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3 04:17:58|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20與媒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我針對的是媒體,並不是針對廣場上的人做討論.這麼小的差距,以及戲劇化的槍擊案,某些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充其量我只能說,對於透過集會遊行表達意見的權利,是無條件的尊重,對於落敗陣營的質疑,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對任何行動的意義,都得至少等一陣子,所有事情明朗化之後,之後從更巨觀的角度觀之.現在談,恐怕很難談清楚.

但我針對的是平面媒體,在於媒體幾乎完全沒有做基本功課.怎麼說呢,連宋提出了四大質疑,都遭到阿扁的駁斥,這都是可以透過查證來討論.連宋指控上千件選舉舞弊,此其一,槍擊案造假,此其二,二十萬軍警不能投票,此其三,雙方同意即可馬上驗票,此其四.這些爭端完全無涉價值爭辯問題,而是有沒有發生的問題.

我們的媒體在做什麼呢?我反覆追索三大報,幾乎看不到對這些具體指控的任何近一步討論.除了槍擊案牽涉較複雜外,其他都是很容易查證的東西.這些選舉舞弊的指控真實性如何,抽幾個案子調查一下並不難得知.多少軍警不能投票,跟之前比如何,也是我很容易知道的.這些幾乎都是連宋記者會中外國記者發問的焦點.但是我們的平面媒體幾乎完全棄守這些問題的查證,這是事情變得更糟的原因之一.我們平面媒體所試圖創造的公正(如果還試圖的話),充其量只是在籃綠陣營間搖擺表態,或是表達一種息事寧人,雙方各退一步的鄉愿.今天發兩篇社論歌誦藍方群眾運動的偉大,明天發兩篇社論譴責藍軍無法收場.對於事實的所有討論,都停留在採用一方或雙方的新聞稿的做法,而不是去檢視這些聲稱的正確性.如此一來,民眾能不陷入兩極嗎?

在這樣過程中,平面媒體自然日益邊緣化.因為平面媒體的長處就在深入.電子媒體,撇開種種立場的問題,有他時效性的限制,這是在電子化時代平面媒體存在的價值.如果平面媒體逐漸成為報社主管編輯群機關算盡表態的工具,平面媒體的價值自然蕩然無存.如果平面媒體有善盡職責,不管是哪一方的民眾,發生這樣事件的時候,至少有一個可以共同相信的真相,這樣爭議的時候,平時被電子媒體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平面媒體,正是可以一展身手的時機.政治人物也不能這樣肆無忌憚的說自己想說的話,因為一但逾越事實的發言與行動,自然會被狠狠地修理.但當平面媒體放棄這樣一個目標,自然逐漸被邊緣化.假如我們在平面媒體上看到的,都只是重複雙方發言,那又何必看這些平面媒體?電子媒體不是更具時效性?

可是平面媒體被邊緣化,並不是一件對台灣未來有益的事,或說正是因為平面媒體被邊緣化,整個社會失去了討論問題的空間,這空間是電子媒體所無法創造的.台灣民眾被迫不斷在每一件事上選邊.我們根本無從進入價值與論述的爭辯.我們光在'事實'這個坑洞就陷入各說各話爬不出來.這一次事件最有趣的發展之一,是email大戰.甚至很多記者都用email來突破編輯的封鎖,所有的流言都是以email的方式呈現,(一個國安人員的告白等等).連中選委員都必須用email才能表示自己意見.一時固然有突破效果,但長期以後,只會更陷入自說自話的困境.

那次對廣場群眾的歌誦,會引起一些社運份子的反彈,某部分原因就在於這些報導完全缺乏對台灣街頭運動的理解.撇開遊行是不是就得溫和理性不談,哪個上街動輒流血的年代,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結束了.近拾年來的工運,反核等等遊行,哪一個不是溫和理性像嘉年華?如果這些'中下階級'的運動被認為不如中產階級溫和理性,不健忘的人應該還記得幾年前410教改大遊行吧,那一次可以說由徹底中產階級主導,被視為社運的新典範.而且後來檢視,恐怕問題也在於太過由中產階級主導.白曉燕案後的大遊行呢?當時可不都評為中產階級溫和理性充滿創意?一夕之間台灣遊行的歷史都消失了,原來我們的遊行史還得等這一次的群眾來寫.這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個可能是政治考量,急著將一個剛發生的'運動''定調.'第二個則是疏於查證或無知,對過去十年街頭運動史完全無知,不知道410,不知道白曉燕後的大遊行.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媒體的失職.

近一步來說,我們的媒體長於詮釋'歷史的意義',卻懶於作最基本的查證.兩大報對於軍官警察如何同情泛藍群眾做了廣泛的報導,想必深入軍官警察社群.這是好事,表示記者深入報導對象.可是對於兩造所爭議的核心之一,有多少軍警因國安機制不能投票,卻隻字未提.這難道不是更重要的事嗎?如果今天能由深入軍警社群的記者,清楚地報導出到底有多少軍警因槍擊案不能投票,是不是對我們的政治人物的發言,有更多的約束,而不是任其自說自話?這樣不是更能讓爭議縮小至少四個減成三個?

只要這樣媒體的生態不改變,任何論述上的嘗試都很難對台灣社會有任何影響.所有論述上的努力,都很容易被硬生生放進這批編輯原本設定的框架.選後大和解當然不可能,因為毫無和解的基礎.當民眾面對所有事只能選擇信或不信的時候,是不可能剩下太多討論空間的.當政治人物可以輕鬆地躲回保護自己的媒體,我門又怎麼可能期待政治人物有更高的標準?當媒體失去基本公信力的時候,是不是也讓自己對政治人物的監度大打折扣?

當媒體感慨台灣社會如何被政客撕裂的時候,或許得回頭看一下,不盡責的媒體如何撕裂了台灣社會.而這問題,與其說是記者的私德,不如說更牽涉到媒體內部的權力結構.台灣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部有效的'編輯部公約',來保障新聞專業,保障記者追求真相的空間.台灣的記者,即使不想自甘墮落,都得在老闆或是主管的壓力下低頭,任老闆或高階主管操弄新聞.很不幸的,即使是號稱左翼成露茜所主持的立報,勞資關係一樣惡劣,老闆對記者與編輯一樣彩呼之急來揮之急去的高姿態.尚稱強勢的各媒體工會,幾乎都不願碰觸這個問題.就這角度來說,平面媒體勞資關係,助長了台灣的問題.


台長: 方向歸零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