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2-19 15:59:43| 人氣3,5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克服女生數學恐懼 才能打破AI性別偏見

目前AI世界存在著一些性別偏見,想打破這偏見,需要有更多元的人參與。但背後有一個重點是,需要改變大家認為「女生學不好數學」、「數學不好就去念社會組」的印象去眼袋

 

AI帶來重要的科技突破、生活便利與社會改革,但也引發新的隱憂。「大數據、數學演算法不受人類情緒、身體狀態影響,可以客觀分析事件、進行準確判斷。」這樣的論述,答案絕對正確嗎?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吳秀瑾以「性愛機器人帶來的倫理挑戰」,一腳踏入AI界。研究重點在女性主義和關懷倫理學,她關心AI對人性和親密關係的影響:語音系統明顯性別偏差,為何Siri和Alexa都是女性的聲音?為何照顧機器人都是女性的形象?廣告裡都是女僕形象热玛吉,幫主人泡咖啡……

 

在宅急便、外送盛行的現在,AI的便利性會不會更鼓勵「宅」?吳秀瑾舉例,生活中充滿各種智能設備,從機器小助教、機器狗、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到性愛機器人;為因應人口老化,日本還發展出照顧機器人、機器嬰兒,滿足長者被照顧和擁抱的需求。「這種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代表一種自由、讓人不受傳統價值觀的限制,但人際關係會更親密?還是更疏離?」

 

這一波AI的發展,最大的動能就是大數據帶動的機器學習,但是社會科學家最關心的就是被機器學習的大數據,是怎麼來的?

 

吳秀瑾舉《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一書為例,作者、數據科學家凱西·歐尼爾(Cathy O'Neil)指 出,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演算法系統都已經為我們打上「分數」,包括上什麼學校、能否借到汽車貸款,以及醫療保險必須支付多少保費等,但「只要是不透明、造成有害的反饋迴路,加上大規模的應用,數學就變成大規模毀滅武器。」

 

要如何打破AI的性別偏見?吳秀瑾主張:「需要有更多女性參與高等數學和深度學習,告訴電腦用怎樣的步驟和邏輯去計算,AI才有更多機會模擬人類。」

 

但全球「女人文、男理工」的現象依然明顯。在台灣,根據教育部統計,二○一五年就讀大學院校科技類(學、碩、博士生)的男生人數約為女生的兩倍,二○一八年初科技部資料,全國高等教育中從事科技類男女(博士以上)比例也大約是七比三。「我們的教育愈來愈開放,女性的教育程度愈來愈高,家長也都有性別平等的概念,為何還有這樣明顯的區隔包包面?」

台長: joewoflg
人氣(3,5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