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2 14:58:53| 人氣1,4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宋家姊妹孔家財(孔祥熙0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月24日 以西結書34~36章

★ 宋家姊妹孔家財

對「賺錢」,孔氏夫婦有用不完的靈感。首先必須囤積物品,什麼東西都成。布匹、糧食這些大宗物資能賺到通膨的差額;黃金和外匯更是最大的財源,孔祥熙用官價大量買進,再用黑市價格賣出,牟取差額。

例如,固定匯率的外匯制度失敗了,財政部突然把法幣對美元的匯率降低一倍,人心震動,物價以脫韁之馬的聲勢跳升起來。孔宋集團知道內情,事前向銀行借來大量的法幣,搶購美鈔;隔天法幣貶值,用一半的美金就把貸款清償了,財富暴增一倍。連孔祥熙的學生許性初都看不下去,偷偷打電報給香港日報說:「孔任財長以來,操縱外匯自肥,對戰費一籌莫展。」

最大手筆的一宗買賣是「美券貪污案」。。政府推銷美金公債,起初沒什麼人問津。後來孔祥熙濫發紙幣,造成惡性通膨,法幣變薄了,美券的身價高漲,銷量開始彈升。

時機成熟了,孔祥熙宣布美金債券的黑市價格上漲,所以停止發售。他和部屬把五千萬美券用「二十元對一美元」的官價買下,用「兩百多元對一美元」的黑市價格賣掉。換句話說,國庫局官員集體貪污了五千萬元的美金公債(美券),如果全部成交,可以賺到一百億法幣的差價。

還有一次,美國政府打算凍結中國在美國的私人存款帳戶,來限制中國資金的轉移。美國駐重慶的代表事先知會了孔祥熙,他要求先別實施,給他幾天時間向蔣介石請示。那時宋藹齡在香港,孔祥熙用私人電台跟她聯絡,宋藹齡就派趙季言在第二天飛去美國,用化名來轉移孔家的存款。

趙季言不負所託,火速地完成了任務,密電報告宋藹齡。現在,孔祥熙才宣布美國這項政策。外匯市場騷動,銀行集團、江浙財閥、二陳(中統)和政學派全體套牢了。

另一項致富之道是收佣金。發行通貨(紙幣),需要準備金或實物保證當後盾,現在農工生產都沒有恢復,根本製造不出這些後盾。孔祥熙不管那麼多,照樣無限額地濫發紙幣。每印一次鈔票,都收取一筆佣金。政府買軍火、販毒,當然不能例外,也照老規矩收佣金。

孔宋家族把國家當私產,利用政治權勢來充實自己的荷包。中國社會原本就貧富懸殊,現在通膨的大風吹來,孔宋系統和投機的進口商更是錦上添花,中產階級消失了,農工階層比過去更窮。中國人貧富兩極化,形成「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

★ 蛀壞國家的樹根

有識之士呼籲政府公平地調節暴利,鼓勵出口,不可以過度刺激進口。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馬寅(ㄧㄣˊ)初指責「前方吃緊、後方緊吃」,要求開徵「臨時財產稅」,從孔宋開始,對發國難財的人從重課徵財產稅,充實抗日的經費。

在中國經濟學社的年會上,馬寅初拿著一張鈔票,向孔祥熙請教:「今天這張鈔票能買到一刀草紙,明年需要花一車這樣的鈔票。孔先生你看,這不就是你所實行的經濟政策嗎?」國民參政會的參議員傅斯年,也冒險砲轟「美券貪污案」。政府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中國向下沈淪了。

美國提供五億美元的貸款、馮玉祥發起獻金、各界都有捐款……,這些接觸到狂野的貨幣市場,剎那間化為烏有;官員卻能把捐款送去黑市匯兌,得到利潤。工業製品奇缺,只有貪污官吏能弄到手,大量地囤積起來。連中產階級都不能餬口,有些人眼睜睜看著兒女餓死。

蔣介石的侄孫蔣孝鎮,指出幾個統治家族的問題:「委座之病,唯宋可醫;夫人之病,唯孔可醫;孔之病則無人可醫。」(蔣介石的問題,只有宋美齡能解決。美齡的問題,只有藹齡能解決。至於孔祥熙夫婦的貪婪,就沒人能治療了。)

這樣的貪婪,蛀蝕了蔣家大樹的樹根。有個美國記者來訪問,孔祥熙把中國比喻成一個人,「從紐約帝國大廈的一百零八層跌下來,身體還在三、四十層樓。So far, so good(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好)。」孔祥熙心裡有數,國民政府終究會粉身碎骨。

這位「總管家」已經在國內引起公憤,蔣介石很難把他留下來。一九四四年,孔祥熙去美國,結算中國政府代墊的工程款,想盡辦法要回一億多美元的現鈔,得罪了美國政府。羅斯福總統說他貪污嚴重,要求換人。蔣介石答應了,孔祥熙失意地離開中國。

託「孔宋聯姻」的福,宋子文也變成國戚。他在孔祥熙離職以後,接任財政部長,手法更是變本加厲。孔祥熙替國庫累積了十幾億美元價值的外匯、黃金和白銀,宋子文才經手兩年,這批硬通貨就減少一半。


物價飛漲,像滔滔的洪水,把中國淹沒了。「商不如囤」,投機商人賣命地囤積居奇,孔祥熙兒子令侃的揚子建業公司,握著特權和資金,是「萬眾皆囤」大賽的冠軍。

★ 日本投降,貪官污吏接手

日本投降了,日佔區的軍火和物資可是一輩子賺不到的寶藏。何應欽擔任「接收總司令」,派出蔣介石的心腹、親戚和同鄉,到前方各地去接收,沒有把道德操守列入考量。這些人對接收地大都很陌生,絕口不提當地在抗戰裡死傷多少人,消耗了多少軍費,不認為中央應當分擔一點。

有些接收大員,還跟接收地的居民懷著宿怨,像台灣竟然派陳儀去接收。幾年前,日本人在臺灣紀念佔領五十周年,福建省主席陳儀來台灣出席,稱讚日本人善於治理。有些臺灣人痛恨陳儀,罵他是漢奸,差點把他暗殺了。他這回到台灣來,治理的手法比日本人更兇殘,引發民變,死了上萬個人。

政府各部門搶奪接收的大餅,不少工廠、倉庫的大門上,橫七豎八貼滿了經濟部、財政部、軍政部和其他單位的封條。剛在前門貼上封條,馬上把後門打開,運走全部的成品和原料,機器拆了,電燈泡取下來,電線割得七零八落。一天,兩個機關搶一輛汽車,當街打了起來。連日本鬼子都開罵了:「這是劫收,不是接收。」

馬占山從東北帶幾十萬官兵入關,應當向父老報告誰死、誰傷了。他申請回家鄉去,縱使不准帶軍隊,還是希望獨自回去。提出這項要求以後,當局給他扣上一項莫須有的罪名,無論如何不許他回去。宋美齡率領一批陌生人開去,接收了東北的政權。

東北人派子弟兵入關保駕,提早六年淪陷,在敵後和日本鬼子拼死命。戰勝了,脫離日本的鐵蹄,卻被貪官污吏「接收」。東北人仍然在自己的土地上寄人籬下,當二等公民。

台長: 魏筱玉
人氣(1,4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