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4 19:16:17| 人氣1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洲設計師,讓世界屏息以待 (報告資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www.hrgini.com/Viewer.8sn?v=2&t=7&i=752

亞洲設計師,讓世界屏息以待

文章來源 : 2005年7月 Cheers雜誌



亞洲新銳搶盡鋒頭
首先是華裔設計師王薇薇(Vera Wang)拿下年度最佳女裝設計師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大獎的華裔設計師,接著,成長於香港的Derek Lam,也拿下年度新銳女裝設計師獎。

此外,另一個鼓勵新進設計師的時尚基金獎(CFDA / Vogue Fashion Fund),在由美國設計師協會和《Vogue》雜誌共同選出10名入選者中,就有3位是亞洲設計師。

自從1980年代初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的設計震驚巴黎時尚界,成為第一批躍上全球舞台的亞洲設計師之後,亞洲設計師幾乎已經沒有如此整體性的搶眼表現,不論是亞裔、或是亞洲土生土長的設計師的整體表現都相當沈寂,多年來只有Anna Sui曾在1993年得到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年度新人設計師獎。

為什麼亞洲設計師此時突然備受好評?
《時代》雜誌評論,當紐約時裝週已經不脫當紅的LV設計師Marc Jacobs的明亮色彩和特殊布料搭配,或者其他紐約設計師非黑即白的極簡設計,亞洲設計師這個新族群帶來精緻的細節和富有女人味的自在感,讓人眼睛一亮。

「亞洲設計師們在形式上、功能上有獨具一格的品味,而且對顏色有非常獨特的選擇,」知名的紐約設計學府帕森斯學院時裝設計系主席Timothy Gunn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表示,「現在全球都在瘋時尚,而他們的文化背景,為時尚界真正注入多元化的設計。」

亞洲式的得體與拘謹
而身為受到矚目的亞洲設計師之一的Peter Som則認為,亞洲設計師的群體崛起,其實是因為投入時裝設計的亞洲人更多了。

「因為我的父母那一輩都有當醫生和律師的壓力,但到我這一代,已經可以自由追求自己要的事業了,」Peter Som認為,這是一個世代性的現象。

若以帕森斯學院為例,帕森斯學院時裝系有40%的學生來自亞洲,大部份是來自日本、台灣、南韓、馬來西亞,而最近,大陸學生也增加許多。

不過這群剛崛起的亞洲設計師,並不像3位日籍前輩那麼前衛,會設計出3隻袖子的外套,相對而言,他們比較內斂、保守、實穿,而這正是他們詮釋亞洲價值的方式。

在甫獲得CFDA年度新銳女裝設計師獎的Derek Lam作品中,就可以看到亞洲式的得體與拘謹。

「我記得我爺爺過80大壽時,我媽媽要我買些好衣服穿,我買了一件山本耀司的外套,」在美國出生、但曾在香港住過的Derek Lam覺得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深受亞洲價值影響,「結果我媽媽要我換掉,她和我說:『穿著得體就是尊重別人,穿著是為在社會上有禮貌,而不只是為了你自己。』」

而另一方面,許多在亞洲土生土長的設計師,也陸續在國際舞台冒出頭。

新加坡設計師鄞昌濤以自己為名的品牌ANDREW GN在歐洲受到上流社會歡迎,他的手工精細,大量運用稀有的珠寶和刺繡,加上東西元素融為一體的設計,不僅明星葛妮絲派特洛、席琳狄翁非常喜歡,更成為英國、法國、義大利皇室的公主或上流社會經常購買的品牌。

而日本的設計師高橋盾(Jun Takahashi)則是被《Vogue》雜誌譽為繼日本三大設計師之後、20年來第一個震撼巴黎的日本獨立設計師,他把反叛的日式街頭風融入高級時裝,帶進巴黎時裝週,同時出色的立體剪裁概念,也讓他被喻為川久保玲的接班人。

不過,近年來最為橫掃全球的亞洲設計師還是與Marc Jacobs合作設計LV包包的村上隆,2003年村上隆用櫻花包,大膽秀出日本人最愛的天真與稚氣,全球都賣到缺貨,於是今年初LV又趕快再邀村上隆推出櫻桃包,希望靠他的日式可愛風再把銷售推上高峰。

他們都非常懂得,如何把亞洲特色,用歐美評論家、或國際市場能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

東方思維,成為設計的源頭活水
不過,定居在巴黎10多年的鄞昌濤在接受記者電話越洋採訪時分析,近幾年亞洲設計師的崛起成為風潮,除了設計本身是基本條件,主要還是因為市場因素。

曾經獲義大利知名家飾品牌Alessi邀請設計茶具的香港建築師張智強也如此認為。「現在亞洲市場有很大的成長可能性,」張智強分析,「西方人就會來多觀察亞洲,看看亞洲的人怎麼樣做事情,而亞洲設計師也因此比較有機會冒出頭。」

經常獲邀到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擔任客席講師的張智強認為,西方人看亞洲的態度和過去已經有很大的差別。

「以前西方人是用進大觀園的態度,看看亞洲有哪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他解釋,「但現在他們會去觀察,在同一件事情上,東方人會用哪些不一樣的做法,有哪些東西是他們可以應用的。」

看來,只要時尚界還需要新的文化活水注入,只要亞洲市場仍然成長不息,亞洲設計師的崛起風潮,暫時還不會停止。

相關連結 :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60/060065.asp

台長: 凱洛
人氣(1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資料匯集暫放 |
此分類下一篇:服裝與空間設計的互動關係 (報告資料)
此分類上一篇:時尚風往東吹 (東風時尚崛起)報告資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