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6 11:38:00| 人氣16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袪病抗衰老--西方流行冥想打坐


冥想改變細胞的分裂與複製,減低壓力抗衰老,還可以使人的生活態度更積極。(Getty Images)
袪病抗衰老 西方流行冥想打坐

【大紀元8月18日訊】生活不順心的福瑞薩(Laura Fraser),初試冥想就感到受益非淺。幾個月後,她發覺自己不那麼缺乏耐心了,變得更放鬆,更容易集中精力;她可以在好友病重時仍然打坐,而不是整天想著她的病;她可以逐件清理書桌上堆積如山的雜物,也不太會脫口說出一些氣憤的話,或送出憤怒的電子郵件;她更容易放棄委屈和失望;她感到自己更年輕、狀態更好,更成熟、明智,和具更多內涵。

冥想打坐-這一古老的東方修行方法,正滲透越來越多的西方人生活。人們發現,不需或少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就可以得到病痛的緩解,更加充滿青春活力,而且感覺身心舒適。一些初步科學研究,亦證實了這一簡單易行方法的療效。福瑞薩在今年5月期的MOR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對此進行了較好的總結。

作用細胞水平 使大腦感幸福

馬省醫學所減輕壓力項目的創建者茲恩(Jon Kabat-Zinn)醫生最近著書《找到感覺-通過精神癒合自己和世界》,提到在接受光療法期間傾聽冥想音樂的牛皮癬患者,比未經這種熏陶的患者的癒合速度要快四倍。茲恩醫生說,牛皮癬像癌症一樣,因細胞失去控制地分裂造成。這說明精神可以改變細胞的分裂與複製從而促進癒合,因此從理論上說,冥想也有控制癌症的潛力。

該所的一些研究表明,每天做15-20分鐘冥想的婦女,其經前綜合症反應減少了58%,尤其潮熱明顯減少,而且90%的人都可以不用或很少用安眠藥幫助睡眠了。除了身體上的變化,這些婦女的精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她們對於自己身體年齡在增加這一事實的態度都變得更積極了,較少憂慮或有消極的想法。

在另一研究中,接受了八週的冥想訓練的一生物技術公司的員工,其左腦前皮質感受幸福與滿足的部份在腦掃瞄中顯出最多的活性,而和尚的腦掃瞄正會顯示這樣的形態。此外,這些員工的身體還產生出了更多的能快速與流感疫苗反應的抗體,代表其免疫功能加強了。

減壓力抗衰老 增進記憶力 

精神身體醫療學院的醫療主任斯爾哈布(Eva Selhub)醫生說,緊張、放鬆、焦急或鎮靜等情緒在大腦中儲存積累,就像計算機圖標一樣,生活中遇到的使人焦慮的事件就會雙擊這些圖標。如普通40歲婦女,每天需要應付工作、孩子、家庭關係、及自己生活和身體的改變,50%以上的時間都感到這些壓力反應。如果在這一波波的壓力來襲之間沒有很多休息和恢復時間,人就會迅速變老。

冥想可以使人長壽並且看來很年輕。1989年一項在老人院做的研究顯示,練習冥想的老人頭腦更靈活、血壓較低,並且長壽。研究人員認為,老化是緊張的積累,細胞在緊張狀態更容易生病及死亡。冥想及其它放鬆方式改變人對緊張的接受,減少生理負荷。在某種程度上,年輕是一種心境:你覺得自己年輕,那麼你的生理和健康就真的比你胡思亂想的同齡人年輕。

健忘似乎是衰老的一種自然現象,其實這往往是老年癡呆的初期表現。一個能夠集中注意力的頭腦,顯然會對失憶有很大幫助。茲恩醫生認為,冥想是訓練精力集中的最好方法,「體育鍛練的是身體,冥想照顧的是精神。」

幾項研究都顯示,冥想可以減緩和鎮定所有生理與情緒的大起大落。我們無法控制生活中的無常,但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冥想-頭腦中一片空白地打坐。冥想教你從生活中跳出來,不帶情緒地靜靜地、不加任何判斷地觀察這些情況,然後讓他們過去。如此,一件原來會使人緊張的事,就不會雙擊你腦子中那些積累了壓力的圖標。

接受現實 順其自然

茲恩醫生說,冥想要求人接納現實,但「接納並不意味著被動,而是你意識到那些焦慮的想法是一種幻覺,即如果你認同它,它就會影響你對自己的感覺。你認為自己老,就會對著鏡子找到一百個不同理由來證實這一點,你似乎在履行自已的預言。相反,冥想可以將你從老齡化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這種感覺事實上才會真正使人變老。這是態度問題,年齡不能改變,但你能夠改進自己身體和生活與世界的相互關係。冥想重新使你現在的生活更具價值。」

處於一個常常告訴我們老齡化令人沮喪的社會,冥想使我們意識到這並非壞事。《關愛與信仰》一書的作者、冥想師薩茲伯格(Sharon Salzberg)認為,「生活中的悲傷與快樂都存在反思、平衡和多面性,冥想可以將這些方面加強。」

看上去比她52歲的年齡年輕很多的薩茲伯格說,「冥想使人頭腦保持開放,總是對客觀世界保持興趣。我感覺自己是越來越年輕,像是在遊戲,重要的不是變老,而是繼續學習和成長。」

附文1。冥想(Meditation)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珈、氣功等,現今已被廣泛運用於許多心靈活動的課程中。研究超導體而獲得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人佐瑟夫森(Brian Josephson),亦有藉由冥想收取心靈訊息的習慣,他曾說過:「以冥想開啟直覺,可獲得發明的啟示。」

科學發現,冥想可以讓人的左腦平靜下來,使得支配知性與理性思考的腦部新皮質熟睡,腦波會轉成α波。此時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礦神怡的感覺。冥想並不是要消失意識,而是在意識在十分清醒的狀態下,讓潛在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進而與宇宙意識波動相連接。

科學家認為,宇宙本身充滿著波動或資訊。人腦亦受到天體星球運動的支配,是宇宙的一部份,而且具備著和所有波動同頻道的機能。藉由冥想開啟右腦的人,能夠接收和使用宇宙的資訊與構想。如同收音機,調對了頻率,就能清晰地接收到訊息。冥想就是針對宇宙「調頻」的一種方式。

附文2。如何正確冥想

大多數試過冥想的人,都多多少少從中獲益,因此西方人趨之若鶴。但對有些人就不那麼起作用。這是甚麼原因呢?有人認為冥想可以有無數方式,可以打坐,也可以站立,甚或舞蹈;祈禱、讀經是冥想,念誦題目也被當作冥想。而《腦內革命》作者春山茂雄甚至認為,看部喜歡的電影、聽聽最喜歡的音樂或是興奮的計劃自己的未來,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這似乎是走偏了:連舞蹈、看電影、聽爵士樂都算冥想了,那冥想又與做其它生活中的事有甚麼區別呢?那不只是讓自己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就會感到精神舒服一些嗎?「興奮的計劃未來」,那麼興奮能叫冥想嗎?那就能達到袪病健身?那大家連運動都不需要做了。

事實上,無論你採用甚麼方式冥想,心靜是最重要的。因為冥想實質上是一種修煉方法,必須修身養性。冥想要求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腦皮質作用,正是因為這些所謂知性和理性的活動往往都是讓人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如何,這與純潔自然的宇宙是脫節的,要想通過宇宙的能量開啟智慧、淨化身體,人就得首先同化宇宙。

進行冥想有一定效果的人,必然是在修身養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要使自己在冥想時靜下心來,就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林丹編譯/摘自《醫藥生活》雜誌)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18/n1022597.htm

台長: 藍色
人氣(16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小護士心靈點滴 |
此分類上一篇:Raise Your Vibration 和宇宙意識結合的冥想法

巴魯斯
歡迎到我部落走走~我愛你謝謝你
2010-10-04 22:07: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