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6 22:50:02| 人氣1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妙聽聞】一念之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念慈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幾個單位擔任志工,我總想自己行有餘力就要去幫忙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是義務性的工作,可還是盡心盡力的去為他們服務,幫他們去申請社會福利,傾聽他們內心的苦及埋怨命運的不公平、怨嘆自己的不幸,而我也總是發出最大的愛心來安慰他們,讓他們內心的憂悶有傾吐的對象。

  其中有幾個個案讓我特別印象深刻。有一個媽媽她有三個小孩,其中有兩位殘障者,一位是腦性麻痺,一位是重度精神病患者。在我來到她家之前,她一直把其中一個兒子鎖在房裡,一年四季都光著身體,每天嘴裡喊著:「我要吃飯,便當拿一個來。我要吃飯,便當拿一個來。」(台語)

當我第一次去到她家的時候,看到的是一間低矮的平房,空間雖然不大,可是她卻整理得有條不紊,再坐下與她交談卻發現她很健談,一點也沒有愁眉苦臉的樣子,而且樂天知足的說:「自己是一個虔誠的教徒,這一切都是過去造的業,而現在正受著這個業報,自怨自艾也沒有用,應想著自己正在還這個業。要用歡喜、甘願的心去接受它,並好好的照顧這兩個孩子。」所以她也一直過得很知足。雖然她每天做代工一個月賺不了多少錢,可是她還會拿一、兩百元出來布施,甚至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她總認為自己的日子雖然不好過可是也還過得去。也很願意把她的故事去說給人家聽,告訴人家說:「我這樣都不覺得苦了,何況你們的孩子都是正常的小孩呢?你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讓我深深的覺得她是一位貧窮中的富人。

  不知是什麼原因讓她的觀念漸行漸遠了。有一天她跟我說:「她想申請社會補助。」我說:「為什麼突然觀念改變了呢?」她說:「我的朋友說這是個互助的社會,你有困難接受別人的幫助是應該,等以後你有能力也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由於這一念的轉變,使她認為該接受救濟。這觀念本也沒有錯,但是……。

  不久我就幫她申請到了社會補助,因為她家中兩位孩子都屬於重度殘障,所以當時可以申請到每個月六仟元的補助。但過沒多久她又跟我說:「我有一個朋友也幫我申請了另一個慈善團體的補助呢!」我另一個伙伴說:「我也可以再幫妳,找另外一個一年三節都有補助的妳要不要呢?」她也說好。過些日子我們又去她家,我就跟她說:「妳現在情況比較好過了,可以把房子整修一下,像屋頂也可以整修一下,住起來比較舒服一點。」她說:「不行,因為那些慈善團體都會派人來看這邊的情況,我怕這樣人家就不補助了。」這時我發現她心念轉變了,她不再是那位貧窮中的富人,不再那麼知足常樂了,好像要用她的不幸而來得到更多的布施跟所得,成為一個真正的窮人,不再是原來知足常樂、健談、開朗的她了。

  我看著她,心想現在的她物質上得到更多了,內心世界是不是也更開闊了呢?

台長: 妙音出版社
人氣(1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