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02 11:46:16| 人氣3,461|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年尾牙之二:在世界邊界,御風而上……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廠長喜歡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找一個小小的切口,切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觀點。

小君看見的每一段生命故事,其實展現的都是她自己的內在本質。

淑君的建築愛,終於在她的文學土壤裡,開展出鮮色繁華。

☆廠長:《維梅爾的帽子》卜正民著,英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專研明朝歷史;專題報告時間:40分鐘)
維梅爾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工,一生未離開過出生地,台夫特,貧窮,住岳母家,在二樓畫室繪畫,當時無相機、相片,想要留下影像只能靠畫,同期阿姆斯特丹林布蘭名氣大,為貿易商人、公司相關人作畫。四十三歲死亡,妻申請破產,留三十五幅畫,直到死後兩百年才被尊崇。
本書作者透過七幅圖,包括維梅爾的畫和台夫特相關背景,透過畫裡的幾個小點、細節,開啟了一道又一道的歷史之門,帶領我們走進了遙遠的十七世紀,那個全球貿易蓬勃發展的壯闊年代。
起點是維梅爾的居住地荷蘭台夫特,畫起了一道航行的軌道,另外一邊,就是中國的明朝,這是本書非常重要的主軸,這是遙遠的距離,沿途都會有一個又一個的點,再把它延伸出去,彷如「阿羅的彩色筆」,沿著這條主軸,畫上一圈又一圈的線條,像一張蜘蛛網。

                       第一幅:台夫特一景
注意畫中的「紅色屋頂」,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要展開海上貿易,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各國競爭,荷蘭由官方出面整合成一個聯合、攏斷商會,叫荷蘭東印度公司,未加入者不得出海。
全球有六個據點,台夫特即其中之一,台夫特是亞洲之間龐大的國際貿易網指揮中心,就在此棟大樓裡。注意畫中的「城門」,打開了城門,登上了船,他們就要航向浩瀚的大海,從此,也開啟了十七世紀繁華的東西方商業活動,也讓荷蘭取代了十六世紀海上強權西班牙,成為十七世紀的世紀霸王。

                第二幅: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
第二幅畫裡,那一個點是時光之旅的按鈕,為我們打開了歷史的通道呢?
先看「帽子」。這是一頂又大又寬又誇張的帽子,當時,歐洲人戴帽子是一種時間,也是一種代表身份的象徵。這位軍官戴著誇張的帽子,到室內也不脫,因為他在「ㄆㄚ」妹妹,他在炫耀。
帽子有分等級,有布的氈帽;最尊貴的是泊來品,海狸皮做的。船隻開到北美洲印地安人部落,用火槍換海狸皮,運回歐洲做成最貴的帽子,換成現金,籌到了資金再買更大艘的船,雇更多水手,因為,他們要航向一個更遙遠的地方,叫東方,聽說那裡有一個富庶的國家叫中國。
再看牆壁上的「世界地圖」。地圖上領土是黃色的,大海是泥土色的,代表新大陸是他們豐饒的嚮往,代表財富。

                       第三幅:窗邊讀信的女子
秋芳老師最喜歡,「巨蟹座的水國」貼過這幅圖: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21020427。她用作家的纖細、敏感、浪漫,看待這位讀信女子,是思念還是擔心,是美麗還是哀愁,但史學作者在這幅畫找到的線索,不是這位女子。
先注意色彩豔麗,做工複雜的「波斯地毯」,昂貴,得來不易,所以捨不得鋪在桌上,一般都掛在牆上,或像這幅圖一樣,鋪在桌上。
而後最重要的閱讀主軸放在「水果盤」。當時,歐洲的瓷陶器,還很粗糙、易碎,當商運船運回朝朝的青花瓷器,讓他們驚豔,驚為天人,幼咪咪、白晳晳的薄薄瓷器,上面又上了像玻璃一般有一點透明的青花粙,真讓他們太著迷了,青花瓷很快席捲歐洲,成了搶手貨,市場供不應求,已成歐洲人最尊貴的展示品。
明朝景德鎮上好的瓷器會外流嗎?不會,全都是朝廷,官家的御用品。大量生產次級品外銷,景德鎮陶工還會嘲笑,真的上好的瓷器,上面會盤底寫上「上品」,但這些次級品,歐洲人仍視為珍品,船一靠岸,就被搶購一空。一如我手邊準備的這個青花瓶和古董茶杯,它們都是仿作B咖。想一想,創作坊是不是也可以在台北、高雄各地開B咖教室?

                               第四幅:地理學家
航海,既然是如此冒險又如此美好的旅程,在當時,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未知充滿狂熱的人,淘金的人,一波又一波的離開了家鄉,登上了船。
那麼他們最需要也是依賴的導航工具是什麼?當然是「航海圖」!所以,畫地圖的人,在當時是很夯的職業。航海做探險,成做生意的商人,每一次回來,就會把他們所經過的,所新上岸的,看到的,就會仔細描述給地理學家聽,地理學家就會把所得到的資訊,再彙整、判斷、整合,再畫成一幅又一幅的地圖,但每一次的航行總是有新資訊進來,所以當時地圖需要不斷不斷更新。
這一邊,因為他們雄心壯志航向新世紀,不斷不斷的擴張貿易線;另一邊,明朝仍是採取封閉的鎖國政策,他們也會有一些地圖,掛在牆上當裝飾,但不會去了解地圖上的世界也不想了解。
我最喜歡這幅。這位畫裡的人,半靠身子半側臉,那望向窗外的沉思眼神,好迷人,好像他也好、我也好,我們都恨不得有一雙翅膀,可離帶他飛離這裡,飛向遠方,那嚮往的地方。

                               第五幅:青花瓷盤
這個是目前收藏在台夫特博物館的台夫特仿製品。如前所言,明朝次數的青花瓷,很搶手。永遠供不應求,但歐洲人已經上了癮的喜歡,台夫特的陶工也開始做仿製品。
沒魚蝦嘛好!反正家裡一定要有青花瓷器,有錢的買舶來品,沒錢的買仿製品。
這其中有很多對於東方的錯誤想像。神仙在抓鶴,像在「抓土雞」,錯!神仙在抽煙,錯!
神仙是「騰雲駕霧」,而非「吞雲吐霧」。中國的神仙從來都不抽煙,因他們不食人間煙火,為何台夫特陶工這樣畫?都是道聽途說,聽來說中國人抽長桿煙。
這一章專門在談西方的煙草、鴉片入侵中國。煙草最早是北美印地安人,傳到歐洲,再傳到亞洲。中國人何時開始抽煙呢?就在十七世紀。
當時,明朝朝廷有二派主流。主防守東南沿海,防歐美,防日;主防守北方入侵之滿人清兵,最後選擇防北,因南邊離朝廷很遠,暫時不看它,不管它。軍隊大量自廣東福建,回防保護朝廷,南方沿海軍人原本有接觸煙草,就此帶進北京城,北京萬人改種煙草
煙、酒是最容易上癮的東西,就此擴散開來。十八世紀,英國人上場,大量傾銷鴉片,加上國家不強,用鴉片麻醉者大有人在,滿清覆滅。

                               第六幅:持秤的人
注意畫中女孩秤量著的碎白銀。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占領南美開礦,銀礦運回歐洲;歐洲再把一船一船的白銀載到亞洲買東西,買香料、布、茶葉、貴重的青花瓷;再運回歐洲賣。隨著東西方的貿易交流,白銀的角色益形重要。
白銀很快的在十七世紀成全球通行貨幣。最大需求國是明朝,當時政府與民間商業行為是脫鈎,官銀不夠,民間白銀用量很大,歐洲人也樂得載更多的白銀來買更多的物品。歐洲人稱明朝是「白銀的墳墓」,錢太多了,第一個會造成貧富不均;第二個錢變得不值錢,通貨膨脹,物價一直被哄抬上去。
有一段時間,鬧飢荒,再加上連著三艘載滿白銀的船遇颱風或觸礁沉沒了,這下不得了,萬物都漲,物價再哄抬,最嚴重時,手上沒有白銀買米,可以用小孩換,一斗米,換兩個小孩去當丫環、長工、苦力。當歐洲人用大量白銀傾銷中國,換取貨物,賺取暴利,創造繁榮進步時,明朝己是山窮水盡,人民窮,國家窮。
看到這裡,都是人家傾銷煙草,白銀好像都是人家壞的,不是,是自己內部腐爛了。人要失敗,國家會滅亡,都是從內部腐爛,掏空,外力只是一陣風而已。

                                  第七幅:玩牌人
注意看看畫中的「小黑人」。這個世界上的生存法則,無論是動物和人都一樣,弱肉強食。最弱勢的國家,被占領、被殖民;最弱勢的人種,被殺戳、被奴役。
那是一個需要大量人力的時代,歐洲的國家都這麼小,人口這麼少,在航行時,就在非洲順便抓人,抓黑人來當水手,當苦力,大部份當奴隸。
在歐洲,在家裡有黑奴,就跟家裡的桌擺著波斯地毯、青花瓷一樣,都是用來展示你的尊貴、財富,因為他們都是舶來品呀!
我們不知道這個小黑人是第二代,還是在非洲那一個地方糊里糊塗,被抓上船的,我們不知道,只知他是台夫特某家庭的小僕人。他沒有太多的選擇,他能做的就是「服從」,這樣才可以活下來。你看他穿著荷蘭人衣服,學著歐洲人優雅的倒茶水的姿勢,小心謹慎的站著。
對這個黑人小朋友來說,努力學習做一個稱職的僕人,努力的活下來,才是他最重要的功課。

                                  結論
這幾幅畫透過海狸皮、青花瓷、煙草、白銀奴隸商品,它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蜘蛛網,把整個地球,緊緊密密連結起來了。
十七世紀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而且更密切了。比如,現在台夫特有某個人正在使用其他的宏碁電腦,別懷疑,宏碁電腦在歐洲使用率非常普及,電腦是台灣公司賣出去的;軟體要開機使用,要上Google是美國人的,美國人還不全是自己設計,這又發包給遙遠的印度工程師設計;零件製造和組製,自然是大陸工廠的勞工;運送,多半是長榮或其他海運公司走老航海。
只要有商品和買賣行為,我們就脫離不了這個蜘蛛網,我們就會和千里之外的國度和陌生的人有連結。
我們只想當宅男宅女也好,我們只想關起雕花大門,在創作坊裡,自己快樂著,自己幸福著,覺得外面的人怎麼那麼奇怪也好,其實我們還有一個身份叫「地球公民」,和外面的世界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就某種層面而言,我們也當不了漂鳥或孤鳥了。
十七世紀英格蘭一位詩人兼神學家(約翰.鄧恩)說:「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
是的,在這個世界上,人非孤島,無人可以自全。這是2011年,站在世界邊界,深切想和大家分享的。

☆小君:《御風而上》(嚴長壽著;專題報告時間:20分鐘)
花了兩天的時間閱讀嚴長壽先生的著作「御風而上」,這是一本談論視野與溝通的書籍,它之所以吸引我,除了真實的人物故事令我感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觀念與態度。
嚴先生的父親小時候家庭環境富裕,之後連年戰爭家道中落但卻借錢幫助別人,對孩子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家中牆上掛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兩幅字,對嚴先生的成長歷程深具影響,也成就了現在的「飯店教父」。

我將嚴先生的理念,結合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歸納出以下五點見解:
1.學習面對失敗:
在答應辜振甫先生兼任圓山階段性的工作之前,詢問妻子的意見:「你不接會後悔,接了也會後悔。」一年五個月的時間,讓嚴先生付出很多學習更多,也豐富了他的生命。讓我想起創作坊一再強調要學會面對錯誤,不要將原因歸咎於別人,重要的是「不二過」。
2.沒有保護就是最好的保護:
讓孩子適時學習推開雕花大門、自己噴灑酒精消毒手部……這些話言猶在耳,以前的我總是替孩子準備好一切,擔心他們受傷害怕,但是現在我懂了,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要求對自己負責任,比將來他們認為「理所當然」要來的重要。
3.不怕改變:
早期7-11剛成立時,許多雜貨店都不看好,但如今全省各地的7-11提供大眾多樣的服務,這就是嚴先生提及「今天不求改變,明天連立足的位置都沒有」。
4.從小事做起:
亞都飯店的門房吳春霖下班後穿便服躲在飯店廊下的方柱後方,只為了記住貴賓的長相,讓他在第二天上班就可以和貴賓打招呼;2001年9月納莉颱風飯店淹水高及胸前,全部同仁堅守岡位……心想有多少同仁能站在顧客與公司的角度呢?但是亞都飯店做到了。
5.創造不可取代的優勢:
培養第二專長,公司最害怕的就是不動,失去對市場的敏感度,所以定期進行工作輪調;之後成立亞都麗緻管理顧問公司,舉辦短、中、長期的教育訓練。創作坊在每週的小圓桌會議中,分享孩子的故事,相互交流讀書心得,探討現階段與未來的趨勢,不定期與政府學術機構舉行演講座談會,規劃團隊出書踴躍投稿……秉持「教」與「學」的精神不斷地精進。

現今是一個盲目追求的過動社會,嚴先生認為要先學會如何安靜、如何沈澱浮躁的心,可以藉由藝術音樂等來調整步調。反觀自己凡事要求快的個性,若是忙中有錯反而事倍功半,尤其加入創作坊之後,夥伴們無時無刻都在大量的閱讀,真的印證了「作文教育就是人格教育」。最後以文學大師卡爾維諾對新世紀的觀察中,提及的「準」與「快」來勉勵自己,目標要精準、要有執行力與蓬勃的生氣,無論未來景氣如何,只有自己才是救星。

☆淑君:《建築家安藤忠雄》(自傳;專題報告時間:35分鐘)
                       1. 與安藤忠雄相遇
台北的商業大樓很多都是用玻璃、不鏽鋼的材料,然後有一棟沒有修飾的大樓矗立其中,就顯得很特別。那時候留意過「水泥房子」是大陸工程公司總部,立在繁忙的台北街頭,雖然不起眼,可是它就是用沈靜的力量,震攝著我。
之後,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建築師說使用清水混凝土可能是源自安藤忠雄的設計概念,就在這片的豐富的都市景色中,才看過類似安藤忠雄的影子。
而挑選的近因,則是平時喜歡問問題的老師在平溪二日遊時,好奇地探口風想推薦哪一本書?我說《質數的孤獨》覺得主角小男生的處境堪憐,絮絮叨叨地講了一堆,老師直接略過問:「妳不是喜歡安藤忠雄嗎?為什麼不推薦?」看樣子我講得一定不有趣。所以,跟這本書與安藤忠雄相遇是老師為了不讓我荼毒大家,而灑下的美麗種子。
本書的封面是安藤忠雄的黑白照片,令人覺得冷靜又銳利的眼神。依雯還跟我反應,要求我在夜間看這本書,一定要把封皮拿下來,每每瞄到安藤忠雄的眼神,實在是銳利到不寒而慄,會令她睡覺時作惡夢。可是對我來說,完全不受影響,因為我看見的是書的內頁,而不是封皮。
這本書的設計也很有味道,扒下他銳利的眼神之後,是他的內在,灰冷、實在的本質,跟他一直鍾愛「清水混凝土」特質銜接非常漂亮。除了封面,內頁的照片也是黑白照片,透出,所以整本書都透出屬於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味。

        2. 安藤獨愛「清水混凝土」材料與個人特質
雖然說選擇這個材料,是依照他喜愛日本質撲的民族性,但是如何從一個單一的材料延伸出豐富多變的可能,更是訓練自己創意能力的證明方式。
另一方面,使用「清水混凝土」的外型與性質來描述安藤忠雄的個人特質,很貼切。1.清水混凝土的表面,遠遠看過去,是一片灰撲撲的顏色,就像在小時候都在長屋生活。長屋生活是冬冷夏熱,陽光又照不到裡面,大阪的景象也應該是一片土地的顏色。但近看,小小亮亮的礦石,卻點綴出安藤忠雄在年輕時追索自己想做的事的經驗累積。一開始,在高中時他喜歡拳擊,就去當拳擊手,還到國外比賽。出國比賽應該一個團體熱熱鬧鬧地一起出去,但這一場比賽,參與的成員卻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教練,什麼都沒有,比賽中場休息時還要自己拉椅子找水喝。這樣孤獨的比賽,也讓他體會,拳擊是一場個人的比賽,只能靠相信自己、靠自己,這也跟自信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雖是灰撲撲的顏色,但更顯其中他累積出來的生命光亮。
2.清水混凝土堅硬的特質,就如同代表他對建築理念的堅持。比如:他自學建築時,常常逛二手書店,他在書櫃裡看見科比意的設計書,就決定買下他,可是又沒錢,只能先把書藏在櫃子裡的邊邊角角,藏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等他有錢的時候才買下來。
之後,在他第一個設計案「富島邸」本來是業主委託設計的房子,後來安藤買回成為事務所,而他的辦公室的位子就選在一樓,上面整個挑空,而且最靠近出入口和公共電話的地方,所以只要有問題都可以直接對話、解決,罵人的聲音也聽得清清楚楚。這是一個可以看清楚員工做事的空間,但同樣的也是讓員工看清楚自己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氣氛應該是很緊張,但目的還是確保每一個人包括自己對建築的態度是謹慎的,並且盡力地實踐對業主的承諾,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形塑出理念一致的團體感。有一次,記者採訪安藤過後用「用恐懼來教育」的標題,帶出安藤忠雄的領導風格,他自己也覺得恰到好處。只能說他的眼神透露出建築的堅持,連自己看了也會恐懼、閃躲。
3.清水混凝土都用來表現粗獷、原始的調性,但是安藤卻能調合出柔細、光滑的質感。而這種專屬於他的混凝土觸感,能代表他對建築的深情。比如:他在1969年設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剛開業,案子很少,而他並不是到處拉關係、找案子,而是利用這樣的機會窩在事務所裡滾來滾去,專注於一些建築設計比賽,而且發想很多建築案子,想著如果這棟房子要改建邀請他設計,他要怎麼做?這個車站要重新設計,要注意那一個環節。他有很強烈的企圖心希望,每一片土地都能依照他的理念蓋起屬於他設計的建築。除此以外,當他在蓋「Time’s」房子時,運河就在旁邊,他還是想拉近人們與河川的距離,因此,他設計打掉河堤,往下做一個開放平台,但是業主、行政機關不同意,他就整理這條運河過去的資料,模擬水量變化,以不會淹水的最低高度,當作水平面,設計出親水的房子。其實完成了這棟建築的同時,也又實現他對建築的深情。或許任何被動防範的機制,都可以重新用積極的眼光看待。
他從建築的原點住宅慢慢擴展到很多公共建築的設計,就如同安藤用「游擊隊」定義自己的事務所。好像他在與這個城市戰鬥的過程中,取得一棟房子的設計權,他實踐理念的拼圖又多了一塊;多投入一項公共空間的設計,他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3. 作品概念:從在「最大限度下體會自然嚴峻與溫柔的變化」到「光與影」
找他設計,他會先跟業主說:「建築有時是很嚴肅的事,既然委託我設計,我希望你也有堅持住下去的覺悟。」很多人聽他這樣聳動的要求,都打消請他設計屋子的念頭,可是還要有不少人還是找他設計,連他自己都認為會找他設計房子的業主,都是怪人。應該這些業主骨子裡也認同他的,而且現在世界上應該有很多「怪人」認同他的設計。
我喜歡評論住吉長屋裡的一句話:「應該頒各獎給住在裡面的屋主,唯有他才可以讓這棟建築活著。」所以,一個理念的落實與實踐都需要很多人的成全與包容。
2010年去過表參道之丘,原本是日本第一棟集合式住宅「同潤會青山公寓」的基地,具有日本建築現代化的歷史意義,因此要將集合住宅改建成商業大樓,延續與舊的「時光」接軌,安藤忠雄採取的方式,第一點保留一處「同潤會青山公寓」原地復建、整修;第二點,商業大樓的高度不能超過路旁作為行道樹的櫸木樹。但為了滿足業主的商業要求,因此,只能往下挖,有四層樓在地底下,不影響原本的視野。第三點,設計三角形的坡道,所有商店沿坡道慢慢往上或往下,而且更有趣的是,表參道之丘裡面的走道與表參道外面的走道也是緩坡道,坡道的坡度都是相同,內與外呼應的恰到好處。我覺得走入這棟建築裡,商業氣息很低,每一個地方都可以坐下來欣賞,雖然我只能坐在廁所外面,但是看到的是安藤忠雄對歷史致敬的方式,也是思考人建築與大自然如何調和的解決方式。
2003年「光之教會」還是基地很小的設計案,但是還是以箱型設計,牆上的十字開口營造了宗教平和的氛圍,十字光帶在地上的光影變化,加強時間快速流逝的須臾與祈求心靈平靜的永恆之間的強烈對比。

                                4. 讀後感
看完整本書,會覺得安藤忠雄的建築堅持很美,而且是一個「有機會,一定會好好把握;沒有機會,自己會創造機會」的「怪人」。
但是,從他一路覺得自己脾氣壞,有時必須與人起爭執才能完成自己的設計案,雖然有點質疑的口吻,聽起來並不覺得後悔,我想是因為他太想蓋出屬於他理想中的房子了。如果有機會讓他重新選擇,他還是選擇得罪很多人吧!可是設計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一起奮鬥一起參與,比如光之教會的營造公司老板、六甲集合住宅的營造公司年輕員工……等等都是很有熱情一群人,也告訴我,有團隊才有能凝聚力量。最後,他在建築裡一直沈迷「光與影」的實踐與討論,其實就是他看待生活的價值觀「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為了要超越它,鼓起勇氣向前邁進」。

台長: 小蟹子
人氣(3,461) | 回應(8)|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創作坊尾牙書 |
此分類下一篇:2010年尾牙之三:活得更自在
此分類上一篇:2010年尾牙之一:熊Party,整理與出發

小豔子
容易感動的小君主任,
在分享中,
幾度忍不住紅眼眶,
以後尾牙分享時,
因為感性,
要拿衛生紙的,
應該會多一人吧!哈!
2011-01-02 16:29:59
靜娟
你們一定有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吧
我看了兩次 好好看 男女主角也是我喜歡的
2011-01-12 20:00:11
給可愛的靜娟姐
哈哈,年輕時在日本
剛好遇上黃金時代法蘭德斯畫派巨匠作品展。千里迢迢輾轉換車,還走了一段路去看展
奢華地揮霍著當時算很窘蹙的日幣,買了台幣上千元的畫冊。

無論是林布蘭、維梅爾、魯本斯、哈爾斯、史汀,我都很喜歡。
畫裡那種幽微的景深,靜謐的氣氛,以及黝暗中透出的光澤,總是原因莫名地吸引著我。

《夜巡林布蘭》(Nightwatching)一上映
迫不及待地讚嘆著電影裡,幾乎是複製原畫般的一幕又一幕場景。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的男女主角,我也很喜歡,尤其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從同時推出《冥王星早餐》和《吹動大麥的風》以後,已被我列入實力演技派好演員。
說起來真好笑!我沒看的原因是----
維梅爾這麼窮,實在無心經營婚外情。
這一段愛情,因為可信度很低,所以始終沒有特別著意去看,無意識間匆匆略過。

不過,靜娟姐喜歡,一定好看!
我也會看兩遍,表示支持!

這樣一想,我以前認為在自傳裡讓香奈兒很心煩的史特拉汶斯基,要成為《香奈兒的祕密情人》,可信度也很低
呵呵,為了靜娟姐,應該也要找出DVD看一看。
2011-01-12 22:00:13
記起
在Amsterdam國家美術館裡,看到林布蘭"夜行者(night watch)原畫,那光影,至今鮮明!林布蘭何許人也?我愚昧,千山萬水,才識林布蘭廬山真面目。
2011-11-07 17:31:15
給歐遊旅人
彼得葛林納威(Peter Greenaway)在林布蘭400歲冥誕時受邀為他生平最重要的作品〈夜巡〉(The Night watch)拍電影,紀念這位荷蘭最偉大畫家,或者說是最偉大之一。
《夜巡林布蘭》(Night watching)這部電影,每一個運鏡都如一幅畫。
歐遊歸來,值得重新回味一下~
2011-11-07 18:52:43
形成立體感
啊!對了,這張畫也是林布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10663369
引進光影,形成立體感,是400年前的空前繪畫革命
2011-11-07 19:04:47
好有道理噢
夜巡電影回國後已經朝拜了!所以當我發現老早上頭留言聊到這個,猶如發現新大陸般十分開心!但為何之前看過渾然無覺呢!所以種子理論撈取及聯結自己生命經驗非常有理!
2011-11-07 22:03:45
2017.9.15,小日記
【讀書好,寫書也不錯】
新學期,好書新氣象!不騙大家,《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是一本超級有趣的從氣象學詮釋歷史。
晨醒時,多半會看一小段書,然後打開電腦,轉切到「工作模式」。開學前,聽書瑋講這本書,嗯,聽起來很有意思。
「你先看,我來讀劃線。」周二開學時,書瑋把書交給我,一時覺得責任重大,打開書,深刻感受到「愛不釋手」,「應該做的事」瞬間都變成「想要做的事」。全書切入「小冰河時期」的氣候元素,把元明四百年併入全球動當一起討論,真是太有趣味啦!
光聽我挑了幾段「說書」,這陣子困於眼膜破損不能看書的廠長都開心預約:「我要看!」
「你得排最後一棒唷!」我力薦老師們先看。全書分十章,第二章就出現了劉秉忠;下周二可以給書瑋,接著依雯(當然囉!淑君有興趣可接棒);試看看連休前能不能回到秉慧手上,閱讀時間比較寬裕,而且可以看到大家接力寫出來的讀書筆記,很有樂趣唷!
很喜歡書瑋的名言:「論述讀久了,好像爬大山成了習慣,平常讀書,都是最輕鬆的散步。」
昨天沒開機,開開心心地讀《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發現這就是《維梅爾的帽子》的作者,廠長2010年的尾牙推薦書。
她現在正努力找書,大家讀完這本13世紀~17世紀的縱軸大歷史後,有興趣,可以接著重讀17世紀的橫軸大歷史《維梅爾的帽子》,這是宏大敘事的史觀。
更想體系對照的人,可以接著讀黃仁宇的微小敘事,從《萬曆十五年》開始。
想起新書序,9/15截稿,依依難捨告別別人的新書,回到自己的新書裡。
2017-09-15 11:47: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