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4 19:02:30| 人氣5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童話與性別角色--性別角色的發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根據<性別發展>(Gender Development -- Susan Gloombok and Robyn Fivush)一書,兒童兩歲便學會標籤自己或別人為男性和女性。接著,他們會學習「相應的」行為。到了三至六歲,他們已經有很深的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並對此深信不疑。

  性別發展的理論可分為:

生物社會理論
  生物社會論者認為男女兩性在生物上存有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荷爾蒙、生殖腺、內部生殖系統及外部生殖器等五方面的差異,而當兒童認識到自己的身體類型時,便開始學習男女「應有」的行為,達到性別認同。

精神分析理論
  佛洛依德(Freud)把嬰兒出生至成年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約三至四歲,為性徵期,兒童產生戀父戀母情結,最後認同跟自己同性別的父母親,並開始仿傚父母親的行為,因而形成了男/女性化的人格。

社會學習理論
  兒童透過觀察模仿來學習,加上成人總以獎賞和懲罰來兒童的行為作出約制,使他們達成性別角色的學習。例如:「這樣才是好男/女孩,才值得人讚!」;「作為男/女孩子,不應該這樣做!」

認知發展理論
  兒童的性別角色發展與他們的認知發展程度有關,因此兒童是先有性別認同,然後學習「適合」性別的行為模式,從而獲得性別角色。

性別基模理論
  兒童主動的尋找有關性別差異的訊息,而形成內外團體的基模,亦即學到了哪些是女性的,哪些是男性的行為,而後形成自我性別基模,針對自己性別去尋找學習更適合自己性別的訊息。

  先天是改變不了的因素,而後天的因素都有著一共通點,就是兒童從社會上不同途徑,如家庭、學校,透過模仿來學習。由學前教育開始,成人都會跟小孩一起讀故事書,讀故事書有助他們學習讀與寫,亦可從而灌輸他們道德對錯等觀念。故事書就成了兒童得到資料的來源,包括了性別的知識。童話就是每個小孩主要會接觸到的故事,尤其童話故事大多是美麗動人的,它塑造出的男女主角,都成為小孩學習的對象。

台長: 早安
人氣(5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