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市政府大廳內全世界的駐法記者和市府工作人員屏息等待的一刻終於沒有成為事實,嘆息加上不甘心的聲音回應了市府廣場前民眾的失望,第三次巴黎申奧沒有成功,這也是對歐洲憲法公投說不之後,法國社會又一次遭到公投後續影響的殘酷打擊,最不是滋味的莫過於看著歷史上百年戰爭的對手英國,不僅企圖心旺盛的要在下半年領導歐洲,還後來居上的擊敗巴黎成為奧運主辦國。
市府前主持國營二台直播的主播以「奧委會做出最可怕的選擇」表達了民眾的沮喪心情,並問著巴黎市民最想知道的問題,為什麼巴黎輸了?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會輸給倫敦?面對倫敦後勢強勁的咄咄逼人,以及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擅長的遊說活動,巴黎直到最後一刻都還是維持積極謹慎的謙虛態度,但這是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呢?
法國媒體在最後關頭曾經質疑巴黎的低姿態,是真的了解奧委會的運作嗎?真正掌握了申奧成功的關鍵嗎?因為連巴黎市長德拉諾埃都承認他也不知道這個策略是不是好的策略,他強調,法國並沒有英美的遊說傳統,只知遵守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所以只能以「道德」形象來打這場仗,連總統席哈克在奧委會訴諸價值觀的說辭都被質疑巴黎的不實際,根本不願意接受奧運商業利益的實質邏輯。
上一次申奧,外交系統被批判幾乎對申奧全無作用,這一次雖然動員了外交系統,但還是非常低調,因為巴黎太有自信於其技術上最合乎奧委會要求的種種準備,直到最後關頭都還寄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支持,因為巴黎的用心都符合羅格對奧委會的改革理念。
不過,六個月來,國家在公私領域作了前所未有的動員,也讓知識界質疑所謂的民主機制,批評政府沒有舉辦公投讓民眾辯論要不要奧運,就以兩千六百萬歐元的廣告費得到83%民眾的支持,媒體善盡為國家宣傳也成為共犯,政治上不分左右的團結像是回到兩次大戰時期共同面對敵人的過去,連巴黎認為申奧上最具優勢的安全問題,都被批判會形成警察國家,還有環保、增稅、外債等原本都將成為後續問題的問題,讓反對舉辦奧運的人鬆了一口氣並且欣然「感謝上帝製造了英國人」。
只是歐洲憲法公投失敗後,再一次遭受失敗的打擊,還在八國高峰會議之前,想到意興風發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既歐盟預算案又將對總統席哈克大聲說話,儘管不喜歡聲望江河日下的席哈克,許多民眾卻感到這個失敗已經是國力不如人的象徵,陷在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中難以自拔的法國社會,在最需要一場大型的活動來凝聚認同重振士氣、展現強大法國的國際形象之時,卻又慘遭滑鐵盧,雖然其中有的是政治高於技術的運作,但是自由主義的英國居然處處得意,而法國只能在批判英國食物難吃上逞口舌之快,是讓法國社會在申奧巨大失望之下最感到情何以堪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