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21 15:46:26|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吾爾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 "大吉"
Subject : Fwd: 關於第二篇

迪而比娜!多謝你借我的書!

才讀到第二篇,在讚賞之餘想到作者吾爾芙小姐,好耳熟的名字!

你看過前一陣子很紅的電影「時時刻刻」嗎?吾爾芙就是劇中那位女作家( 也就是由妮可基嫚所飾演的那個角色 ),還沒有看完就忍不住想要說說他這篇「考察現代小說」,很有意思呢( 可比前一篇康拉德先生的「藝術是一種企求」有力清楚得多啦 )!跟妮可基嫚演出的形象完全不同,我想編劇或者演員大概只看過吾爾夫小姐的小說,並沒有看她其他的文章( 實在有點奇怪 ),要不就是我誤會。

( 她的小說,在當時被認為是開創了意識流行小說的先河 ,與妮可基嫚在劇中所呈現的樣子有點像,就是一個女人老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憂慮自己的憂慮,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

我看了之後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很犀利的作家,而且在當時的云云小說家中,試圖突破小說們的瓶頸,另尋出路。看看她所說的話:

.....這三個人( 指當時很有名的三位小說家 )當中最壞事的恐怕要屬貝內特先生,因為他是遙遙領先的能工巧匠。他能將一本書弄得結構精緻,技法嚴密,就是最苛刻的批評家也很難看出有什麼漏洞破綻可以招致蛀蝕。窗框間甚至沒有一處透風,牆板上簡直不見一點縫隙。話又說回來---萬一生命不肯在那裡居留呢?這是一種風險....他筆下的人物過得豐衣足食,甚至出人意外,可是仍得問問:他們怎麼生活的?他們為什麼活著?...
...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太苛求,...但當我們嘆了一口氣放下了剛讀完的一部小說,問題就緊跟著再度產生---這部小說值得寫嗎?它好在哪裡?難道是由於人的智能似乎要犯的那種小差錯,使得貝內特先生戴著他那套捕捉生活的良好技術裝備來追蹤,是方向稍偏了一點嗎?結果讓生活跑掉了,而沒有生活,恐怕別的一切都不值得去寫。...依我看來,最流行的那一類小說把我們尋求的東西真正抓住的時候少,錯過的時候多。...
...
作家似乎被逼著去提供故事情節,提供喜劇、悲劇、愛情穿插,提供一副真像那麼一回事的外表,像得足以保證一切都無懈可擊,以致他所寫的人物倘若真的活了,就會發覺自己已經穿戴整齊,連外衣的每個鈕扣都符合當時的時裝式樣,...但是看著一頁頁書都按多年習見的方式填滿,我們有時候也會產生懷疑,一陣反抗的情緒。生活果真如此嗎?小說必須如此嗎?
...

真難相信,妮可基嫚所詮釋的角色,與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同一個人,看了她的文字,不得不讓我想像一個精明銳利的形象呢。

當然,如果用我們現在的心態來看,小說本來就適用各種形式存在,而且見仁見智,很不好意思去說什麼值得不值得寫( 讀 )的問題,每個時代會有其流行的樣子,甚至可以流行很多不同的樣子。

但是,我覺得她的比喻諷刺非常精采,即使沒有讀過當時所謂「流行」的作品,也可以想像,是哪一種小說充斥著那個時代。

她是那個想要從大眾市場中掙脫出來的人,大膽而且不留情面的批評著當時的「前輩」。在思想上如此突破,文字運用如此勇敢的人,竟然連支使女傭也要鼓起勇氣?

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是很值得被觀察的一個人呢!我想到中國戰國時代的韓非,秦王贏政讀了他的文章之後贊不絕口,以為是古聖先賢而悠然神往,經李斯推薦,繼而請原本在楚國(or韓國?)不得志的韓非到秦國做官,卻也因為他沒有他的文字一樣犀利的口才,而逐漸把這個客卿給忘了。可見韓非的文章見識以及說話態度之間的差異了。

我一直以為,從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很容易可以看到作者的「品質」如何,文章優劣好壞應該與作者的見識姿態成正比,哪裡曉得,文字反而因為這樣而更有騙人的本事呢!

趣哉!

小吉:)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Pina
To: 小吉
Sent: Monday, May 19, 2003 4:23 PM
Subject: Re: 關於第二篇

我覺得這篇讀起來筆調很輕快犀利,但是吾爾芙最後的選擇,再看我覺得我可以理解她為什麼這樣選擇,因為,她問的文學問題何嘗不是她的問題,有一棟美好的房子,窗戶都精緻美麗,大家豐衣足食,但是生活在哪裡﹖這個女人她要捕捉的是什麼﹖應有盡有她不要,她不肯在她的生命裡面居留。我第一次聽到吳爾芙怎麼去死的是小映告訴我的,聽了真是頭皮發麻加啞口無言,她一步步把石頭一塊塊放在自己的口袋裡然後沉下去,像是說:這是我一路放在我身上的東西,我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最後沉重到讓我沉沒,可是我也沒有辦法不要這樣,因為這就是我一路行來與累積的生命,我也無法去否定。天哪... 啊

比娜兒 讀著好書中....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hsj
To: Pina
Sent: Monday, May 19, 2003 7:09 PM
Subject: Re: 關於第二篇

迪而比那!

雖然我很不喜歡e-mail永無止境的回來回去,但是還是忍不住要告訴你,看了你的說明、想法,相較之下,真覺得自己是一個俗人!!

讀書的過程像是瞎子摸象,但就是瞎子摸象也有各自的習慣。

我看電影的時候,把那個角色當做是神經病來看待,看到編者的簡介:「這個纖細美麗的女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住處遭德軍轟炸而投河自盡。」,同樣也符合我對她「神經病」的描繪,看了她的文章於是產生了神經病不該有的樣子,而我的興趣也祇在於期間的差異性而已,你卻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心靈的層次。

我實在是沒有那種靈魂可以去理解吾爾芙的選擇,對我來說「大家都豐衣足食,但是生活在哪裡?」並不是問題,生活在豐衣足食的過程中已是大有意義啦,這女人竟為了這類型的困惑積壘而隆重投河,真叫我庸俗的腦袋難以理解ㄚ!

台長: 太吉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