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3 13:11:08| 人氣4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家教育,真不是人幹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月8日 以西結書11章


  恩慈在家讀書,美其名叫「實驗教育」。又要發表年度的學習成果了,大人被動地、灰頭土臉地當特別護士兼老師,有時候氣極了又打又罵的,還有什麼臉去報告成果呢?小孩把一半的時間花在保暖、運動和清理皮膚上面,又有什麼成果可以報告呢?

但是,如果不去假惺惺地展示成果,申請繼續「實驗教育」下去,她的鼻子和皮膚就會造反,那她就死定了。實在是左右為難呀!

耶穌說,恩慈像鄧肯,因為熱愛生命,所以激發了生活的樂趣和創作的靈感。譬如說,將來有人請她設計一組以「澳洲」為主題的咖啡杯。我們心裡會開始冷笑,澳洲人看起來跟西方人一樣高大、一樣帥,然而畢竟是東方人的鄰居,照樣會闖紅燈、走後門、遲到、說謊和摸魚。

勞工黨的政府執政不少年,具有強烈的勞工意識,已經把澳洲的勞工寵得很懶散。不少人領了失業救濟金,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有些人太無聊了,還去沙灘裸奔。那個人間天堂 (Paradise on Earth) 沒有好好地維修,正在消失當中。

但是恩慈記不得這些細節。她聽到「澳洲」,就會心情很好地說:「澳洲?好好玩。我忘掉是怎麼回事了。」上網去搜尋資料,得到一票的靈感,把別人咀嚼不出來的澳洲風情,塗抹在這組咖啡杯上。任何人拿著它喝咖啡,心情都會舒暢起來;連澳洲人看了,都感到有點自豪。

這所一人小學,沒有把細節填進腦袋,也是有好處的。如果塞進一堆的細節,會把她的時間填滿,擠掉對生命的熱愛,就不會有什麼靈感了。

好吧,還是去展示一下成果。對著滿屋子的長官、家長和小朋友,我們展示了各科的參考書和評量,並且裝訂了一本「圖畫日記簿」,又帶了幾件美勞作品。隔壁的兩個男生,看見這麼漂亮的小動物和迷宮,當場就把玩起來了。


★ 以下是我的演講稿。

恩慈的呼吸系統很怕冷,早起和午睡醒來,還有坐著半個小時以後,都必須運動一下,否則鼻子就出現過敏的現象,打噴嚏、流鼻水。再不趕緊運動,「假感冒」就會惡化成「真感冒」。

在幼稚園吃了兩年感冒藥,最後臉色發黑,身體崩潰了,一年得三次肺炎,只好接回家來上課。除了注意保暖以外,每天戶外活動兩次,而且在家裡每半小時活動幾分鐘,就不容易著涼或過敏。

奮鬥幾年下來,身體強壯了。但是鼻子還是像衛生紙那樣脆弱,有慢性鼻竇炎的毛病,經常滴滴答答的,一擦就流鼻血。另外,因為有異位性皮膚炎,也需要隨時花時間沖洗和塗藥。

這種人很特別,必須先接受體能訓練,接著才能發展道德、群性、美術和智能。

★ 體育

為了保暖,每天都做戶外運動,連颱風天也像衛兵一樣,在騎樓晃過來晃過去的。體能鍛鍊起來了,皮膚和呼吸系統也越來越正常。

恩慈去公園活動,已經四年了。那些蜘蛛人的身手實在是太矯健,非做些高難度的動作不可。剛開始,只有站在旁邊欣賞的份。第二年才有資格加入遊戲,快速地追趕跑跳碰。第三年練成半個蜘蛛人,跟大家變成平起平坐的老朋友。

過去這一年,我們仍然天天去報到,但是公園裡漸漸地冷清下來。那些不怕冷熱和摔撞的老朋友,都忙著寫功課和補習,大體上只能在寒暑假和週末露個面,其它日子就要看運氣了。

★ 德育

走出戶外,看著這個活潑的世界,心情立刻舒暢起來。到了公園或山頂上,在綠色的環境裡看看天空的畫布,聞聞乾淨的空氣,胸襟更是開闊。恩慈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所以熱愛生命。

★ 群育

恩慈是個單純而善良的人,在單純的環境裡長大,保持了這份特質。走進公園,到處都有人招呼。而且她現在是孩子王了,很能接納低年級和幼稚園的小孩;同時也懂得恩威並用,不讓他們騎到頭上。做遊戲的時候,有些小小孩跟著她跑,或者拉著她的手。

★ 美育

恩慈有藝術的涵養,看起來會發展成一個藝術工作者。她每天極目眺望南台北,不但欣賞得很樂,創造力也激發了。只要做完功課,就快手快腳地把新點子變成美勞作品。

★ 智育

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對人、動物、建築和其他東西都有興趣。自然和數學解釋大地的律動,而國語、英語和史地講人類的故事,這些都是她吸收常識的動機。

有時候大夥兒邊盪鞦韆邊聊天。恩慈喜歡談談動植物,講講故事,或者背背唐詩。跟那些朋友比較起來,她背不熟生字、課文和知識,或許也不太擅長演講或表達的技巧,但是她愛讀書,重視學問,對各種知識都很好奇,知道豐富的人生正在等著她,而且已經開始享受這份豐富了。

★ 結論

在家孤伶伶地上課,沒有同儕,缺少團體生活的刺激,恩慈很難打起全副的精神,熟悉規矩和細節。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節省了團體生活和往返交通的時間,所以能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量身訂製,一部份時間用來加強體能活動,增進健康;其餘的時間用在喜歡的科目上,建立專長。

總之,在家上課雖然比正規教學辛苦而粗糙,看起來是吃力不討好。但是,如果硬著頭皮教下去,也有很特別的收穫。一個人能過單純的日子,身心強壯,人生就有希望了。


★ 另組小團體,所為何來?

  不少在家開學校的家庭,喜歡組成小團體,幾家或十幾家聯合教學。媽媽打扮得美美的,忙著把小孩接來送去。

到位了,幾個小孩聽錄音帶,混齡而輕鬆地地上上課。一群媽媽在旁邊討論,該訂購什麼教材、這幾天好不好;而且又該結伴去參加各教會和各機構舉辦的「在家教育研討會」了,有為期半天的,有幾天幾夜的。

離開大團體,不實施一對一的教學,反倒另組小團體,照樣在團體生活和交通往返上付出可觀的時間。家長犧牲了「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權利,無私無我地造福小孩,看起來固然是神聖、積極而其樂融融,然而這種作法牽涉了一些邏輯上的謬誤:

一、既然要參加團體教學,那乾脆利用現成的學校教育好了。為什麼捨棄這個正規、歷史久遠的教育系統,付出沈重的代價,另外摸索著成立一間簡陋的學校呢?

一群小孩湊在一塊兒讀讀聖經、聽聽錄音帶,有時候由媽媽帶著讀讀書,或者逼著練習彈琴,以便在教會伴奏……。這樣拼拼湊湊的學習內容,真的比經過整體規劃和長期實驗的學校教育更理想嗎?

二、既然想一對一地教學,節省團體生活和交通往返的時間,挪出力氣來鍛鍊體能或發展專長,為什麼還要投入小團體呢?你說,擔心家長寂寞或小孩孤僻,那麼家長去工作、小孩進入學校,不就各得其所了?

台長: 魏筱玉
人氣(4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