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30 21:47:13| 人氣2,8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介紹書籍-爸爸,我要休學!+體罰探討+建構式數學(視傳)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系 胡筱萱、高明潔、蔡幸樺

■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唸高中的小孩告訴你,「爸爸,我要休學!」,你會如何回應呢?在面對成長、課業、叛逆的青少年時期的種種問題,父母該如何因應孩子的變化,陪他們一起成長?
本書是小野關心教育及親子互動最完整的一本書,女兒李亞在讀高一的某一天,寫了一封信向爸爸小野提出她想休學的念頭,小野爸爸在起初的一陣錯愕慌亂、到 和老婆冷靜地思考、到和女兒溝通的「態度」、到冷靜地接受了女兒的請求,小野一路陪著女兒走過休學到復學的過程,….,其間有無數的包容與溝通、信任與 愛……
  透過書中一封封往返的書信,可以窺見青少年面對自己、課業及社會的心聲,也可以看到小野爸爸以著無比的耐心、愛心和小孩溝通的心路歷程。對於現代親子兩代之間的相處,有著正面且積極的參考作用。





(二) 休學問題 ─ 休學是做自己還是逃避
■ 範例: 朝陽校園人權金玉其外
朝陽科技大學一名在學學生,今年初發現罹患開放性肺結核,在隔離治療並確認無傳染性後返校上課,沒想到該校竟以「未向學校報告、辦理休學」為由,予以記大 過一次處分。朝陽科大此案讓人想起喧騰一時的長庚大學「遛鳥俠」事件,二件性質全然不同的學生懲處案,實則有高度的關連性,不宜等閒視之。
■ 強制休學,是對公民教育平等權的侵犯
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成銘對法律上有關規定作了列舉:《教育法》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 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 導意見》(2004年)規定,患有下列疾病者,學校可以不予錄取,其中包括慢性肝炎病人並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攜帶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對照李毅的遭遇,楊成銘認為,從法律上講,強制休學行為侵犯了李毅同學的教育平等權。“從法律後果上看,這種侵權會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將使一個家庭持續貧困,損害一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全面進步,乃至國家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 體罰
■ 零體罰入法是國際潮流
  隨著人權思想的演進與對體罰不利學生身心發展的了解,促使各國政府開始立法禁止體罰, 2006 年聯合國發表的「全球兒童受暴研究」明確提出希望各國能明定法律禁止體罰,使兒童的人性尊嚴與身體完整性,受到與大人一般平等的保護。
  我國也 在去( 95 )年 12 月 27 日 修正公布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明定「 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明文規範了體罰之不當性,這也就是所謂的「零 體罰入法」。現今我國不僅邁入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之林,更重要的是藉由法律的制定,開展出具建設性的各項措施、做法、制度,落實保障學生人權。
■ 為什麼不能體罰
   很多人認為學生不打就很難管教,事實上,「打」只能解決表面問題,不能解決造成問題的真正因素。 許多科學研究即指出,雖然體罰可以暫時壓抑兒童的不良行為或導致短暫的服從,但卻會帶來更多的壞處,包括破壞師生關係、造成兒童的低自尊與不安恐懼、教會 小孩不滿時就使用暴力或攻擊、以及鼓勵教師發洩自己的不滿,因而帶來往後更嚴重的虐待行為。因此,教師應學習了解學生各種偏差行為的成因,以及如何管理情 緒,並採用非體罰之管教方式,以杜絕體罰以及體罰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 禁止體罰是否代表不能管學生
   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後, 許多 老師擔心無法管教學生,其實 體罰不等於處罰,也不等於管教;所以「零體罰」並非「零處罰」也非「零管教」。教師依法負有輔導或管教學生之義務,學校則須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並公告周知。
   管教方法甚多元多種,體罰是壞處較多且不被允許的一種方法;法律明文禁止體罰,是挑戰,也是契機,讓教師發揮教育專業,增加有效教學與輔導相關之知能來發展非體罰的管教方法。

■ 尊重學生人權,從不打學生做起
   為 避免因教育基本法修正通過後,致使教師放棄輔導管教的責任 , 立法院同時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本部 與全國教師會共同研擬「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讓教師在管教上有所依循。本部現已與全國教師會達成初步共識共同草擬完成該草案, 其內容涵蓋學校訂定之目的及程序、處罰與體罰之定義、 輔導與管教之 目的 及原則、輔導與管教之方式、 紛爭處理及救濟等, 本部並將陸續於各地辦理 6 場次說明會,聽取教師和家長的意見,經過進一步彙整修正後,預定 6 月底公佈,可做為學校訂定和實施教師輔導管教學生的依據。
  我們必需尊重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 創意教育的基礎在於對個人價值的尊重,這是東方傳統社會比較缺乏的文化。臺灣教育改革從約束走向開放,就是要追求個人的價值,因為只有個人受到尊重,整個社會的人權、民主、自由、法治,才可能存在與發展。

****************************

(五) 建構式數學
一. 建構式數學:一旁還有很多不在情況內的人,搞不清楚何謂建構式數學。於是各種傳媒就解釋建構式數學就是,例如「三乘以五」,大多數人的理解應該是 3+3+3+3+3 ,三數了五遍,也就是計算3+3+3+3+3=15,前者的方法被稱為是『建構式數學』,過去用九九乘法表的 3X5=15 被稱為是過去的數學。受了六年建構式數學3+3+3+3+3此種教育的孩子,進入國中數學,考試都來不及全部答完,成績之低不忍目睹..。



事實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建構式數學」!「建構」本身只是一種精神或可說是一種主義,重點是強調要讓「兒童自行建構數學的意義」,孩子理解後,仍應加強演算速度,教師手冊都有說明。但是教師手冊厚達二、三百頁,很多老師看不下去,沒看完,結果竟然造成這些不看、或沒看完、或沒看懂教師手冊的老師,在批改學生數學作業時,看見3+3+3+3+3=15與3 X 5 =15兩種不同的解法,便大筆一揮將3 X 5 =15的演算打個大X,不給分。看見3+3+3+3+3=15就打勾,給分,因為這種算式是跟課本上寫的一模一樣。於是又歷史重演,不照著老師的唯一解法就不給分,回到過去注重知識的傳授、事實的記憶、算則的反覆演練。



這剛好完全跟建構式的精神,相背而馳。因為建構式精神就是要容許、甚至去激發學生的創意,讓一個數學題目出來,呈現都可以算出解答的各種不同精彩演算法。然而老師沒有學習到建構式精神,用的仍是傳統「唯一解答」的教法教學,將傳統教學的錯誤重植於數學上,而傳媒做功課又不夠深入,隨意報導何謂建構式數學,這回建構式數學大概永難洗清冤枉...

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們,在批判「建構式數學」誤人子弟之餘,不妨多多深入去瞭解「建構式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可能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或比較有多元的思考面,容讓孩子走出不同的道路,而不至回到過去觀念中「努力補習、讀書、升學」是唯一成大功、立大業的方法。



二. 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談了目前數學建構教學的一些問題,那麼是否只要修正這些錯誤,全面的數學建構教學,就沒問題了呢?我們不否認有一些很能掌握建構精神的老師,做了不錯的示範教學,然而另外一大群僵化的老師,只允許學生用這套方法,或題目一開始就要求記下作法,這比以前的傳統教學更加限制學生的思想!再美好的藍圖,也要考慮它的執行面,若相應的條件不具備,結果反而會造成一場浩劫。人的學習方法有各式各樣,沒有哪一套方法能適合所有的人。台灣教育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因材施教」,如果規避這個關鍵,其它的努力都將是事倍功半!

或許有人覺得這太複雜,是個不可能的工程。數學上有個阿基米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正數無論有多小,只要累加夠多次,終會超過任何數。即使我們無法一次達到目標,但總是要往這個方向,一步一步的前進。在九年一貫中,有一些彈性時間,如果能將這些時間完全空下來,做為老師和個別學生的互動,沒輪到和老師面談的學生,就做自我學習,其進度可以是超前,也可以是補救不足。這樣做,應該可以減少一些目前課程無法因材施教的遺憾。教改應該怎麼做,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討論...

我們應該多花心思在如何修正及補救這個缺失,建立機制,讓以後的教育改革,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我們應該趁這個機會建立,第一是建立每年學生能力評量的資料,而且資料要完全公開。這些數據,縱向可以瞭解學生程度的變化,橫向可以比較城鄉差距,以及做各種因素的資料分析,同時能與國際上其它的國家做比較。任何的教育政策,都應該受到檢驗,而且有修正的機制,如果傳統的測驗,無法呈現教學成果,那麼也應該提出另一套評量的方式,以檢驗學生能力的變化。一個無法檢驗的論說,永遠只是空話,自由心證的結果,將是爭議不斷。

第二要確實面對「因材施教」這個核心問題,一步步建立改進的方法。筆者在上文提到,我們可以利用九年一貫的彈性時間,做為學生的自由學習時段,針對其各自的需求,做不同的安排,並創造出老師與個別學生的互動機會。現在進行中的增加選修課程,當然也很好,但精神不同,筆者所強調的是空白的時間,要老師與個別學生的互動。而不要像現在,國小學童原本每星期有三堂的彈性時間,地方政府一聲令下,其中的兩堂就被挪做英文教學了。另外,透過課程時間的恰當安排,我們不需要增加太多資源和負擔,便可以讓某些科學習超前的學生,在同一時段到不同年級上同一科目(目前只有約2﹪的學生進入資優班)。這樣逐步的累積經驗,及修正缺失,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新環境,並且有能力做進一步的調整,和實施更全面的因材施教。

針對目前還在實施建構式數學的年級,之前我們談了其一些缺失,以及合理的處理,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做適當的調整,基本的精神是「加強演算能力,並繼續教學互動的精神」,時間的分配也務必要多著重在學生有困難的部分。教學上,應該給老師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能各自選擇不同的教學法,教材可以自編,也應該允許使用或參考84年以前的課本。今年由建構數學融入九年一貫的有四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明年則有目前的三年級和六年級,後年有目前的五年級學生。現在面臨的問題有兩方面,一個是學生演算能力的不足,一個是進度的落後。關於前者,其實只要觀念改變,每天多練習個20分鐘,兩星期一定可以看到成效。拿副撲克牌,親子或同學間就能做很多加減乘除的練習,而計算機也是很方便的練習工具,自己出個題目,紙筆先做運算,再對照一下答案對不對。而九九乘法表,多背幾次,也就熟悉了。學生有空白的時間,才有機會各自針對自己的需要,有不同的作法。至於進度落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急就章地要在短時間內,透過密集加課來彌補,這樣對學生和老師都是很大的壓力,也反而沒辦法學好。我們應該透過比較長的時間來調整,如一年到兩年來調整,其間允許老師打破各冊的進度,自行選擇合適的教材。各版本的書商已有做額外的銜接題材,教育部也可以委託部分學者或單位,設計一份參考的調整進度時程。

(參考資料 數學教育公共論壇... )

三.未來新數學的改變方向
1. 內容比64年版簡單,但較務實
2. 不注重計算題的熟練,但習題不少
3. 注重數學解題的概念發展
4. 量與實測,圖形與空間,整理及統計都較64年版注重概念的發展
5. 強調孩子自發性的解法,而非被動性得學習,例:這座橋太窄很難過,我先吃水果然後吃晚餐
四.建構式數學的優缺點
優點: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增加
缺點:計算能力減弱
現狀:對未來恐懼,與家長溝通不足,沒有充分的實驗過程及實驗資料,政策不明朗且常變動,與現實環境妥協
五.結論:
我們絕對贊同政府的一切改革,但改革並不表示舊有的東西就應該被放棄掉,也就是改革並非一定要非常的破壞,我們政府曾為了推行白話教育,結果造成全民古文能力不足,老莊為世界公認之中國經典,但能理解的國人不多,我們政府曾為了推行國語文教育,而造成了鄉土語言的流失,如果說自排車是未來的趨勢,也不代表手排車沒有存在的價值,學生計算能力低落問題希望教育當局深思。
http://www.ai5429.com/09/06.htm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2,8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