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4 23:31:32|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麥當勞情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日文課是每星期二、四的晚上七點,班上的同學有上班族也有大學生,大家都是下課下班後趕來上課。因為時間很緊湊,我幾乎都是在教室樓下的麵包店買麵包當晚餐,不是什麼美味的東西,只是方便而已;坐在我旁邊的女孩子卻經常拎著麥當勞的紙袋進教室,邊上課邊啃薯條。有一次老師就問大家有沒有人不喜歡吃麥當勞,他說應該沒有人不喜歡吧,結果只有一個女生說舉手明確表達反對意見,不喜歡的原因是太油會長痘痘還有不好吃,我心理想難怪妳那麼瘦,話雖如此,經常吃麥當勞的那位身材也是瘦長型的,對她可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說起來我也算是很常吃麥當勞的人,不是喜不喜歡或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我對麥當勞有著一種複雜的情節,人的習慣背後通常有很多比表面看來更深的心理層面。

在麥當勞還沒被引進台灣前,小時後爸爸經常說起台北火車站附近的【麥當樂】,跟我們形容那牛肉漢堡的多汁、酸黃瓜的美味,以及那綜合起來無可言喻的口感,因為爸爸說得一口好英語又經常坐飛機出國,我們這些小毛頭只能流著口水聽著這些有如天方夜譚的異國經驗,獨自想像著「漢堡」這種神奇的食物。過了不久,麥當勞正式進入了台灣,我們一家人迫不及待前往民生東路上的第一家麥當勞,還坐在外面邊曬太陽邊享受麥當勞的食物,吃了什麼好不好吃都不太記得了,只是那個陽光下白花花一家人吃東西的影樣依稀還殘存在記憶中。這是我與麥當勞的第一次接觸。

中學時期在麥當勞點一杯飲料然後坐一下午的經驗很多人都有,我也不例外,有冷氣有大窗戶有桌子有椅子,確實是個還不錯的唸書環境,只是不容易專心的結果,恐怕也念不了多少書,後來便乖乖到圖書館報到去了。不過麥當勞之所以能這麼受學生歡迎無非是可以花很少的錢就可以找個位子坐下來聊天、看書、等人,餓了就點個東西來吃,想上廁所隨時都可以去,也完全不會有人來趕你走,連清潔人員都會定時來拖地擦桌子的,其他類型的餐廳很難提供如此方便且低消的服務,這也是麥當勞能成功打入世界各地的原因之一。

在求學的階段,麥當勞對我而言還是偶一為之的選擇,媽媽也不斷提醒別吃太多垃圾食物,雖然對這個名詞還不甚了解,但是很聽話的我還是默默的記著,漸漸地將麥當勞與禁忌食物畫上等號,而這正是危險的開端。離開了台北,到成大唸書,台南是個美食之都,雖然大學路上就有一家麥當勞,但是在吃遍台南美食之前還輪不到它,反而是幾個女生在市區逛累了會光顧一下肯德雞或是德州炸雞,換換口味。

1995年暑假的歐洲之旅,第一站即是以食物難吃聞名的國家英國,住在寄宿家庭的時候還好,寄宿家庭的媽媽手藝還不錯,還有帥到不行的三兄弟一同吃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只是對於每天都有馬鈴薯以及老是寄宿爸爸在洗碗這兩件事覺得很新奇。只是一旦假日到市區去玩時,吃的問題就有點傷腦筋了,英國的三明治都是冷的,而且不怎麼好吃,只要再看到冷凍櫃裡排列的三明治就食慾全消,嘗試過奶油與馬鈴薯製成的「Jacket Potato」,實在是有點吃到膩,便宜且具代表性的還有「Fish & Chips」,一份也要2.5英鎊(當時的匯率大約是1英鎊對台幣40幾塊,而且後來跟我爸聊起來才發現他十年前去英國吃的時候就是這個價錢),多要一小包蕃茄醬也要錢,相較之下,2.99英鎊有漢堡有飲料的麥當勞套餐當然划算,於是之後便與麥當勞結下不解之緣。我不否認麥當勞的另一個好處是買賣的過程簡單而迅速,幾號餐多少錢,付了錢拿東西走人,語言程度在這裡不重要,總是能輕鬆就吃到東西。至於是不是看到麥當勞就有親切感?那也未必,在台灣本來就覺得麥當勞是外國食物,到了其他國家還是一樣,就算隨處看得到,在心裡的認定是一樣的。

那一年暑假的歐洲行,就這樣多多少少會進出各城市的麥當勞,直到抵達了日內瓦,才算真正見識到所謂的高物價。當時的瑞士法郎對台幣大約是22比1,而麥當勞的套餐一份要瑞士法郎10元,瑞士的物價真的不是開玩笑的。在旅行中比較這種世界流通的食品在各地的價錢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例如最基本的可口可樂,一瓶在英國的價錢是16~24台幣左右,法國的話是25~60台幣,到了瑞士直接從36台幣起跳,50塊台幣的也喝過,這種民生用品是最能反映各地物價的指標。

歐洲旅行結束後,一直以為自己一定會吃麥當勞吃到怕,一輩子再也不進麥當勞的,事實卻完全相反,看到麥當勞反而產生一種同志革命情感,想起在那兩個月的流浪日子裡,為了省錢而吃的麥當勞,變成另一個旅遊殘存的記憶。大四那年每星期三下午最後兩堂的作文課結束後,我和兩個同為轉系生的死黨,總是會相約一起去吃麥當勞。因為平日大家沒住在一起,課又選得不同,碰面機會不多,所以麥當勞的晚餐約會算是小小的例行聚會,為了躲避另一個不怎麼喜歡同為轉系生的同學,我們總是會說「等一下下課後鳥獸散」當作密語,也就是「等一下麥當勞集合」的意思。會選擇麥當勞的原因是那個我們不怎麼喜歡的同學絕對不吃麥當勞,這樣我們的小聚會才不容易被發現,不然就慘了。如果真的不幸被發現的話,我們已經套好會說是偶然碰巧遇到的。哈哈哈,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好笑。

再一次前往法國的第一站是波爾多,當初會選擇這個法國地五大城的原因是語言學校學費便宜,還有她位於西南部的地理位置;我以為有海洋調節又以葡萄酒聞名的這個南部都市,氣候應該是溫和宜人的,沒想到是冷得要死,對於我們這種來自亞熱帶的國家人民來說,是夠冷的了,雖然說這樣比較有在國外讀書的氣氛,可是凍到耳朵鼻子都快掉下來的地步也真是夠受的,就在這時候,暖氣強咖啡便宜的速食店再一次解救了我,一杯熱咖啡或熱巧克力就能增加自己的勇氣與繼續的決心。

在離法前幾趟小旅行中,麥當勞與Quick仍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走累了逛累了就會進去休息一下,在尼斯的麥當勞迎接夜晚,在Saint-Raphael的麥當勞決定好接下來要去的行程,在木條屋裡的Rouen麥當勞寫名信片遊記,在巴黎的Quick等朋友,很多事情是在麥當勞裡完成的。在這個階段,確實連鎖的速食店能帶給我心安的感覺,我知道裡面有什麼,我可以得到什麼,我知道要花費我多少錢,是這樣的存在意義。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媽媽很不喜歡我們吃麥當勞,搞得我和我大弟很愛吃麥當勞,兩個人如果一起出去看電影、逛誠品、去圖書館的時候,經常會選擇速食店當作吃飯休息的地方,然後開始討論起各家速食店近年來的發展與菜單的變化,當然也包含一些咖啡連鎖店的比較,他的考量是哪一家便宜又大碗,冷氣強桌子大可唸書可久坐,我的話則是哪一家有新奇好玩的選擇,燈光美氣氛家音樂讚,反正我們從來就不是什麼美食家或饕客,研究這些台北現象也很有趣。

叛逆的我跟家裡鬧翻搬出來一個人住後,彷彿像是要重回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媽媽不喜歡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要去做,不喜歡我吃的東西,我就是要吃到高興滿意為止。該搞叛逆的時候沒得到發洩,結果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逢週末就一定要吃麥當勞,有一種勝利的快感,半夜跑去便利商店,有一種自由的感覺,買一堆衣服保養品化妝品,是一種行使權利的驕傲,不知不覺中成了一種習慣一種依賴。

最近想開始戒掉吃麥當勞的習慣,不是體重直線上升,不是看了一些相關文章而害怕,只是想回歸到事情的基本面,我問我自己麥當勞好吃嗎?答案應該不會是肯定的,尤其這麼長久以來吃了這麼多麥當勞產品,老實說,就算好吃也膩了。那如果不好吃的話就不要繼續吃,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回答。所以現在新的嗜好是追逐好吃的麵包,發掘好喝的咖啡,走遠一點吃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麥當勞情結是不是從此就劃下句號結束了呢?我想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我在這個月的第一天就去麥當勞報到了,真是※#&*%...

台長: Niki 的鄰居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