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30 00:59:52| 人氣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戚繼光平定日本賊(六)中國人的紀律,打敗武士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5月13日  耶利米書34~36章

§ 百姓不願意忘記他

幾個兒子草草把他埋葬了。到了蓬萊,好朋友全部銷聲匿跡,只有幾個人敢跟他來往,死後也沒有幾個人去蓬萊悼念。去世一段時間以後,朝廷上下還渾然不曉得。

但是,老百姓都懷念這位功在當時、利在千秋的軍事家。戚大將軍去世的消息一傳開,各地就熱切地舉行紀念活動。長城沿線和沿海地區,佈滿了祀祠、塑像、碑刻和亭臺樓閣,浙江和福建兩省最密集,北京和廣東也不少。

各地的人在春節貼素色春聯和白頭春聯,在元宵節紀念他大敗倭寇,在端午龍舟競渡,在中秋拿著火把遊行。吃光餅,紀念他親自替戰士做乾糧;吃糟羹和芋艿(遇難),紀念他經常遭到困難;醬烤豬頭,紀念他不肯叫士兵煮飯,年夜飯差點斷炊。

幾乎每一個節俗背後,都附帶了一個跟戚繼光有關的動人故事。老百姓不願意忘記戚繼光;他們想盡辦法,要永遠記得這個人。

戚繼光文學、戲劇、舞蹈、美術和武術,只能用「豐富」來形容。各地流傳著大量的民謠和兒歌,型式之多、範圍之廣、在民間的影響之大,僅次於關羽。

民間紀念的聲勢如火如荼,一發不可收拾。戚繼光去世兩年以後,兒子戚祚國硬著頭皮到北京去,請求皇帝准許祭奠,神宗才下詔頒發祭文。

祭文洋洋灑灑地寫著:「皇帝遣官致祭於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戚某曰:惟爾夙諳韜鈐,載揚斧鉞,崎嶇經乎百戰,名重三朝;智略邁于萬人,勳垂奕世。南海殲倭,築鯨鯢於京觀;北門防虜,壯虎豹于燕關。報主懷裹革之忠,馭下多挾纊之惠,予方推轂,爾適乞體,胡遽淪亡,可勝痛悼,特優寵恤,爰報武功,靈爽若存,洪休攸服。」

(這個英雄身經百戰,聰明和謀略在萬人之上,名聲壓過三個朝代的英雄,功勳會傳到萬代。他懷著報國的熱忱,不怕犧牲,率領著苦心訓練的精銳部隊,在東南的海上清除了倭寇,在京城的北大門嚇阻胡人,聲勢比虎豹還雄壯。

這樣的英雄,正在縱橫沙場呢,為什麼突然去世了?皇帝真是痛心和懷念啊!現在派遣官員來祭奠,並且要特別優恤他,讓全天下知道他的蓋世武功,藉以告慰英靈。)

好壯闊的文筆,皇帝對他的評價實在是太高尚了!問題是,把一個大將無端地解除職務,調離戰場,任憑他貧病交加地去世。死後兩年才應觀眾要求,頒佈一篇假惺惺的祭文。這只不過是表面文章,寫得再漂亮,又有什麼意義呢?

§ 明帝國自毀長城

將星西殞了,古老的明帝國自毀長城,失去重整軍備的時機,體質越來越差,一步步走向滅亡。三十年以後,官兵跟努爾哈赤的部隊交鋒,缺少組織紀律,拿不出像樣的戰術,結果眾不敵寡。

後代的人只記得崛起中的漢朝、優秀而勤奮的唐朝、力圖振作的宋朝,或許也會給跨進歐洲的元朝拍拍手。至於不願意努力的明朝和喪權辱國的清朝,有誰會佩服呢?

戚繼光不僅是剛毅果敢的將領,也是軍事的改革和實踐家、組織和工程的頂級人才。他用這些才幹來爭取支持,以便建立新軍,鞏固邊防,卻不肯用它來勾結權貴。

他在混亂裡捍衛同胞,發光發熱了六十年,把一份氣節傳遞下來。最後,戚繼光寂寞地死了,看起來走到英雄末路,實際上卻永遠活在中國人的心裡。


========

  戚繼光是個認真的人,他擬定了精密的作戰計畫,軍隊的紀律嚴明,所以能發揮全部的力量,所向無敵。這也是上帝的個性,從大自然的運行到祂和我們之間的承諾,都是嚴謹、可靠的。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人生裡,哪裡有安全感,而致勝的關鍵又是什麼?聽從上帝,接受祂的作戰計畫,就能發揮力量,當一個所向無敵的人。

34:17 以色列人原本聽上帝的話,讓奴隸自由。後來他們反悔了,上帝就任憑他們被刀劍、饑荒、瘟疫殘害,並且在萬國當中被拋來拋去。

35:5 先知耶利米請利甲族人喝酒,他們卻聽從祖先的吩咐,不肯喝酒。上帝很感慨,他重用利甲人,而且向以色列人呼喚說,你們要接受教訓,否則會走到災禍裡去。

36:29 猶大王約雅敬把上帝的書卷燒了,所以一定會遭殃。

台長: 魏筱玉
人氣(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