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2 19:44:11|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子、彌賽亞、救世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公元前604-602年,巴比倫統帥尼布甲尼撒對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諸小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大馬士革、西頓、推羅以及猶太的國王都被迫納貢稱臣。
其實,在尼布甲尼撒發動這些征服之前,先知耶利米早就收到風聲,並向猶太國王約雅敬發出警告,按聖經所述,猶太國王約雅敬並沒聽從,並指耶利米是發神經。然而,即使約雅敬聽從耶利米的警告,但是他們可以做的確實不多,以當時猶太王國的國力跟本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軍隊對手。
結果猶太王國連同大馬士革、西頓、推羅都被巴比倫征服。期間,猶太國王約雅敬一直臣服於尼布甲尼撒。但到了公元前601年,巴比倫與埃及交戰,其實巴比倫與埃及一直都不斷發生衝突。但這一次交戰,猶太國王約雅敬竟趁機脫離巴比倫,投向了埃及。此舉雖然曾被先知耶利米反對,但耶利米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人當發神經。

尼布甲尼撒知道猶太國王約雅敬投靠埃及,大發雷霆,發誓要剷平耶路撒冷。於是率領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動圍攻,在埃及軍和猶太軍的聯合對抗下失敗而回。但不久後尼布甲尼撒又再進行第二次圍攻,歷時18個月,在饑荒和內部分裂的情況下,耶路撒冷終於在公元前586年淪陷。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牆被拆毀,神廟、王宮和許多民宅被焚燒。全城活著的居民幾乎全被擄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亡國的猶太人便在周圍大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
而先知以西結便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當時猶太人的精神領袖。以西結經常借神之口責備猶太人道德淪喪、崇拜偶像,是耶路撒冷陷落的原因,令猶大人將如同無家可歸的羊。
以西結這些言論令當時的猶太人深深相信,導致亡國的原因,是因為觸怒了耶和華上帝。因此,若要擺脫苦難的話,就只有重新得到上帝的眷顧。而修補與上帝關係的方法,便是改變過去過份放縱的心態,以後遵守律法和堅信唯一的真神耶和華。
聖經舊約中的《以西結書》便是猶大人在流亡中的懺悔、自責和期待的流露。

以西結出生於祭司家族,與猶太王約雅斤等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往巴比倫,後來蒙召在被擄的同胞中作先知,先後共22年,因此又被稱為「被擄的先知」。當時以西結曾被稱為「人子」。
「人子」 (Son of Man) 是猶太人獨特的稱謂詞,主要是一種詩歌修辭語言,通常是指完美的人、理想的人(the ideal man)
猶太人在這個時期開始,便以「人子」作為道德和行為的標準。渴望討好耶和華歡心,修復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一直堅持這種信仰精神,直到先知以賽亞的時代,情況開始改變。

以賽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以賽亞的名字,已反映了當時猶太人的渴望。猶太人的復國情緒越來越強烈,他們已不再滿足於成為討耶和華歡心的「人子」,而希望有一個領袖出來領導他們再上演多一次出埃及記。由於猶太人對復國的渴望,就產了「彌賽亞」。
彌賽亞在阿拉米語中,意思是施涂油禮的人,涂油禮就是指埃及國王登基時的一種儀式。阿拉米語是當時應用最廣泛的言語,在當時阿拉米語幾乎完全取代迦南語和阿卡德語,而迦南語 ( 希伯來語 ) 只會在儀式上才使用。至 19 世紀末,立陶宛猶太裔醫科學生本耶胡達致力恢復希伯來語口語化, 希伯來語才 "復活" , 並於在 1948 年以色列復國後成為官方語言,為以色列人所用。

由公元前六世紀末開始,猶太人一直等待這個施涂油禮的人出現,他們深信這個彌賽亞會帶領他們復國。直到羅馬帝國時期,已經等了幾個世紀,這個彌賽亞都沒有出現,這時許多猶太人已經變成羅馬帝國的順民,只有小部份人仍抱著復國的希望。
而一個稱「人子」的人,耶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那一小部份人抱著強烈復國希望的猶太人,認定耶穌就是彌賽亞。但是大部份猶太人都不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竟然對猶太人說人家打你左面,你要連右面都給人打。這種思想怎能使猶太人相信耶穌是個會對抗羅馬政府,帶領民族起義復國的彌賽亞呢?因此,耶穌的抗爭在沒有多數猶太人的支持下,結束在十字架上。
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猶太人間興起了救世主復國論,他們依然相信,會有一個救世主出來帶領他們復國,在這個信念支持下,他們把帶領他們起義的人都視為救世主,猶太人進行了三次起義,可惜由於他們內部仍存在分歧,結果三次起義都失敗,猶太人還被羅馬政府趕出耶路撒冷。

起義失敗令猶太人對於救世主失去信心,此後,救世主復國論再沒有人敢說起。猶太人與羅馬人依然在耶路撒冷外有發生抗爭,其中最轟烈的是死海一戰,猶太人不甘落敗,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幾千猶太人集體自殺,猶太人與羅馬的抗爭也告結束。

猶太人的聖殿過去在巴比倫入侵時曾被拆毀,後來巴比倫又被波斯征服,波斯統治期間曾將聖殿重建,史稱第二聖殿時期。這猶太人聖殿原本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時興建的,即所羅門聖殿,它十分宏偉華麗,教徒們來此朝覲和獻祭者不絕,從而成為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波斯後來又被希臘征服,之後又被羅馬統一,猶太人在羅馬的壓迫下多次起義失敗,令聖殿再一次被拆毀,只留下一道牆,這牆後來被稱為哭牆。

歷史向來都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所以在羅馬帝國納為國教的基督教的演繹下,猶太人的失敗是因為不相信耶穌所致,把猶太教描述成邪惡和貪婪,將猶太人的動亂歸咎於他們的信仰,羅馬政府因此制定一系列措施,令所有猶太人文化於羅馬消失。

此後猶太人繼續他們流離失所的生涯,他們流散在歐洲各地,一直到 1948 年,以色列才終於復國。但是,內戰使他們的生活沒有因復國而安定下來,或許,猶太人依然需要一個救世主。




台長: kimying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