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3 00:22:45| 人氣2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家有兩寶--談談台灣文化的多樣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家有兩寶,
一個每天只看[ 大話XX] 談話性節目,大罵政府投了重金在「品德教育」;
另一個因為不識字,人家說綠或說藍他都好,其實他連紅色是共產党的代號都不曉得。

一個成長在國民党認為「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時代,
一個生長於日治,無法接受教育,壓根不知「文化」這字怎麼寫,

不過,他們有共同的文化。
他們都說台語,信同樣的宗教,工作態度像大家對正港台灣人的印象--全年無休、有錢就賺。

........................................................................................................
   長期住在同一區,說著當地語言,順應著當地的風俗,甚至信仰當地宗教,這群人將潛移默化地「認同」該區的文化。
  
   但若統治者以威權式的「意識型態政治社會化」的歷程,透過「教育」、「媒體傳播」等方式,無孔不入地滲透到這群人的生活,試問,人們怎可能不會產生價值混淆? 例如,台灣光復初期,政府大量推行「國語政策」,人們怎不會質疑,學「國語」會比較入流嗎? 可是,日治時代,都不會有現在這群人「遲到」、「貪污」的壞習慣呀?

   台灣的文化主體性,不斷的上演「本土」與「外來」的歷史宿命。

有人說,台灣必將朝多元民族文化圈邁進。
這種說法,是建立在這些多元民族能和平共處。

法國學者高格孚(Stéphanc Corcuff)曾在台灣的「族群文化發展會議」上呼籲: 1949年與國民黨來台者(又稱外省人),與其他台灣人,存在不同集體記憶、不同的國家認同。不同族群應包容相互的集體記憶。

世界各國也都有族群問題,但大多只是文化不能融合,使弱勢族群感到孤立、疏離。
但是,台灣的
族群問題,大部分的時候,是由 「政治人物」刻意挑撥造成的。我們的族群之間,是有裂痕、有傷痛的回憶。

中華文化,原住民文化,新住民文化(目前指1990代後移民來台者,如外籍新娘)等,構成台灣的文化。
我們的文化,也許被冠上「混亂」文化或「移民文化」,
如果我們願意,其實多元化的文化有其多樣性,一樣能發展成獨特的「台灣文化」。

其實,說實話,一般人也不奢求台灣的文化將佔到國際的一席之地。
崇尚世界和平主義者總是在人類中佔大多數。
大家都在祈禱,島內所有民族們相安無事。不論統或獨,台灣的內部民族們,都能包容差異、互相尊重。

也就是說,分什麼党派重要嗎? 分什麼種族重要嗎?
大家都在這艘船上,為何不認同船長,而都要爭著去掌舵呢??

............................................................................................................
話說回來,如果我問我家兩寶:
「台灣的文化是什麼?」

一個會自覺可憐又憤怒說:「蝦米? 偶告訴你,台灣喔,攏呼人賣企啦,金麻系國民党文化啦!」

另一個說:「呷? 你講呷?」










台長: 波波
人氣(2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