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2 07:30:34| 人氣6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察其他』尋找另一個世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我住院的期間, 法國有一個殘廢人寫了一本書給法國總統. (書名是je vous demande le droit de mourrir, 翻譯成 我請求死的權力). 作者名vincent HUMBERT不是天生殘廢, 而是因為車禍後經過醫療才能保住生命. 但手術後瞎了, 啞了, 嚨了, 半身不遂, 每天的生活好像就只等待死亡. 所以和他母親合作了兩三年, 描寫出了他這個不是人過的生活. 出版的那天, 要求母親幫他打了一針, 後兩天就去世了.
他寫出這本書, 因為法國沒有安樂死, 所以同樣的, 在法國在醫院裡, 很多同樣的老人也是等待著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安樂死]的法律, 法國政府一直不想面對這個問題. 因為對他們來說, 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死權力. 一切都要聽天尤命. 這也代表了人權的一部份. 不過對我而言, 政府的這種說法實在太推卸責任. 但另一方面, 也覺得他們很有道理. 因為有時安樂死的病人未必一定是親身同意, 也許是自己家人的想法也未必. 誰能知道呢 ?

突然間想到這個故事, 因為前幾天看到有人說想自殺, 原因是他想孝順但因為他的脾氣孤僻, 他家人不了解他, 所以覺得很難過.
我倒覺得如果是孝順的人應該不會想自殺, 因為中國人教育裡不時常常說, 身體是屬於父母的. 我們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父母才不會擔心嗎 ? 如果自殺是因為家人不了解, 那不就應該要反省到底哪裡不妥, 要好好改善嗎 ? 自殺又不能解決問題, 反而是個自私的決定. 卻一點都不像上面的例子, 尋死是想要放鬆家人的責任.
不過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想要自殺, 一定是父母的教導方式有問題. 消沉和悲觀的思想跟家庭教育很有關. 譬如單親家庭. (幸好不是每個單親家庭都是如此) 但如果你有朋友是在單親家庭長大, 也許他比較需要多點關照. 或是如果他是個悲觀的人, 他多數是比較需要其他人特地諒解.

想反的一個例子, 兩年前, 我去旅遊的時候, 看到了一對亞洲人夫妻帶者兩個男孩, 大哥十二歲, 小弟弟七歲. 這對夫婦是老師. 教出來的大哥很乖巧, 聽說平時功課也很好, 不過小弟的脾氣怪癖.
有一天, 團友們想有個好回憶, 就準備存美人五美金, 吃個海鮮大餐.
到了中午, 原本每個人想開開心心的吃這個期待很多天的海鮮大餐, 結果一上桌, 那個七歲的小弟因為不喜歡吃一種海鮮, 就開始發脾氣. 看到他母親和他哥哥一直求他吃別的魚, 他就越便越苛求. 後來還吵吵鬧鬧的說 [你們好討厭, 我要自殺 !!!!!]. 說了幾次後, 他跑出去了餐廳, 他母親和哥哥也都哭著的跑出去追他. 一直到我們吃完飯他們都還沒回來.
我先生看到了這種情況, 嚇的目瞪口呆. 問我說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小孩. 我當時心裡其實想的也是一樣. 這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孩, 沒見過世界, 就說要自殺. 真想一巴掌飛出去. 好險控制了自己的情緒. 不然他母親一定會說我虐待小孩...

但這個例子就讓我想到了現在的[愛的教育]是否太過分了 ? 在法國常常聽到廣播給一個電話號碼支援一些被虐待的小孩. 連小孩子打去也可以得到幫助. 小孩子會不會不聽父母的教導就隨便打電話說父母虐待 ? 還是整個社會都要思考一下教育制度的另一個方向呢 ? 記得以前我們過的藤條日子也不是那麼的難過呀...

台長: gracelie
人氣(6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