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7 23:19:56|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我的地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是我的出生地,二十一年來我都在這裡成長。在這個在世界地圖上佔不上半厘米的城市裡,我接受了政府9年的免費教育,4年高中課程及將近3年的大學教育。正當身邊的人、甚至自己,滿以為自己對身邊的事和人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意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昧和無知。

對美國大選有什麼看法?公平貿易你同意嗎?西九龍的興建能有效提高香港的文化水平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代表些什麼?香港對國際事物、甚至是自己的社會大事永遠好像是跟自己扯不上關係一樣。當自己一天一天的長大,我才發現其他國家的學生對他們的地方的事是多麼了解。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個德國的交換生問我對香港政府滿意嗎?我呆著一下,竟然對自己的政府沒有什麼的感覺。人大了,開始對知識產生了渴求,開始明白人要有內涵,要有自己見解的意義。這種對知識的渴求跟為自己前途而求知的感覺很不同。

在中學及大學的時候,我一向也會留意本地及國際的新聞,但礙於種種的原因(也是藉口),所睇的只流於事件的表面,即是只知道事件的發生及少許的內容,當時的我覺得,知道少許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的需要,例如作文的題材,跟長輩的交談,何況我所知的以比同輩的多,所以沒有再深入了解的需要。我對課外知識的追求可以說是有個功利的目的,點到即止,達到了就好了。這可能是生長在90年代的青年共同擁有的思想,因為我們所做的,都有一個社會給予我們的目標。學鋼琴、小提琴是為了入一間有名的小學;努力讀書是為了考好公開試;不分畫夜工作是為了升識。這是我們香港的社會意識:社會『經濟效益』及『功利』。當學生長年累月地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自然地香港的下一代也成為以經濟效為大前提的提倡者。這是香港的文化,重金錢、重效率、重結果。我不是反對此文化,我一向都以香港的高效率及高質素的工作人員為榮,不過我們在這文化背後,會否犧牲了太多呢?當我們在這現實的世界裡飄浮,會否失去了自我的價值?現在社會裡不時聽到人在埋怨生活為了生存,生存為了生活,彷彿生活失去了意義。可能這正是我們所忽略的。香港的確是個『大忙人』,被別人發現自己有空閒的時間好像就會被視為懶散,導致人們有空也會努力進修,做對自己未來有效益的事。香港人真的太忙了,真係『得閒死唔得閒病』!!當他們有少少時間休息,他們也寧願做一些消閒的活動,留意新聞、身邊的文化,對他們實在太費神了。當人往高處走,去到登峰造極或是身心疲憊的時候,發現自己身上除了事業上的成就外,身邊還有什麼事物是值得欣賞安慰?聽到一些成功人士的自白,心靈空虛是可怕的,因為你會不斷去追求成就去企圖填補它,但其實這樣只會令自己的一切建於別人身上,一天你失去了別人的認同就等於失去了自己。其實只要我們多留意身邊的事,就不難找出自己心靈能夠棲息處,身邊的事可以是愛情、友情、親情、藝術、或任何一樣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

台長: ilovediary
人氣(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