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22 19:17:41| 人氣1,43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佳平凡---談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看過許鞍華導演的作品不多,只有<<千言萬語>><<女人四十>>以及今次要談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據說許導演在開拍前,一直找不到人願意投資這部電影,原因顯而易見,在利益掛帥的大電影公司眼中,<<天水圍的日與夜>>無疑是一部沒有票房保証的作品,不過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投資這部電影的竟是商業片之王,王晶。我相信王晶願意投資這部電影亦非希望憑此片賺個滿堂紅,不過且看今屆電影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連奪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四個大獎,相信王晶今趟亦飲得杯落

 

剛開始看<<天水圍的日與夜>>,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何影評人如此推祟,亦不明白為何會視許鞍華為最佳導演頂頭大熱,這只不過是一部製作簡單的電影,大概因為資金不足,導演可運用的資源相對較少,以至整部片的鏡頭變化並不如我們一般看的電影豐富多樣,只集中在中或中遠景的構圖,有很多人更指出這部電影很像港台平日拍的短劇,我對此片開始亦並無好感,更有點失望,實在太像我們平日用DV拍出來的影片。

 

不過當我慢慢看下去時,我就開始發現當中的可愛之處。<<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畫面當然不及<<赤壁>>震撼,亦沒有<<葉問>>般給人目不暇給的動作場面,更沒有<<保持通話>><<証人>>給觀眾驚心動魄的情節。比較起來,<<天水圍的日與夜>>顯得極為單調普通,是一部很平凡的電影,不過正正是因為這一點普通和這一點平凡,才突出此片的價值。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講述一個天水圍的單親家庭,獨力養大孩子的母親(鮑起靜飾)如何樂天知命,兒子讀書成績雖不佳但卻沒有學壞,即使不及人家富足,生活清淡,卻從不自怨自艾,遇上住在同一大廈的獨居老人(陳麗雲飾),更不時伸出援手,處處關懷對方。單看故事簡介,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這樣的劇情還需要被拍成電影嗎?只是一個平常都會發生,都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人和事,對,此片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內容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它是一部何等真實,而且活生生的影片,有點像將我們的左鄰右舍日常生活拍成影片似的,演員們的自然演出更讓我們覺得它像一部記錄片。許鞍華導演利用影像替一個平日被外界標籤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平反,告訴大家其實天水圍亦有温情一面。

 

無可否認,<<赤壁>><<葉問>><<保持通話>>等影片的確能夠帶給觀眾視覺上的娛樂,更多人會認為這些電影才值得花錢看,總好過看一部看似沉悶<<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亦不多戲院放映這部影片,不過大家細心想想,你會在街上遇到一個好像<<保持通話>>中的古天樂,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而去救一個與自己素未謀面的好人嗎?看過<<赤壁>><<葉問>>後,除了讚嘆吳宇森拍攝千軍萬馬的功力外(其實也沒甚特別,我覺得比上年陳可辛的<<投名狀>>為差),葉問赤手空拳打敗日本仔或許會為你增加了一絲愛國情懷,除此之外,你還得到了甚麼?葉問打詠春打得再好,周瑜跟諸葛亮如何鬥智鬥得出神入法,也是處於久遠的年代,與我們確實沒有甚麼關係,當然我沒有否定各電影中導演想傳達的訊息,不過它們給我們深思的意義又的確比其娛樂性為低,但<<天水圍的日與夜>>卻帶給了我們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看著此片,會讓我們反思究竟天水圍是否一如外界所說那樣只有悲情,即使經常從不同的途徑得知天水圍不時出事,但也不見得當中的居民全都像怪獸,人間有情的故事還是可以從中看到。

 

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她的影片一直毫不保留對女性作出讚揚,尤其那些刻苦耐勞,為家庭無私付出的女性,在許導演的鏡頭下一一被深刻地描繪出來,<<女人四十>>中的蕭芳芳以及今次<<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鮑起靜便是好例子,而<<千言萬語>>中的李麗珍,便是許導演對女性的尊嚴作出的同情和控訴。我欣賞許導演除了這個原因外,就是她對本土情懷的熱情,不論是<<女人四十>><<千言萬語>>抑或是<<天水圍的日與夜>>,導演所拍的都是香港的小人物小故事,全都是跟大眾最貼切的題材,從她的影片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利用鏡頭說故事的執著,她是一個很貪心的導演,並不單純希望觀眾只從電影中得到娛樂,亦希望觀眾能電影中關心多點自己身處的社會,留意多點身邊的人和事,就如<<千言萬語>>中談及新移民問題一樣,我對她的那份強烈香港情懷最為讚賞。不過,<<天水圍的日與夜>>票房慘淡,亦可証明一點,香港人的本土情懷並不濃烈,跟早陣子台灣的<<海角七號>>熱潮相比,香港人就是欠缺了那份對自己地方認同的熱情。

 

最記得許導演在領獎時的一番話:”年輕時認為要去康城得獎才是最威的事,不過現在年紀大了,我覺得在自己人手中得獎才最令我高興,不論戲裡戲外都充份流露出她真摯的本土情感。如果有機會讓我當導演,我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影片拍出屬於澳門的故事,不用大製作,不用大卡司,儘管低成本仍能拍出最真誠的作品,我不需要當吳宇森,我亦不需要當陳可辛,我不用拍甚麼大片,只需要做一個許鞍華便已足夠。

 

後記:有人或許會問,既然<<天水圍的日與夜>>是一部如此優秀的影片,為何仍會失落於最佳影片,無可否認<<天水圍的日與夜>>從導演到演員都發揮得很好,不過再好他們都只是在有限的資源內發揮,最佳影片所包含的是電影的全部,每一個細節都會被審視,從各方面的表現看,<<葉問>>的確更勝一籌。不過希望這次<<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成功,可以令更多人願意投資這類低成本的製作,或許未來許導演就能夠拍出,娛樂意義票房三方面俱備的本土情懷作品。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台長: Hin
人氣(1,43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細味影格 |
此分類下一篇:給網友的回應---再談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此分類上一篇:精彩的終章---談電影>

Pearl Blue
很喜歡<天水圍的日與夜>!
平凡中透露著真情: ]
許鞍華導演好像還有一部<天水圍的夜與霧>
我也很想看呢!
2009-04-23 15:00:13
版主回應
對,我也得期待<<天水圍的夜與霧>>
據說許導的天水圍系列有三部曲....
絶對值得欣賞.
2009-04-23 15:04:31
小樹琳
對,許鞍華就是擅於拍小城大事的電影,這次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大獲好評,受到外界注意,她應當最大功勞.

原來還有第二第三集啊? 我也很期待..

除了”最佳平凡”四字形容,有沒有想過為何它會奪得”最佳編劇”,這點我想不通.本人其實蠻支持”葉問”拿的,因為一直認為當人物傳奇的編劇是最難,如何定位,如何寫才突顯主角的性格,神態. 就如<<梅蘭芳>>, 我覺得該電影的編劇做得不錯,雖則電影調子低沉,嚴肅的,但它的循規蹈矩,就正正突顯梅蘭芳,就是那時代中國人的內儉,這就是我看電影的享受之處,文化背景與故事情節的融合,”戲味”是也.所以呢,可能我偏愛<<葉問>>吧,我認為它的編劇更能突出主角的精神, 帶動電影節奏.

真的還很期待你對其他電影的評論,有看過<<証人>>嗎?? 張嘉輝是次捧帝,好像他的事業里程碑,但其實他之前演過不少王晶的電影,嘻嘻..還有些電視作品, 好像都是搞笑能手路線,不知道這次得獎以後,會否影響他的生鬼,不顧形象的演出.
2009-04-30 19:34:57
台長HIN
看來小樹琳也是一個電影好愛好者,分析電影時比我更加詳盡,記緊有空就多上來,大家多交流一下.你平日也有寫新聞台嗎?

許導的天水圍二部曲之<<天水圍的夜與霧>>亦快將上映,這次還有任達華和張靜初等大卡士撐場,看來是值得期待的..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何天水圍的日與夜能獲頒最佳編劇”,由於這裡篇幅有限,我會把回應貼在我的新聞台,你再去看看吧,或者再提出意見大家討論一下.
2009-05-02 03:57:08
台長HIN
小樹琳:
關於最佳編劇的回應我已貼在新聞台,有空可以去指教一下,大家再討論一下.

至於梅蘭芳我亦有看,我認為編導都很聰明,沒有將梅蘭芳的一生都搬上大銀幕,只是把電影分成三個部分,將他最重要的呈現出來,這樣一來便不會使電影因鉅世無遺而失去說故事的本意..否則只會成為空泛的人物故事.(題外話,你覺得黎明的表現如何?我覺得他表現不太好呢.)

<<証人>>我亦有看,很高興看見張嘉輝捧帝,努力多年終見成果,亦証明他的轉型是成功的..我反而不太擔心得獎會影響到他的鬼馬演出,作為一個實力派演員,理應演甚麼像甚麼吧,梁朝偉在行運超人一樣可以有很好的表現...~得獎反更為他開拓了更多戲路.
2009-05-05 15:17: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