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4-24 12:09:58| 人氣3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私觀點】關於戰爭的經濟學理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長按):我最近在構想一個適合拍成電影或寫成小說的故事,我還不確定它會是動作片類型或戰爭片類型,這篇塗鴉性質的短文是創作過程中胡思亂想的副產品。



你幾天用一包衛生紙?從擤鼻涕、擦掉桌面上不小心滴下來的咖啡漬,以及坐在馬桶上的時間,大約是一個禮拜一包罷!換句話說,每七個人一天就會用掉一包衛生紙,那是戰爭時的基本單位──「班」當中的人數,而一個「連」有十二至十五個班,數量已經可以去「愛買」這類的賣場採購一番。

也許你不曉得上述的推論跟我們的主題有什麼關聯,那就請你以國家為單位來思考罷!一個擁有一百萬常備兵的國家,一天消耗約十四萬三千包的衛生紙,即使是以批發價也大約要花費臺幣約二百萬元──而且請注意,這只是一天,而且只是衛生紙的消耗。所以我們都該了解,為什麼全世界關於部隊總是有那麼多的弊案,而就算連台灣的口香糖廣告也鎖定軍隊這個無窮大的消費市場了。

在21世紀的一開始來思考戰爭的本質,會發現它與我們目前的生活格格不入,即使是和平時期,如同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由於當今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求與社會的其它層面互動,以求取自己的成長以及整個社會的繁榮,但是一個國家的國防對於經濟是個消費的無底洞,這個無底洞的成因是因為這個封閉的體系與外界的互動過少,它吸收了國民的稅金以及國家當中最重要的青壯勞動力,大量的資源使用在這如果戰爭不發生,就等於被閒置的生產成果上。

我們可以預期,有朝一日所有的國家會努力使國防變得像是個企業以減少國家的成本,例如高科技武器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減少國防人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與民間科技結合,日本在這方面就作得不錯──不錯到已有不少相關論述指出,日本的資本主義彷彿就是為有朝一日捲土重來的軍國主義作準備的──不久前新力牌發展的可穿透衣服的夜視錄影機就正是典型的軍事裝備,而不久後在電器行買到根據蘇聯颱風級潛艇的聲納科技所製造的音響應該也是指日可待,而到那個時候,我們可能要擔心的,是大型企業為了利潤而鼓吹軍備競賽,甚至挑動戰爭的可能。

其次,在廿世紀後半期後,經濟發展已成為國際秩序的準則,戰爭由此看來似乎沒有任何的經濟價值,從原始部落到成吉思汗時的戰爭行為,其經濟利益僅限於掠奪、取得較肥沃的土地或者其它民族的臣服,就前兩者言,以目前的經濟形態,掠奪一定不敷成本,而搶奪肥沃土地的功能已被更有效率的方式替代──關稅、跨國企業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會更有效率地達至相同的效果。至於因為種族或意識形態所引起的戰爭,雖然目前科索夫所發生的戰爭屬於這一類型,但是規模很難與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或冷戰時期的蘇聯相提並論,而且被視為是落伍的象徵,以及國際秩序的搗亂者,很難獲得支持。

所以,如果較樂觀的看,未來雖然會有一些局部衝突,我們似乎看不到會有世界大戰的理由。不過真的是這樣嗎?用理性去推衍戰爭的最大危險是:戰爭原本就是一項非理性的行為,用經濟學來描述是無意義的,但從文化而言還不是如此?數千年來伴隨著戰爭而來的那些廉價的意識形態與宗教,不是連那些極度聰明之士也深陷其中而喪失了反省能力?因此,我們不僅不能確定未來戰爭的爆發與否,同時還得繼續投注金錢(就我國的情況,還包括男孩子們的青春)於其中。

台長: 黃允中
人氣(3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