛牌卡。何昕家邀請老師們各挑選一張牌卡,思考該牌卡能與什麼樣的永續發展概念連結。老師拿起卡片、像說故事般分享自己的關懷,有人聯想到自然生態:「這張卡是一群人圍著大樹,手牽著手,我覺得這是大家要一起努力的」;有老師關注動物:「一隻鳥停在人的頭上。我聯想到、我們怎麼跟野生動物相處,怎麼樣能共享地球?」
介紹SDGs的脈絡時,何昕家提及,工業革命後,便利、快速成為主流價值觀,拋棄式的消費習慣也愈漸盛行,像是人們手機愈換愈快了。何昕家提醒老師想想自己對議題的看法,和主流價值觀又有哪些衝突?這都會影響教學時的引導。
何昕家說:「不同的思維,會決定(老師)在現場給孩子的價值和內容,」像是拋棄式行為能連結到小學生常把鉛筆、橡皮擦弄丟,當老師自己看的清楚價值觀,也帶著孩子看見議題與不同價值觀,孩子便能思考自己的行為,進而可能產生改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