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7 01:48:11|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心的凱歌/海釣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飛撂阿姆斯特丹皇宮廣場的白鴿

經文:哈巴谷書第三章

二○○四年三月底,外子確定被法蘭克福大學基督教神學院接納作博士生,我和外子雖雀躍感恩,但緊接著也面臨物色新居的事宜。

荒腔走板的序曲

甫自2003年九月來德,我們先落腳波昂城,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學習和學校申請,能順利在春季入學,已是同儕華人當中的幸運兒。然而,先前因學校秘書作業失誤,導致外子接獲通知時,已是學校開學前夕。幾經聯繫在確認校方已無宿舍提供後,我們只能在時間緊迫下,在法蘭克福這座全歐的金融重鎮,生活費不低的大城中,尋覓「物美價廉」的房子。

先前我們曾耳聞:「法蘭克福居,大不易。」即至親身經歷,更知傳聞不假。眼見兩週飛逝而過,我們尋屋之旅卻毫無斬獲。然而波昂退租在即,我和外子只能迫切禱告。四月中的某個週末,我和外子看報紙上登了一則租屋廣告,其條件吻合我們的要求,價格也便宜,外子反覆再三確認條件後,便一起造訪該處。

這位房東先生熱情如火領我們進到房子,一味的介紹房子多好云云。我和外子已累積找屋經驗,深知在大城市租屋十分不易,雖該屋位在地下室,通風和光線不甚理想,但兩人私議,希望能暫租此地數月後,再等等學校宿舍。於是外子應他之求,拿出押金五百歐元,並預備簽約。

對方收下押金,給予收據後,突然話鋒一轉,開始在既定的協議租金上巧立名目,並且提出隔週三晚上才有空跟我們訂租屋契約。這種情形與當初在波昂租屋的程序毫不相同,我見狀況不妙,內心一邊禱告,一邊示意外子跟他要回押金五百歐元。但對方剎時惡形惡狀,粗聲粗氣命令我們離開。我們雖多番跟他溝通,仍被他「轟」出來。忿忿離開現場後,我跌坐在人行道上,因著事與願違,又憶起赴德後歷經的過往辛酸,頓時舉目望天,愴然淚下。

基督徒常以「禱告」作對他人或自己遭逢挑戰時的回應。雖然在教會中常會聽聞基督徒猛作「禱告蒙應允」的見證;但又有多少的基督徒不敢將他們「禱告未蒙應允」的經歷述說出來,或是正視上帝並未垂聽禱告的事實?

然而,舊約聖經中有位與我們是同樣性情的人,他雖是先知,百姓尋求上帝心意的指引者,但仍勇敢的道出禱告未蒙應允,事與願違的經歷,他的名字是哈巴谷。

這位出身在西元前六、七世紀左右的先知,年代與耶利米、西番雅的時間相仿。當時南國猶大的信仰、道德已在約西亞王駕崩後每況愈下。身為一位上帝話語的傳述者,以及信仰的導師,哈巴谷不禁在上帝面前發出哀嘆:「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一:1~4)

仔細思量以上的禱告,諒必哈巴谷已為他的國家、社會禱告已久,甚至等候上帝施行公義作為已久。如此禱告,既不求私利,也不求己名。這種非妄求,並且是祈求上帝榮耀彰顯的禱詞,神為何遲延不應呢?在一個荒腔走板的景況下,我們何嘗不渴望上帝介入,使我們的生命再次充滿協調的樂音呢?

陡降八度的回音

望眼欲穿的先知,總算在聲嘶力竭的吶喊中得到回應。從哈拿的情詞迫切(撒上一:12~16),但以理的披麻蒙灰中(但九:3;十:12),我們看到禱告不是一個人喃喃自語,口無遮攔的隨意祈求;祈求後也忘了自己禱告些甚麼。禱告是一場迎見上帝的朝聖之旅,是像雅各在雅博渡口與上帝使者相遇的經歷,祂藉此觸摸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擁有一個謙卑順服的印記。但是,謙卑順服的功課談何容易?就算靈命美好,與神甚為親近的先知,謙卑順服的學習都不能立竿見影。更何況上帝的判決,恐怕連旁觀者都會為哈巴谷未蒙應允的禱告抱屈。

上帝的回答是:「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哈一:6)迦勒底人就是新巴比倫帝國的百姓,這些崛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群類,早已取代素以兇猛殘虐聞名的亞述軍兵,成為近東地區的霸主。從傳流至今,樹立在德國柏林別迦摩博物館的「伊施塔爾城門」,以及鑲嵌在兩側牆面上的「行走之獅」,皆可令人追想古時,新巴比倫帝國雄踞一方的風光歲月。

不過,哈巴谷面對這頭巨獅的到來,心中毫無歡迎之意。對他而言,上帝的回應無異是一場「挪亞洪水」,幾乎讓他滅頂,沒有盼望。更令他詫異的是,巴比倫從古至今向來是一個占星卜卦,偶像邪慾充塞之地。地上的法律尚且強調正義的伸張,但是上帝卻讓更惡的來刑罰惡人。於是哈巴谷忍不住發出第二個疑問:「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著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哈一:13)哈巴谷對上帝發出的「為何」,不正是常盤繞在我們胸臆之間的聲音嗎?

回溯我和外子的尋屋之旅。當我們返回波昂時,曾屢次致電那位跋扈的房東,強烈表明不租此屋,並想取回押金的立場。然而房東置之不理,只在手機簡訊上留下一則留言:「星期三晚上別忘了帶錢來哦!」對於此事,我從頭至尾向外子表明我內心不安的感受。甚至預料到當我們坐兩三小時的車,從波昂拎著行李搬到該地,對方更能趁夜晚我們急需落腳之處,再次推翻之間的協議,為所欲為地敲詐我們。

雖然,旁人給予我們諸多建議,包括找警察、打官司等等,但面對四月底波昂的房租到期等事誼,我和外子只能當機立斷,先暫住友人家,然後繼續在當地找房子。至於五百歐元押金一事,只能等一切安定了,再回去向那位波蘭房東討回公道,畢竟我們手上還握有他開出的收據呢!

五月一日,當我們順利遷入新居後,外子開始將與波蘭房東互動的經過訴諸文字;並附上通話內容和收據一張,呈到法蘭克福租屋仲裁委員會,尋求正義的解決。當然在此過程,我們迫切代禱自是難免。我特特祈求神彰顯祂的公義,伸出大能的膀臂扶持祂的兒女。我也自然認為,上帝若讓我們順利取回五百歐元,我要將失而復得的錢全數奉獻,並向關心我們的好友們,見證上帝無比的作為和榮耀。然而,我們再次經歷事與願違!上帝根本不採用我禱告中的「建議」,也無意藉由我渴望的方法來見證祂的名。

我們從租屋仲裁委員會中得到的回音是:「縱使您們未打契約,但已有口頭約定,那麼契約是成立的。如果房東藉此反告您們未履行契約租屋,您們還需要賠償他接下來幾個月的損失。」

乍聽這些回答,如臨晴天霹靂。迫切代禱的結果,落得更糟糕的回應。哈巴谷面臨的狀況豈不是一樣嗎?他盼望公義伸張,上帝卻以陡降八度的音調,在哈巴谷生命的樂章中予以無情的回音。此時的他,只能萬分不解的,「站在哨崗,立在城樓,留心看耶和華在我裏面說甚麼,怎樣使我答覆自己的怨訴。」(哈二:1,新譯本)

指揮主權的轉移

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哈巴谷誠實面對心中對上帝所發出的疑問,他內心的驚濤駭浪,只有上帝能平息。他渴求神給他回答,好使他內心的翻騰能落幕。而上帝的回答是:「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

這句在新約羅馬書中被發揚光大的教義,在宗教改革史點燃馬丁路德靈魂的箴言,實際上竟是出自上帝對哈巴谷的回答。在哈巴谷書中,上帝以「五禍」舉證歷歷的提到巴比倫的惡形惡狀,神其實比人更知道人的罪性和不義(哈二:5~19);祂也知道「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哈二:4)。但我們根本無法自以為義的鼓動上帝速行審判,鞭笞惡人。許多時候,我們自己的生命裏頭也有「迦勒底人」,我們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在禱告中以屬靈言詞尋求上帝公義的彰顯。許多時候,我們在不覺中拿著指揮棒,提醒上帝配合我們的屬靈認知、神學思考、成就方法和時間,卻沒有看到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以管窺上帝的作為,甚至是以有限的框架來看上帝的工作。

再談我和外子在法蘭克福的落難記。失去的五百歐元,突然在我的心中如同千斤重,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五百歐元已成了我信心的房角石;在波蘭房東抽走霸占的那刻,讓我這位異鄉人蟄伏內心已久的不安全感,突然如傾巢之蟻,難以收拾。更痛苦的是,原本腦中想好如何宣揚上帝公義的作為,五百歐元安然返袋的見證,全成了昨夜春風。

想必哈巴谷也曾為著環境的變奏,而深陷心靈低谷。但是他選擇登上儆醒等候的哨崗,靜聆上帝的回音。而「義人因信得生」這句話便如同一具警鐘,瞬時將哈巴谷生命的迷障驅逐。哈巴谷原本的不安,來自他信心的失落。國家社會的不公不義,迦勒底人的囂張氣焰,使他的人生變調,眼目灰暗,心靈低沉。環境導致靈魂的震盪,使哈巴谷失去安息,因為他對上帝沒有信心。希伯來書以昔日出埃及之史蹟,特別強調:「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來三:19;四:3)而哈巴谷書中,上帝以「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哈二:20)來提醒他,「神仍在他的聖殿中」,洪水泛濫時,耶和華仍坐著為王!

天上人間的合鳴

人世間有太多出人意料之外的變奏曲,很多時候我們無法以螳臂,阻擋這已經荒腔走板的大環境。但是上帝以「義人因信得生」的亮光,引導哈巴谷走出心靈的黑暗。哈巴谷也以「流離歌」作為他對上帝的回應。

「流離」二字,自然使人聯想到一句成語:「顛沛流離」;難不成這首流離歌是哈巴谷向上帝發出的心靈哀歌嗎?非也!雖然流離歌的曲調至今已不可考,然而我們卻從哈巴谷書第三章的詩篇中,看到氣勢磅礡的生命凱歌:「他的榮光遮蔽諸天;頌讚充滿大地。他的輝煌如同日光;從他手裏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他的能力。」(哈三:3b~4)在信心中瞻仰上帝威榮的先知,轉眼俯看周遭的光景,「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但他卻在生命的幽谷中迸出讚美的樂章(哈三:17~19)。如此前後劇變的反應,猶如從心靈柳暗處,乍飲生命活水泉。先知超越困境的秘訣不在於其他,乃是因信服上帝,絕處逢生。

隨著這首生命凱歌的頌讚,我和外子的落難記也將步入尾聲。那令我朝思暮想的五百歐元,代表著上帝公義的彰顯;我一直在心靈的「望樓」上,等候上帝對我訴說祂的心意。有一日,我騎單車在住處附近溜彎,誤打誤撞的進入一片森林。渺小的我,在濃鬱蒼翠的林蔭中漫無目的的前進,突然一股刺眼的光芒乍現,我竟然穿出森林,騎入了一片寬闊的草原。我登上草原旁的小丘,遠眺這座位在法蘭克福郊區的市外桃源,剎時想起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話。時空彷彿回到公元一世紀,我正坐在人群中聽著主對我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4)就在此時,我感覺天開了,耶穌成為我和父上帝之間的天梯。我清楚的領受到:「有罪性的人,對人常是不公不義;但完全的上帝,對人永遠是公義的。上帝自有祂行公義的法則和時間!」

不久之後,一件奇事發生。在經濟愈來愈不景氣,獎學金提供愈來愈少的德國,外子竟首次申請,便順利拿到一筆一千五百歐元的獎學金。上帝用一千五百歐元加倍補還了我們遭欺騙的損失,但對我們來說,重點不在於「錢」,而是在於這個過程中信心的操練,以及對上帝公義的體認。感謝主的恩典,讓我們在容易使人心境「顛沛流離」的世間中,因著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也因著信祂,使我們能跟著哈巴谷的節奏,唱出生命的凱歌。

(本文完成於2004年,並刊登於海外宣教雜誌)

台長: 海上舟子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