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3 04:39:32|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問學雜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回想起來,我門學院內並沒有很好的討論文化.很多人還是把批評當宣戰,要馬就是受批評覺得受挑釁,要馬就是拿批評當宣戰,並以此為樂.回想起來,我在台灣遇到學院內的對話常是這樣的
'某某某批了某某某'
'那個理論不是早過時了'
'那個不就是主流的東西'
'那個東西早就談到爛了'
相反的,你絕少聽到研究生真正討論學術辯論的內涵,你很少聽到真正討論哪一個論點對或錯,對在哪裡又錯在哪裡.台灣研究生的訓練書讀的比起來不算少,但討論問題的能力很差,建立自己論點能力也很差.很多文章的問題是引了一大堆東西,看不出來他對這些論點的整理,以及自己對這些論點的看法.理論成為一種品牌,反而變成像星座一樣的東西,"你是文化研究我是計量"這種話已經變成像'我是天平座你是水瓶座'這類的話一樣,不牽涉到任何實質學術問題的討論.
可是我慢慢覺得,如何建立自己論點,並合理地評估別人論點,反而是學術訓練最重要的功夫.這有賴於學院內老師和老師,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他不是靠任何單一萬靈丹.我們總會在某些時刻寫出笨東西;但是假如我們寫出來,都有同儕老師告訴你"你這個論點缺乏證據""你可能讀錯了""某某文章已經談到這個問題,你要參考一下",'你這裡邏輯不太一致'',我們不會錯得太久,會進步的很快.解如我們討論書籍,能有好的討論,我們會知道論爭在哪,論點在哪,知道哪些東西什麼時候是對的,什麼時候是錯,就像我隨便修理光頭佬,Pleaid就會出來澄清一樣,就不容易有亂批一通,只會分派的事情發生.
但很可惜地,這樣的事在我們學界,即使教授之間很少發生.我這個暑假回去,有跟幾個友人聊到現在台灣學界的變化.台灣社會學界走向更制度化,更依賴發表記點來作為升遷和聘用的標準.贊成者以為這會提高學界素質,反對者覺得這會箝制學術的創意.對這問題,我並沒有很清晰的思考.但我絕得少了一塊真正重要的東西,就是建立一個良性討論的社群文化.一個可以理解別人論點,並提出適當批評的文化.沒有這種文化,就算沒有這種死板的升遷制度,學者也不過是各搞各的各聚山頭,每個人都關起來在自己弟子之前做'大師'.這是現況,產生不了什麼真正有創意的大作品.如果沒有這樣的社群文化,就算建立了很完整的制度,也很容易變成資深壓迫資淺者的工具,突然生產很多零碎片段的東西.
風塵問的問題,我絕得問題不完全在博士訓練.博士訓練只是學術養成的一小部分,他比較像入場卷,表示你大概知道這一行長什麼樣子,該怎麼做.台灣跟美國,就我感覺差別最大在助教授之後的階段.一個能拿到tenure的教授,對他的領域有比較深邃的思考,這是建立在嚴酷的競爭和健康的社群之上的.作品不只需要被嚴格的評審,也需要被同情的討論.資深教授不只評審資遣教授,他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出重要的建議與指引.我猜英國也是如此.台灣學界汲汲於建立前者而忽略後者,在我看來是嚴重的問題.而風塵所看到的研究生問題,就出在既沒評審也沒討論.
來美兩年多,我也常常在想這些事,這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得,供大家參考一下

台長: 方向歸零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