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23 13:37:27|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僅此小文聊表與逯耀東先生之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七點整就起來,是淵的手機來電喚醒了我。只是所帶來消息,讓我獃住了三秒鐘。「逯耀東老師過去了,剛剛聽廣播知道,不知是哪家早報的消息。」霎時想起,五年多前少許幾次台上與台下面對面的互動。我,能叫一聲「老師」嗎?

大二後興趣慢慢轉回傳統的文史,尤其對傳統的史學與學術思想,有那想要進一步深入理解的衝動。升大三的暑假,得知逯先生回台大開「從司馬遷到劉知幾」這門課程,不猶豫地第一周便與朋友一同來到文學院大樓的一樓教室旁聽。曾來過台大文學院的朋友們該有印象,就是那部份人稱為「古典」的滄桑之感。還記得,提早來到的我,除了擦黑版、打板擦外,又以面紙將黑板溝的粉塵清除乾淨。豎起新粉筆、以一個杯子裝粉筆的情境。

曾親眼見過逯先生的朋友,都知道先生是很有「份量」的。殘存的影像中,先生緩緩地邁著身軀歩上講台,拾起粉筆寫下「從司馬遷到劉知幾」,就開始講課了。自己是個很不用功的學生,當時的筆記抄得不多,而今也不知藏到茫茫書堆的哪邊。但這些環繞著逯先生數十年於史學史領域所思索的問題,是親身感受到他的關懷焦點。上課當中,自然免不了大煙斗的「薰陶」,有讀過他與沈剛伯先生上課回憶文章的,印象應該都很深刻。逯先生脾氣之拗,從幫他整理講台就得知一二了。所有的東西不假外求,包括水等等都是自己來,學生先倒好的也擱在一邊。曾想在下課時跟先生說聲學生幫忙就好了,卻膽怯於只是旁聽身分,這整門課也就是在先生不知道情況下,提前至教室打理好所有事情,未有任何交談,自然也不會認識我了,學業之緣如此而已。沒想到,課程結束,也就是最後一次見到逯先生了。而後,陰錯陽差之下,本想到東吳歷史所旁聽「中國傳統史學析論」也未成行。有一回在淡江歷史系辦門口遇到一位老師,她提起逯先生的拗:「他連台北市都不太想出去唷,之前一聽到演講在外縣市,就算有計程車也直像個老小孩嚷嚷地說『我不要我不要!』」這,不就是真性情嗎?接著的,就是轟動一時的「雪人事件」。所見,是一位史家的蒼茫背影…。

逯先生曾說自己「學生很多,弟子極少」去年淡水小李餐館與淵、懋一聚,又提及師生互動。而今想來,也只能於此擱筆,僅以此不算紀念的文字,向先生說聲:您走好!

台長: 雅竹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