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並且接應孩子的夢想外,多數孩子是因為生命的處境被看見與理解,得以發展出獨有的學習軸線盆腔超聲波檢查。
高二的育如是五味屋從國小三年級陪伴到大的孩子,是大家眼中的「詩人」。若有機會跟育如聊天,你會驚艷於她對於事情的思考深刻、表達清晰、充滿能量與行動力,難以想像小學時的她,是個沒有媽媽在身邊照顧、爸爸忙於工作無法給予家庭支持、自己人際關係也不太好、憤世嫉俗、偶爾會有髒話、學習興趣不高,長期接受課後補救教學、一直在追趕各種標準期待的孩子磁力共振收費。
她成為「詩人」的關鍵時刻,是在一個週末傍晚。
五味屋每天工作結束前,孩子都要交學習單,記錄當日工作內容與心情。那天育如在學習單上寫了十二個沒有邏輯的字(十萬八千里、心情、和、天氣、差了),她不理會格線,打算用大大的字填滿學習單,敷衍這個例行工作。
顧瑜君看了學習單說:「育如,請妳來顧老師這邊。」育如眼露埋怨走過來,還沒站定就抗議的說:「我又不會寫作文!」她知道自己將面臨這十二個字被擦掉,被要求依格線填入夠多的字,她用抗議的言語、僵硬的表情和歪斜的站姿宣示:「我不會跟你合作!」在大家面前的宣示也是一種抗爭,其他孩子睜著眼睛看顧瑜君如何面對。
顧瑜君心想:「我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堅持教她,讓她的『不會』寫變成『會』;第二是與之共舞,順勢而為。」她再次把眼光看向那十二個字,那幾秒的時間讓顧瑜君決定「與之共舞」,她對育如說:「你寫了一首新詩,但妳只寫了一半。新詩就是句子長長短短、不連貫也沒關係,人家看懂看不懂無妨,自己寫得高興就好。妳要不要把這首詩完成言語治療?」
育如沒想到顧瑜君發出這樣的邀請,從未寫過詩的她愣了一下說:「要怎麼寫?」「寫出對應囉,妳看,」顧瑜君指著學習單上的十二個字:「『十萬八千里』五個字、『心情』兩個字、『和』一個字、『天氣』兩個字、『差了』兩個字。」
顧瑜君一面指字、一面看見育如臉帶遲疑卻專心聽著。她提供了寫詩的具體作法:「第一次寫嗎?妳到閱覽室找找,有些書裡有新詩,想不出來就依照這五個字詞的字數抄過來就好。寫不完沒關係,老師可以幫妳。」顧瑜君一邊跟她周旋,讓她考慮的同時,也想了完成這首詩的備案文字。
育如既沒有被罵不負責任、被要求重頭來過,還只需要「寫十二個破碎且不連貫的字語詞」,而且「用抄的也可以,只要抄得看不出來」,這些事聽起來不但不困難,還有那麼一點兒有趣。於是她點頭同意,鑽進書區找參考臨摹的範本。
天黑了,育如的詩沒有寫完,但是顧瑜君預備的範本也沒用上。因為這個女孩的「詩興」來了,對顧瑜君撒嬌的說:「顧老師,我不想寫這首詩了,我要回家重寫一首,下禮拜給妳。」隔週,育如履行承諾帶來了詩,還依著詩境做了畫。
那天開始,育如陸陸續續寫詩。學校日記無法完成時,她寫詩代替;以往缺交或胡亂湊數的作業,她改成詩的形式。育如用小本子寫著一首又一首的詩,記錄下她的生活、她的心情、她的喜怒哀樂。詩,成為育如表達自己的語言。
後來導師發現她會寫詩,鼓勵她投稿。顧瑜君看見了她「願意寫、願意表達自己」的動力,架設了小詩人網站,雖然公開說是鼓勵「所有」五味屋的孩子創作,但實際上是為了讓育如的作品有個被看見的平台。其他孩子也轉變了和她的互動,某次一群孩子拿著「認識職業」的書,翻到「詩人」這一頁,對著育如說:「這裡有介紹你的職業誒。」
育如開始有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人際關係,主動照顧起年紀比自己小、沒有媽媽陪伴的孩子。她寫了一首與母親有關的詩︿藍﹀,這個作品曾被某獨立樂團譜曲作歌收錄進專輯、以及高中教材的補充材料。她也透過自己的創作募款,籌募去美國當交換學生的交通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