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6 01:05:51| 人氣2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金漢朝──小而強,小而美(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月16日 但以理書

★ 嚴酷的專制統治──秦朝

秦朝征服六國,建立了中國史上頭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春秋戰國的戰爭和動盪剛剛結束,社會需要進一步的凝聚。中國人渴望一個體恤的政府,但是新政權打破了他們的夢想。

秦始皇認為,文字、思想、交通和經濟都應該統一,才能鞏固政權。「書同文」,創制了「小篆」這種全國統一的新文字,「車同軌」,統一全國車輛的寬度、型制,並且修築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馳道,加強中央與各地的聯繫。「度同制」,統一度量衡標準。「行同倫」,統一百姓的思想。「地同域」,廢除西周以來的封建制度,打破地區的壁壘,用大規模的移民來開發邊境。

這些規定都蠻有道理的,問題是秦始皇還要「修秦律、定一尊」,也就是制訂嚴格的法律,用「焚書坑儒」來統一思想。傳統的思想文化裡,蘊含著豐富的修齊治平材料。 秦政權「上小堯舜,下邈三王」,蔑視傳統文化,哪會有創造新文化的原動力呢?思想文化蒼白無力,只剩下法律和占卜的著作。

這些手段實在是極端哪!嚴刑峻法窒息了思想自由的空氣,中國變成專制的地獄,文化凋零了,社會離心離德,很快地走向崩解。原本想「大有為」的秦政府,只活了十五年。

★ 重新詮釋傳統──漢朝

秦漢是一個制定規範的時代,政府鑄造新格局和新制度,重新安頓社會。以血緣為基礎的「分封制」,更換成「地緣行政管理」當基礎的郡縣制,以周天子為代表的「貴族集體統治」,更換成大一統的專制,這種體系在漢武帝手上穩固了。

在取得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以後,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立五經、興建學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思想統一起來。還好,這次的思想統一手段是「建設」,跟秦朝的「箝制」相反,它對傳統的思想文化重新詮釋,要構建一個適應新制度的模式。

漢代的施政者站在現實社會的角度,深刻地思考傳統文化,希望找出該怎樣施政立國。他們的努力,為文化、治理國家和經濟打下基礎。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多元化的,有豐富的內涵,給他們提供了極廣闊的遊仞空間。所謂「書不必起于仲尼之門,藥不必出扁鵲之門,合之為善,可以為法,因世而權行。」(不必拘泥權威,書不一定要讀孔子的,藥不一定要用扁鵲的。只要吸收各家的長處,根據實際狀況權宜地採用。)

漢朝活學活用,用微言大義的方式重新詮釋傳統文化,形成「新儒學」,包含了陰陽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它強調天人合一,人和天感應互動,接受天(天意)和道(道理)的教化。

儒家觀點的核心,是「 以德化民、以禮為治」(仁義禮智信和孝道)。漢代統治者把這些當成寶貝,「以孝治天下」變成堅定不移的國策。

《孝經》認為天子的孝是「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敬愛父母的皇帝,不敢厭惡或怠慢百姓,應該用道德來教育百姓)。這是「大孝」,也就是廣義的孝道。

而諸侯的孝是「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謙虛而謹慎地工作,充滿熱忱和生命力,卻不會驕狂而外溢。)。「大忠大孝」建立了社會的新秩序,這是「秦亡漢興」的原因。

從漢代開始,儒學成為主流的思潮。儒家把六經奉為經典,「六經研究」發展成一門專門的學問,叫做「經學」,儼然是漢到清代的官方哲學。儒家觀點逐漸形成中華民族的道德倫理系統,社會風氣講究純樸,「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今文經學」著重發掘經文背後的微言大義,學風很活潑,某些今文經學者講空話,甚至有點荒誕(離譜)。「古文經學」著重探討經文的本義,樸實多了,問題是太繁瑣,成天鑽研文字訓詁和典章制度。

★ 絲路,帶來交流和繁榮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和織綢的國家。早在殷周時代,就織出蓋高尚的暗花綢和多彩的刺繡,後來又發明了羅紗和織錦。

中國絲綢外銷,大約從戰國時期(西元前四世紀)開始,當時希臘人把中國叫做「絲國」(Seres)。

在漢代,製造絲綢的技術進步了。瞧瞧長沙馬王堆漢墓裡的絲織品吧,多麼精美啊!漢武帝併吞了朝鮮和南越(兩廣和越南),打敗北邊的匈奴和中亞的強國。同時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亞,加上西亞的東半部),開啟了大規模的交往。

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中亞的大月氏,中途被匈奴扣留,十二年才回國。漢武帝再派他帶著幾位副使,分頭聯絡中亞和西亞各國,開啟了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大道。漢朝在這條商路上設置驛站,派使者跟沿路的各國來往,保持它的暢通。

中國絲織品大規模地西運,歐洲學者叫它「絲綢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使者不斷地往來奔馳,外國商人天天路過塞下)。沿路有白雪皚皚的高山,也有無垠的大漠和鹽鹼沼澤。生產力和交通工具還不發達,商人、旅客、使者和學生不顧流沙、風暴和冰雪的危險,在這條大道上絡繹。

東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民族的血緣也開始混和。你瞧,這兩個新疆和闐(ㄊㄧㄢˊ)的小妹妹,同時具備了中外的特徵。

絲路共有南北三條,沿著天山的南或北側通往中亞,之後在西亞的盡頭結束。從那裡,可以渡海到歐洲的希臘、羅馬,或者南下非洲的埃及。東漢的班超經營西域,使者走到波斯灣,差點要渡海去羅馬,卻被船長勸阻。

此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招募了大批的海員,帶著黃金和各色的絲織品從廣東出海,經過越南,沿著中南半島的海岸往西航行,到達印度和斯里蘭卡。

當時中國船舶的體積和抗風浪能力還不能遠航,所以委託印度人把絲綢轉運到中亞、西亞和歐洲。在路上絲路被中亞或西亞政權封鎖的時期,歐亞交通就全靠「海上絲路」。後來羅馬商人取道「海上絲路」,來華中和華南直接採購絲織品,當地的蠶織產業受到刺激,發展得更蓬勃。

台長: 魏筱玉
人氣(2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