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30 00:17:18| 人氣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獅子睡醒了(二)是經濟大國,還不是經濟強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5月4日 耶利米書29~31章

§「開發中」的經濟大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服裝出口地,鋼鐵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它有十三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鋼、鐵、銅和手機的市場,第二大的石油和PC市場,第三大的汽車市場。

這樣的商機,讓跨國公司紛至遝來,形成外資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每年達到530億美元。中國為歐美國家代工生產輕重工業產品,形成一個生產和消費大國。它的經貿地區漸漸趨近小康,進口激增,帶動了日韓與整個亞洲的經濟復甦。

但是,它仍然不構成一個世界性的強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報告,去年的國際競爭力排名第二十幾位,企業競爭力更是落到第四十幾位。

在去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只佔「引進外資總額」的5.4%;生產一個單位GDP所消耗的原油量,相當於先進國家的2.3倍;城鄉差距從八0年代的「1.8:1」擴大到「3:1」,而且貪汙腐敗這些問題沒辦法解決。

總之,這種飛躍的方式相當粗放,處處聞得到「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徵。

§ 向「區域性的經濟強國」邁進

沒錯,中國仍然停留在「發展中國家」的層級,然而這可不是一個泛泛之輩,它正在向「區域性經濟強國」的目標邁進。

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東南亞國家元氣大傷,日本和韓國也陷進經濟低迷。中國大陸變成亞洲經濟的火車頭,因為需求擴大了,所以當上日韓的頭號貿易夥伴,為這兩個國家帶來經濟復甦。

大陸從東南亞掃走外資,同時也向東南亞採購大量的半成品和原料,帶動它的經濟發展,形成相輔相成的關係。 加入世貿組織(WTO)以後,人民幣非但沒有像預期一樣大幅貶值,反倒公認是亞洲地區最穩定的貨幣,在各國大量地流通。

其次,大陸推動了「東協加中國」(「10+1」)的經貿合作。目前先著手降低農產品的關稅,計畫在2010年先跟菲律賓、泰國、星馬、印尼和汶萊實施自由貿易協定,接著在2015年擴充到緬甸、寮國、越南和柬埔寨,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甚至醞釀成「東亞共同體」。

範圍可能擴大到「10+3」,也就是「東協加中日韓」,規模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 周邊的印度和澳紐都爭取加入,連俄羅斯也希望參一腳。

除了經貿合作以外,中國總理溫家寶和東協各國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建立戰略夥伴的關係,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安全上加強區域合作。溫家寶強調「和平崛起」的理念,不僅追求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強大,也追求文化的內涵,希望以德服人,承擔起地區大國的責任。他說, 「睦鄰」、「安鄰」和「富鄰」是中國的既定方針。

§ 克服了「結構轉型」的困難

中國人素來以務農為主,八成以上都是農民,現在降到不足五成。這些勞動力轉移到「非農業部門」,生產力提高了。農民進城,對城市的勞力市場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他們吸收了城裡人不願意或不能勝任的粗活。

一、城市承受過重的壓力
結構轉型固然有利,但是也製造了一些困難。不少青壯年離開農村,留下來的老弱婦孺沒人照顧了。蜂擁而至的移民,給市城市帶來過重的負荷,他們需要居住、教育、醫療保險這些公共設施。北京每年的淨增常住人口,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宣告,要在2020年把北京市的總人口控制在1800萬左右。

有鑑於此,大陸正在鼓勵中小城鎮的發展,希望農村的移民向這些地方疏散,減緩北京、天津和上海這些大都會的壓力。

二、糧食危機
農民轉業,會不會造成糧食危機呢?大陸採取了這些因應措施:
﹡過去二十年間,對農業技術的投資每年平均增加2%。這二十年的總投資,相當於美國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投資。預計明年的投資會超過美國,躋身為全球第一位。農業技術進步,降低了殺蟲劑的用量和勞力的需求。
﹡放鬆對農業的體制性束縛,農民現在能直接面對市場了。
﹡同時,交通越來越便利,全國的農產品價格趨向統一。

這樣下來,耕地逐漸減少,農業生產力卻每年增加將近4%。中國的農業實力,正在悄悄地迫近美國,應該不會產生糧食危機。

台長: 魏筱玉
人氣(1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