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18 18:00:04| 人氣7,0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澎湖生活博物館的「民俗飲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年底給自己一個特別的跨年機會,選擇不去思考台北或高雄的跨年巨星演唱會,而是在離島的某個街道或海岸,聽見歡呼與看見曙光。

 

拜訪論文必須專訪的民藝師,一者是西嶼外垵的韋慶陽老師,30年前溫王廟得高雄茄定一間廟方的餽贈,而「金錢龜」的嘗試,讓他成為木造船藝師之外的錢龜師傅;另者是文化局逢元宵節都會邀請的葉先黨老師,目前主以「五香花生」製作為要,但是半輩子都以糕餅麵包店為業的他,熟知各式米麵粉糰製作的技術,據他說「摸對方的糖漿,就大概可以知道哪些糖,哪些比例,怎麼煮」,於是一面吃五香花生,一面 聽他說「肪片龜」與「米糕龜」的前世今生。

 

除此,利用時間參觀「澎湖生活博物館」,特別關注二樓的「祭祀」、「民間慶典」、「生活習俗」這些方面的展物。「飲食」的呈現或許又會是其中的焦點。

 

離島的慶典生活仍帶有閩南文化意識的結構,米食或鮮料,花生製物或醃菜,放在困苦經濟的人群中這都不再是「特色」。而是這些人群如何善用?怎麼應景?添入何元素?比如:澎湖的「女婿(子婿)包」則此風外地全無,也許俗信不同,祭物不同,然澎湖除了「桃包」外,相襯的女婿包則形成「龍鳳呈祥」的圓滿意涵。「摩訶()」在台灣是七月普渡才會有的祭品,發酵味特別,是我所愛的粗曠感,然而據葉先黨所說「老母(菌糰)」與麵粉與糖的三天發酵,可以讓糕餅有別一般,而此糰如果用烤就成「枕頭餅(指頭餅)」或「鹹光餅」,如果用蒸的就成「摩訶」、「米粿條」、「閉頭粿」,當然也如金門七夕的「必頭」,只是一物因為不同環境的應用而有了不同的「產品」。

 

「乞龜」議題,這幾年來不斷受人注視,在於「形象」與「行銷」。元宵的乞龜變成了「澎湖萬龜祈福」、「新竹東勢新丁粄節」、「宜蘭二結龜會」,而2011年嘉義文化局更籌辦為期一個月的「福龜戲春」特展,當然也包含我自己的紙漿紅龜粿產品,其中不免也提到台灣乞龜活動的淵源。然而,文化建構需要「物」與「儀式」,乞龜正好都存在了某種特定形制的樣態,讓人可回味,促成活動的餐與感。那麼行銷企劃的功力亦在媒體,亦在確立文化節的那夥人,如何將常民與信徒固定展演的祭儀轉為觀光客感興趣的遊戲,又「外拍族」抱持「抓影像」的普遍性,網路搜尋相關圖像變多了,而流水無情,總讓一些人不小心感受「乞龜」的特殊畫面及情境。而澎湖,多年經營此項民俗觀光節,在澎博館中也專區呈現「雞母狗仔」與「肪片龜」「錢龜」「米龜」,這都與台灣乞龜區域性不同,其中文化觀面向的差別也不是短文可以呈現的,不可否認的這確實是澎湖特殊的群體性文化。

 

澎湖生活博物館把活生生的常民作息搬入了博物館殿堂,在「常民文化館」設置的初衷是要讓年輕一代的孩子們繼續記憶早期先民的生存與生活,而我在澎湖,有種感覺:有好多文化與文物實質都還在他們的行為中。比如「涼傘」、「武轎」與「小法」對於澎湖年輕人來說,仍是各村落必須的宗教活動,即便再怎麼流失,都是相對於早期缺乏娛樂及休閒的環境中的參與人數;那天有個高中班級的校外參訪,學生幾人可以馬上進入科儀的情境念念有詞,可以比畫持咒或步罡踏斗的姿勢等。這種臨場感的「文化現象」確實讓我觀察了一陣子,也讓我回到北辰市場中尋找「糕餅粿」,龜或桃,米粿條或各式米圓,博物館內的與真正生活中的同時存在,所以我想說的這即是「活生生的味道」。

 

 

澎湖生活博物館

880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

●開放時間:每週五至週三,上午9點至下午5點。

●休館時間:每週四休館、農曆除夕、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時間、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入館需購票。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古皮之紅龜粿
人氣(7,0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糕餅粿粢+臺灣】 |
此分類下一篇:年貨,三鳳中街,糕餅粿
此分類上一篇:義民爺換帖「紅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