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26 15:52:22| 人氣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給撒但有機會

不給撒但有機會 林後一23~二17 講道:謝拱德

93.07.04

  使徒保羅第二次造訪哥林多教會後,發現哥林多教會仍有許多不愉快的事情,這些事使保羅在信中解釋他為何沒有第三次訪哥林多教會,因為第一次憂愁之旅已經夠受了,另外保羅也不想因他的出現,再次引起教會中的緊張,因此保羅決定不再做一次令人緊張、憂愁的拜訪,而將他認為必要澄清的不愉快寫在信裡。

  有時候當教會內部發生爭執時,那真是令人擔心及憂慮。曾有一間教會不知為了什麼緣故,教會內分成兩大派系,雙方互不往來,只要是對方提出的意見,這一方一定是反對,所以往往有牧師前來受監選時,都無法順利通過,因為一定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反對。當教會不能和諧又能如何為主耶穌作見證傳福音呢?這樣的事情在哥林多教會幾乎也要發生,保羅就是擔心如此的情形,我們並不知道保羅那趟走訪哥林多教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從其他的資料和哥林多後書的記載來看,顯然與教會紀律有極大的關聯,可能是有人犯了某種嚴重的罪,不過保羅並沒有說出那個人是誰,也沒有指出其罪名。
〈懲罰是要提醒而不是排斥、不接納〉

  保羅對那受到“戒規”的人,認為「他受大多數人譴責已經夠了」,從保羅書信中可看到保羅給教會紀律的原則有下列四項:

1.教會內的權威必須賦予公權力去執行。

2.教會內所有成員必須服從這項權威。

3.當罪行發生時,權威必須為了教會和犯罪者的益處採取行動。

4.適可而止。懲罰過後,應該施行寬恕,讓犯罪者回歸教會團契的懷抱。(Archibald M. Hunter,哥林多前後書注釋,205頁)。
  
  究竟教會能夠採取什麼樣的懲罰呢?在林前五章及六章似乎有提及將犯罪者趕出基督徒團契之外,也就是開除了“會籍”,嚴重一點來說就是不能與主同桌守聖餐。但是保羅力勸教會他們施行寬恕,因為懲罰絕非永久的處罰,因此保羅才會說:「你們寬恕誰,我就寬恕誰」。

  現今對於犯了戒規的信徒也是除會籍,不能守聖餐,不過,現今教會對於禁聖餐的方法相當謹慎,因為有時候一不小心,不單只是把犯錯的人禁止守聖餐,連同他的家人因擔心遭受教會內弟兄姊妹異樣眼光,致使全家都不再出現教會中。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擔心這樣的問題,教會就不再執行應有的公權力,但是我們必須要來改變一個觀念,“禁聖餐”是提醒犯錯的人已經離上帝了,應當儆醒,而其他的人應當給予關心並代禱,期待失錯的弟兄能再次回到教會,共同參與禮拜事奉。若教會執行這樣的權威,而信徒也能坦然接受並悔改,那麼撒旦就找不到破口來傷害教會。

  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林肯就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當時他為解放奴隸制度的問題,引起了南北戰爭(美國內戰)。當戰爭開始後,林肯為找一位合適的統帥耗盡心血,受盡責難。林肯任命素命「小拿破崙」之稱的麥克萊倫擔任總司令。麥克萊倫是一位北方民主黨人士,早年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參加過侵略墨西哥的戰爭,曾翻譯有關刺殺訓練之法文著作,也出版「戰爭藝術手冊」等軍事專冊,曾在西佛吉尼亞率領一萬八十名士兵擊敗一支為數一萬人的同盟軍隊,且是當時到此為止北方在軍事上唯一一次勝利的記錄。
〈靠著基督勝利馨香之氣〉

  在此章最後,保羅用一段比喻:凱旋儀式來告訴信徒應當追隨耶穌基督。如此的比喻,對當時的人來說容易了解的。當時羅馬將領打勝仗回來時,羅馬之都院將會授於凱旋儀式;在進行時,戰俘必須尾隨在行列之後,一旦儀式完成,戰俘將當眾處死。而保羅以此比喻,由於當時戰俘是敵人是處以死刑,而基督的凱旋儀式中,俘虜卻步入永恆的生命。

  另外,保羅提到「香氣」,在羅馬軍隊凱旋儀式中有帶著香爐的祭司,對行列中的人而言,那香氣使他們憶起歡欣、和平和勝利。但是,對戰俘而言,卻是一股死亡的味道。保羅以此引喻,同樣的香氣,對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意義,對某些人而言,上帝是慈愛的完全的愛,對另一些人而言,上帝是令人懼怕的神。對某些人而言,上帝是死亡;對另外一些來說,上帝是生命,而對你而言,聞到那「香氣,上帝是什麼呢?

台長: 九如教會
人氣(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講台證道 |
此分類下一篇:當求造就教會的恩賜
此分類上一篇:憨人有福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